媒意见独家 | 从安静到鬼马——周冬雨系列电影中的银幕形象分析

于智慧

作者系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研究生

90后新生代女星周冬雨带着“谋女郎”这一自带光环效应的标签踏入演艺圈的,高起点的她从第一部成名作《山楂树之恋》开始就是公众视野中的一个符号特征强烈的存在。2016年,周冬雨出演由曾国祥指导、陈可辛监制的青春爱情电影《七月与安生》,凭借对于李安生一角的出色饰演,周冬雨获得第53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女主角,这一突破不仅是周冬雨本身演艺事业的新高峰,也是对其银幕形象转型成功的肯定。从早期安静柔弱的清纯少女到近年古灵精怪的新女性形象,周冬雨银幕形象转型背后的意义是对传统女性形象的颠覆、消解与再生。周冬雨“鬼马形象”的塑造,成功地贴合了当下的价值话语与文化体验,尤其与90后女性形成了强烈的精神共鸣。本文试图通过明星形象解读、女性意识探索,结合青年亚文化症候的后现代语境,破译这部“少女神话”的建构密码。

  

从安静到鬼马,周冬雨的人物性格转变

从安静到鬼马,这是周冬雨银幕形象性格的转变,然而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功,以至于让周冬雨迎来演艺事业上的小高潮,一方面是因为周冬雨本身的形象更加容易在活泼灵动、不按套路出牌的角色中大放异彩;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到周冬雨的这种独立、果敢、追求自由的人物性格正好贴切当下新一代年轻女性的诉求。随着社会日益开放和进步,电影中的女性形象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女性意识作为反映现社会现实与时代症候的典型剖面或缩影,在不同时代的荧屏中有不同展现。对男权压迫的另类反叛、独立意识的觉醒以及女性自我救赎不仅可以体现在影片的故事情节中,同样可以进一步凝华在具有典型特点的银幕女性形象里。再者,在后现代的解构语境中,周冬雨转型后的角色便是对传统女性形象的一次解构,虽然分量尚不够大,力量不够足,但仍然是探寻荧幕中女性应当如何呈现的一次有益尝试。周冬雨不仅是一位演员,更是90后的典型代表,周冬雨的这一鬼马银幕形象从某种层面来讲成为新一代年轻女性的青春絮语,言说着自我的成长与烦恼。

  

明星形象建构与身体言说:周冬雨成为“符号”

颜值对于一个演员来讲十分重要,颜值高可以带给观众一种审美愉悦的享受,更容易获得大众的青睐,然而演技是颜值的前提,颜值是成为一名演员的充分但不必要条件。在整容猖獗的娱乐圈里,周冬雨的面貌可谓是一股清流,面部天然成分足够重,细微进行美观上的调整是每个演员都会经历的,这也无可厚非,重点是掌握尺度问题,倘若是一张充满玻尿酸的僵硬的脸,那么势必会影响面部表情的发挥,不利于生动展现出角色的内心世界,再好看的脸都会成为减分项。从周冬雨的自身形象上看,眼睛小、身材不够丰满,女性魅力不足,似乎成为不了传统意义上的漂亮女郎,但是五官的小巧精致却可以更加上镜,不够完美的脸庞可以扩大演技的空间。

  

周冬雨就是将自身形象这一不可变因素中的优势最大化。清纯的女性形象对于周冬雨来讲可以驾轻就熟,但是却很难达到青春少女在大多数人心目中“完美女神”形象的期待视野,因此这对于周冬雨来讲并不是条易路。想让自己的形象深入人心,她要做到的是极致。与安静温婉的淑女形象形成强烈对比的就是古灵精怪的女性形象,对于这种性格的人物,首先观众对人物形象的预期会降低,不再以近乎完美的女神标准苛求演员;其次人物个性鲜明,易于进行丰富的表演,从而更容易凭借演技取胜,使得自身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再者,这种更接地气的人物形象可以更好地为大众所认可与接受,尤其更易使普通女性观众产生心理映射,从而在观看时将自身代入角色,引发情感共鸣,体验大众文化的造梦场。拉康在镜像理论中提到,主体只有通过镜像阶段才能认识自己,自我在他者中生存,只有在他者中才能发现自我。因此此类角色的演绎可以更容易与女性观众进行互动从而深入人心。极具代表性的案例还有影视女演员白百何,她正是通过《失恋33天》《被偷走的那五年》《分手合约》《滚蛋吧!肿瘤君》等一系列作品树立了“小妞”风格这一独具特色的银幕形象,视觉化特征不再仅仅停留在有用性的层面,而是因为象征性获得了美与精神内核,人与物互为指涉。

  

身体是人生命的基础,是一种自然的生命存在,是人体美最直接的感性展现,被建构出来的明星身体内蕴着更强的直接意指性通过银幕传达给观众。社会通过文化的调节与规范作用于身体,身体也可以成为文化的载体,尤其是明星身体更是通过大众媒介被无限放大,在她们身形中流淌的其实是一个个符号。丹尼·卡瓦拉罗在《文化理论关键词》一书中指出:“身体的形式不仅是一个自然的实体,也是一个文化概念——这是一套通过他的外观、尺寸和装饰的属性对一个社会的价值观进行编码的手段。身体的意象弥漫在意义的结构之中,这是通过一种文化在建构其主体的含义和位置时来实现的:身体——既是一个被表现的客体——也是一个有组织的表现出概念和欲望的有机体。”也就是说周冬雨的身体形象是一种有目的的建构,但这种建构经实践检验是合乎逻辑的。周成璐、景一在《消费主义、大众文化与公共艺术》一文中也阐释道:“现代大众消费的本质是为了满足人们对某种生活方式、某种社会身份的认同,因此大众消费的不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他们的符号价值。”周冬雨通过将自身形象与荧幕形象的完美互动与融合,成功建构出基于新一代年轻女性审美需求的文化符码。

媒意见编辑:王 晶

  

  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