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肿瘤医院门诊体验手记
健康界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8月20日上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门诊楼泌尿外科8号门诊室内,泌尿外科主任医师寿建忠像往常一样出诊,为病人解疑答惑提出治疗方案。笔者作为一名志愿者,参与门诊。上午短短几个小时,笔者发现两个有趣的现象:一是很多挂号看病的不是患者本人而是家属;另一个是个别病人看病时都手里拿着小笔记本,询问各种问题,而寿建忠则是选择性地回答其中相关问题让患者记录。
家属挂号前来“打头阵”
“一般家属过来打头阵主要有两方面的考虑。一方面,病人病情比较重,之前已经去别的医院看过了,再来我们医院主要是想多听听意见,确认一下,依旧怀着积极的治疗态度;另一方面,泌尿外科的肿瘤患者年龄很多偏大,家属来之前没有告诉患者本人,主要是考虑到如果突然告诉病情的话,患者心里一时难以承受。”针对前来看病的是家属而不是患者的现象,寿建忠这样告诉健康界。
有些家属来时带来的是患者本人的检查结果,挂号只是为了让寿主任瞅一眼给个准信,询问一下现在的病情发展情况,有的家属则是抱着仅有的希望期待最后的宣判。而对于医生来说,无论是哪种情况,都得有效寻求患者治疗与经济的平衡点。
“你实话和我说,就算砸锅卖铁现在家里能拿出多少钱?”看完手中患者家属递过来的片子,寿建忠一脸严肃地问两位家属。这一问,家属眼中立刻显示出了焦急与失望。笔者在旁边同样一愣。
门诊结束,当笔者再次提起这一幕时,寿建忠道出了其中原委。
“如果只是给出治疗方案,其实很简单,只需要告诉病人去做个穿刺,然后使用靶向治疗药物就可以了,但是经济问题怎么办?作为医生,我们不仅应该考虑治疗,更应该站在患者和家属的角度思考问题,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案,而不是简单的诊疗。有很多方面我们都应该考量。”原来这位患者的诊断结果是肾癌,而且晚期。经过慎重分析,寿建忠最后建议家属带着患者先做穿刺,如果结果符合标准,将会推荐给本院研究所免费临床试验项目,最大程度地帮助患者治疗,同时减轻经济压力。
当病人做足功课来看病
如今的患者大多数都会上网,在网上查询疾病健康类信息,虽然并不专业,但是心里会有个框架,甚至什么病什么症状什么治疗方案都要“略知一二”。挂号来找寿建忠看病的人也不例外。有的手拿小笔记本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边看边问;有的甚至把一些研究论文里的治疗方案提出直接询问效果,而这些方案目前根本没有进入临床。
对此,寿建忠表示,这种现象现在越来越普遍,总体来看其实是好事。当病人开始主动去关心疾病,并且提前做好大量工作的时候,你会发现病人和医生交流起来倒会变得更加容易,一些不太可能讲清楚的事情突然变得简单了。但是,也有一些不好的方面,比如患者带着大量问题而来,这些问题当中很多都不是目前病情所涉及的,但是病人却想搞清楚。这时作为医生来讲就必须心里有些权衡点,必须选择性地回答那些和疾病相关的,否则诊疗时间将会大大延长,延长后面患者的等待时间。
“每次上午的门诊约有15个号,早上科室里查完房再来出诊差不多就已经9点半了,看病的时间会显得很紧。如果处理不好病人的这些问题,可能下班就会很晚,有些专家中午十二点甚至一点下班都很正常;但是如果处理得很有效的话,不仅不会加班,还可以多看一些病人,比如我们有时一上午就可以看30多个病人。所以说,和病人的沟通很重要,掌握合理合适的解释方式很有必要。”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