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链接】
“她最多讹我的钱,讹不了我的命,我不救她,她很可能会死在我面前!”2014年7月2 7日中午,东莞市虎门镇下着倾盆大雨,66岁的河南籍老人符金变穿过滨海大道时突然跌倒在快车道上。途经的一辆越野车车主程善道见状后及时报警,下车扶起老人并在雨中撑伞守候,直到将老人送上救护车后才离开。
【标准表述】
[综合分析]
当前,整个社会的“基本面”是好的、向善的,讹人者和不扶者是极少数。老人跌倒了,扶不扶之所以成了一道选择题,多少与近年来的新闻报道和司法裁判的负效应有关。几个讹人个案被反复炒作,不仅放大了不和谐的音符,更使整个社会受到了伤害,才有了目前“二选一”的尴尬。
扶,就要承担可能被讹的风险;不扶,老人可能受到更大的伤害,甚至死在自己面前。何去何从,程善道给了我们一个圆满的答案。“她最多讹我的钱,讹不了我的命”,这句话看似调侃,却道出了做人的底线和基本良知。这样的境界与秉持,在时下这个功利而相对冷漠的社会里显得弥足珍贵,可以说是一种极致的表达,是难以企及但又必须达到的人性高度。救人有风险,但不能因为风险就放弃自身的责任,使本应有担当的主体,变成了“事不关己”的旁观者。
“讹钱不讹命”的可悲,在于“倒打一耙”对社会底线的突破,让好心人对陌生人有了戒备和防范之心;“讹钱不讹命”的可贵,在于明知往前一步就有利益受损的风险,好心人依然选择挺身而出。尽管不是每个人都有“讹钱不讹命”的果敢和底气,见义勇为、见义智为却值得我们肯定和学习。
[启示]
长期以来,人们将见义勇为置放在道德高地,不允许好心人有一丝一毫的利益考量,这不仅造成见义勇为的道德成本过高、缺乏行动推力,还大大增加了见义勇为的风险和成本。见义勇为成为“曲高和寡”的稀缺品质,暴露出当下社会治理上的短板与不足——社会信任的缺失,见义勇为保障机制的匮乏,对利益主体多元化和价值观念多样化的忽视。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