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按:本文原为《中国国家地理》约稿,按惯例8千字足矣。先是湖北境内零散的跑,到2010年河南境内系统跑了一下再回湖北继续,终写完,原稿竟约9万字。差不多够一本小书了。
其间,历三位编辑,首任辛苦搞了数稿,还觉图片不精彩,后辞职;转下一位编辑,又改,未成,调任别的岗位;换到第三位编辑,终于在2014年12期发了出来。
想本文耗时数年,见刊只有6千余字,总觉意犹未尽,这是一个跑不完的课题。稿费也不及已耗差旅费的十分之一。本想找家出版社弄本书,但依经验,很可能赚不到稿费,还要赔钱。好在已是伟大的网络时代,特在自媒体刊出,就教于方家,也许还有好事者喜欢,也说不定。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有话直说,现在想来:本文搞得这么长,啰里啰唆半天,还是没有说清楚“楚长城”是怎么回事?但作为一个记者而非专家,基于已有的实地见闻和资料,我可以做以下不负责任的很有意思的猜想:
1、汉江以南的“楚长城”应该是存在的;
2、楚的早期都城可能并非平原地区的城池模样,而与山寨密不可分;
3、在楚的早期,湖北房县应该是个非常非常重要的地方。
4、下次再说吧。
期待更多的考古发现,以解我心中之谜!
~ “楚长城”调查 01——中国最早长城与汉水南北古山寨群落
“楚长城”调查 <wbr>01——中国最早长城与汉水南北古山寨群落
作者按:本文原为《中国国家地理》约稿,按惯例8千字足矣。先是湖北境内零散的跑,到2010年河南境内系统跑了一下再回湖北继续,终写完,原稿竟约9万字。差不多够一本小书了。
其间,历三位编辑,首任辛苦搞了数稿,还觉图片不精彩,后辞职;转下一位编辑,又改,未成,调任别的岗位;换到第三位编辑,终于在2014年12期发了出来。
想本文耗时数年,见刊只有6千余字,总觉意犹未尽,这是一个跑不完的课题。稿费也不及已耗差旅费的十分之一。本想找家出版社弄本书,但依经验,很可能赚不到稿费,还要赔钱。好在已是伟大的网络时代,特在自媒体刊出,就教于方家,也许还有好事者喜欢,也说不定。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有话直说,现在想来:本文搞得这么长,啰里啰唆半天,还是没有说清楚“楚长城”是怎么回事?但作为一个记者而非专家,基于已有的实地见闻和资料,我可以做以下不负责任的很有意思的猜想:
1、汉江以南的“楚长城”应该是存在的;
2、楚的早期都城可能并非平原地区的城池模样,而与山寨密不可分;
3、在楚的早期,湖北房县应该是个非常非常重要的地方。
4、下次再说吧。
期待更多的考古发现,以解我心中之谜!
“楚长城”调查 <wbr>01——中国最早长城与汉水南北古山寨群落
“楚长城”调查 <wbr>01——中国最早长城与汉水南北古山寨群落 “楚长城”调查 <wbr>01——中国最早长城与汉水南北古山寨群落
“楚长城”调查 ——中国最早长城与汉水南北古山寨群落01
·文/ 税晓洁
图/ 税晓洁 成志平 何银平
引言
一、 寻访一本记载修筑陕鄂古代边墙细节的古书
二、 汉水南岸大山深处的数百公里古石墙究竟是什么?
三、 迷雾重重的考古资料
四、 古山寨星罗棋布,伴随古石墙深藏秦巴崇山峻岭间数以千计
五、 红岩寨与“楚长城”边的明清军政特区
六、 本地人口史的“U”型曲线
七、 灭国众多的楚国将既有众多山寨,修连成为“长城”,逻辑上并非没有可能。
八、 追根溯源:“长城”与“方城”
九、 古列城发展成为“楚长城”
十、 考古发现确认汉江以北存在“楚长城”,汉江以南是否也有“楚长城”?
十一、 哑巴英雄沟与被忽视的南河以及南北条荆山
十二、古今并非同此凉热,汉江南岸楚熊渠分封句亶王
十三、 山寨考古学,从早期楚文化的中心区域推断这个山地民族修建楚长城的可能性
十四、周楚征战与迷雾中的古民族
十五、 何谓长城?“秦楚长城”还是“楚庸麇巴长城”?“物质长城”还是“心理长城”?十六、长城,世界遗产的糊涂账
~引言
美国总统克林顿访华,游览北京慕田峪长城时,问陪同的中国长城学会秘书长董耀会:“这是不是中国最早的长城?”
董耀会回答说:“这不是,中国最早的长城是楚长城……”
那么,楚长城在哪里?又是什么样子?中国最早的楚长城,又早到什么时候?
是否就是春秋战国时期,南方大国楚,修建的长城呢?
目前广为人知的万里长城,一般认为是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之后,基于加强北方边防的需要,始皇帝赢政对秦、赵、燕等国边地长城进行大规模修葺、连接和增筑而成。
历史有时候看似颇为不可思议。强秦终结华夏大地自春秋以来五百年的分裂割据,一统天下,建立起华夏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和而不同的中央集权国家,多么辉煌,何等威武,何其雄壮,却仿佛在一瞬间就灰飞烟灭。从秦始皇称帝到赵高诈立二世胡亥至秦王子婴被项羽所杀,勉强只传三帝,享国仅十五年。事隔不久,西汉司马迁即在《史记·蒙恬传》记载道:“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险制塞,起临洮(今甘肃岷县),直至辽东(今朝鲜境内),延袤万余里……”以太史公的严谨作风,二朝年代时间又相去不远,这些,当为信史。越来越多的考古发现,也证明了这一点。
始皇帝陛下开创的万世基业虽然短暂,但长城自此历两千余年风霜雪雨,经西汉、东汉、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辽、金、元至明、清等各朝代,二千年来均有利用和增补,是人类历史上修造时间延续最长的建筑工程。1987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III)(IV)(VI) 长城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某种意义上,长城已然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长城总长度相加,也远非万里,目前的统计数字已超过五万公里,雄冠古今。
秦始皇当年修建万里长城,其最重要的功能,是希望能够有效限制敌军骑兵的行动,达到“以墙制骑”的效果。
应该说,这个目的是达到了。匈奴骑兵的军事优势,在于其突然性和机动性。长城却迫使骑兵必须下马攻坚,丧失主动权。
一般而言,今天我们所能看见的圈起来被开发收门票的各段著名旅游长城,多为明长城。抗倭英雄戚继光在其中功莫大焉,他在明初将领徐达等修补的基础上,增造“空心堡垒”,标准形式为三层,台顶十二尺见方,可驻守三十至五十名士兵。戚将军最初计划仅蓟州境内就要建三千座,后来朝廷批准一千两百座,历时十年完成。其作用,仍与千年前的秦始皇时代,大致相同。
史料记载,秦始皇在北方修建万里长城的同时,还曾下令拆毁齐、楚、魏、赵、燕等国互防的这时已经成为内地的长城,以利国家统一。人们根据从浩如烟海的史料中找出的只字片语推断:诸国中最早修建长城的是南方大国楚,因之,也就有了“楚长城”是中国最早长城的说法。
汉水以南,苍茫鄂西北大山间,湖北十堰市竹溪县通往陕西安康市平利县的公路,在两省交界处,赫然被一段水泥长城挡住。汽车穿城门洞而过,上方是两个魏碑体大字——“关垭”,当地声称这就是“楚长城”。
竹溪县人民政府在此立碑曰:“秦楚边际山脉绵延陡峭,此地隘口成要塞,两山对峙,一道中通,称关垭。春秋战国,楚于四百六十余年间修建疆防长城三千余华里,宜石则垒,宜土则筑,宜水则堤,要塞必修城堡。关垭城堡为竹溪县周边六处楚长城城堡遗址之一,系石灰拌粘土夯筑而成。堡内屯兵,守为阵地,功为据点,退为屏障,堡侧山峰设有烽火台。历遇边际战事,关垭多为兵家必争之地,明代曾复修城堡。一九三六年,修筑汉白公路越垭而过而毁残堡……”停车爬到水泥制成的长城上漫步,走完很短的现代仿作,两边便是连绵的大土墙,青苔斑驳,残墙依稀,已经爬满老树。极目四顾,能看到的不仅仅是一堵墙,而是有好几道,呈一座城的形状,依稀可见有类似古城池的“瓮城”的形状。直观看起来,很有些古老。
关垭两边,荒草杂树挡住去路,难以通行,这里的“楚长城”究竟是什么样子?很难看清楚。一打听,据说在竹溪县文化馆,珍藏有已故文物工作者尹知乐先生留下的楚方城遗址手图,老先生在其中标明“楚长城”由“竹溪、竹山、丹江口、到邓县、淅川、镇平、内乡、南召、栾川、嵩山、鲁山、方城、叶县、舞阳、泌阳、向东而去……”研究长城的权威专家罗哲文先生在其所著《长城》一书中,也持类似观点:“楚长城的位置,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它的西头从今天湖北的竹山县开始,跨汉水辗转至河南的邓县,往北经内乡县,再向东北经鲁山县、叶县,往南跨过沙河直达泌阳县。总长将近—千里。从地理位置看,这一道长城正好处在当时楚国的都城郢都的西北和东北面,对于防御较为强大的诸侯邻国秦、晋、齐、韩、魏的进攻是恰当的。”
——————————待续——————————
~(本文所配图片除署名外均为税晓洁摄,本图文谢绝一切未经书面授权的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qq:468900373或者微信:tbtv税晓洁,谢谢)
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遇山开路。逢水搭桥。
保持好奇虚心接纳感谢聆听!
三人行必有吾师!
(好看就请打个赏呗!谢谢!!!)
(本文所配图片除署名外均为税晓洁摄。谢绝一切未经书面授权的转载。侵权必究!如有需要请留言或者qq:468900373 微信:tbtv税晓洁,谢谢)
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遇山开路。逢水搭桥。
保持好奇虚心接纳感谢聆听!
三人行必有吾师!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