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微信订阅号:满族文化网
(微信号:mz_whw)
主打满族文化和东北文化,打造最接地气的生活微信。
“红嘴、扁腰、尾巴撅房上高”-----打农家物件三,这是过去东北农家孩子启蒙的迷语知识。红嘴,即烧火的灶门;扁腰,即火炕;尾巴撅房上高,即烟囱。这三样是东北农村民居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就像连体三兄弟一样,首尾贯通,密不可分。
冬季的东北很冷,室内全靠火炕来取暖。据《北盟会编》载:女真人“其俗依山谷而居,联木为棚屋,高数尺、无瓦,覆以木板或桦树皮或以草绸缪之,墙垣篱壁率皆以木,门皆东南向......”这里的人们,把“土炕”视为战胜严寒,度过隆冬的重要设备。不论是在冬天飘雪的清晨,还是在夏日雨后的黄昏,如果你走进农家小院,首先映入眼帘的必是那房顶上或浓重或清幽,或笔直或曲折升起的袅袅炊烟。
推开外屋的大门,一股混和着柴草味的烟雾和水蒸气就会向你扑面而来。定晴细看:灶门中的柴火燃烧得正旺,不时传来噼呖啪啦地响声。有时也可能会因为雨天柴湿,初时火并不很旺,待得拉动风箱、勾通风门,一股浓烟喷出之后,被慢慢烘干些的树枝或秸杆就映红了在灶前忙碌的人的脸。几分钟之后,灶台上的铁锅有了热度,巧妇们就可以大显身手,或炖或炒或蒸或煮地制作美食了。
火炕的使用,在我们东北至少在2000年前就开始了。从今天的考古资料看,火炕应该是龙江先民“沃沮族”人的伟大发明。在东宁县团结村挖掘的“沃沮族”遗址中,被考古学家称作“低火墙”或“烟道大墙式”的就是早期的火炕。只是那时的火炕是单洞的,很窄的。还没有完善进步到现在火炕的程度。想必当时也只有老人和孩子住在上面。享受着那份珍贵的温暖,度过漫长的严冬。
据《隋书·靺鞨传》记载:“凿穴以居,开口向上,以梯出入。”居屋无门,人出入只有蹬梯子。穴居屋内中央是篝火式炉灶,不仅是做饭还可以取暖,也是防潮湿的设施。
这种东西,至今也还有实物见证,但有所改良。在大兴安岭林区,冬天在野外作业,无法正式盖房子,晚上住的临时住所就是和这差不多的东西,叫“地窨子”。
就是在地上挖一个一米多深的长方形大坑。在坑沿上方再垒半米多高的矮墙,再棚上盖子。里面搭上火炕,垒上锅台。就是很好的临时住所,很温暖的。出入也用梯子。
只是古人那时候还没有发明烟道。炉灶的烟火只能是自然上升,从天窗开口冒出去。穴居的部族,素有“穴深为贵”的风俗,因为穴挖得越深,人们头上的空间越大,就越少受烟薰湿蒸之苦。
后来,人们发现把这东西放在屋子中央占地方,就把他们移到某一侧靠一边。后来发现烟道可以加宽,加多。这样,冬天享受这一温暖的人就多了。这就逐渐形成了今天的火炕。
火炕现在都是用砖搭的。在以前,是用土坯搭的。土坯是什么呢? 东北百姓把草(一般专用麦秸铡碎)和泥合在一起,按在固定的模子中,做成一块块一尺长短的土砖,叫“坯”。在阳光下晾干,然后用来垒屋子,盖仓房,垒猪圈。当然,也垒火炕。上面棚炕面子的坯,叫炕面子坯。要特意精加工点结实的。防止住着住着炕就烧塌了。做坯也叫脱坯,这活很累,是俗称“四大累”之一。
搭炕这是要有专门手艺的人才成,会搭炕的人搭的抗,热的均匀,热的时间长,冬天尤其三九天,烟筒有霜时,还一样好烧,屋里不冒烟。这是人们梦想都追求的好炕。要是有一个远近闻名的搭炕的好手艺人,几乎家家请他来搭炕。
炕上还有一件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那就是炕沿。一般用一寸厚以上的十公分宽的一根长条形木头做成。最好用桦木,因为桦木特有硬度还光滑。那时生活水平低,谁家有个好炕沿都成为别人羡慕的好东西。
炕上一般都铺炕席,手工编制的,每年过年的时候会换一次,一年用下来,因为热气烘烤加上人踩人卧,都会变成一种深红黄色。很小的时候,冬天里贪图炕的热乎劲儿,晚上睡觉的时候有时会要求妈妈不给我铺褥子,而是直接睡光炕,早上起来,身上一片炕席花儿的印子,摸上去鼓鼓楞楞的,后来在大部分炕席都由既美观又光滑易擦拭的地板革取代了。
东北农村的火炕也分很多种,有南炕、南北炕、满地炕等。在黑龙江农村还可以见到“连二炕”,一般农家都是三间房,东面开门。这样的屋子比中间开门的要保暖一些。因为中间开门烧的火分散到左右两间房,不利取暖。这样,东面开门的房子,西两间就连在一起。搭的抗就是两铺炕连在一起。就叫做“连二炕”,这两铺炕中间用木板等东西隔起来,这两铺炕不通着。要是娶儿媳妇,就叫儿媳妇住最西侧里屋。因为在东北的文化中,东侧为尊为大。
现在都用砖搭炕,搭的抗都是“花洞炕”,这样的炕,烟火在炕洞子里面均匀散开,所以这样的炕热的均匀。但无论炕热得如何均匀,也有炕头炕稍的区分。炕头还是比炕稍热许多。所以,在东北有句俗话说:你这人不知炕头热炕稍热。----意思是说,你这人好坏不分,不知轻重,不懂人情冷暖。在东北,现在也是把炕头让给老年人睡。所谓:睡热炕头。这在滴水成冰的东北的冬天,是很享受的事。儿子媳妇孝不孝敬老人,在这也能体现出来。
在东北农村,都是一大家子睡在一辅大炕上的。一间房的炕能睡六七个人。有的人家男女老幼几代住在两间房的大炕上,为了适当地避讳,在里外屋房梁与炕之间隔起一层档板。一炕的人,呼噜声、磨牙声、说梦话的此起彼伏,难怪南方人和现如今在城市中长大的年轻人会惊呼:天哦,那怎么睡得着哟!好在农村现在也富裕起来了,儿女结婚以后都能建个新房,分出去另过了,有条件的自己独门独院,差些的与父母住对面屋。
东北的炕既是休息的床和接待客人的沙发,也是取暖和生活娱乐的场所。
冬天,妇女们坐在热炕上,手里拿着针线活。小孩子们在炕上做着各种游戏。阳光照在每个人的脸上,一家人幸福团圆。农闲时节,街坊四临的互相串串门,坐在炕沿上,卷袋旱烟,唠点家长里短。更有那脾气相投的亲朋好友,放上炕桌,烫壶老白干,炒两下酒菜,骗腿坐在热炕上,举杯对饮,其乐融融。
冬天里有客人来串门,主人家迎客进屋后的第一句话就是:快快,脱鞋上炕,坐炕头上,热乎热乎……一句话,既体现了主人的热情,又让客人一身的寒气一扫而光,马上感觉到了主家的温暖。
现在城市里已经见不着炕的影子了,农村也因为生活都富裕起来了,也不再像过去那样全家挤一铺炕了。但东北的大炕,其实是寒冷气候下一种极富聪明才智的创造,它还能存在多少年不得而知,至少它曾养育了许许多多豪放、粗犷而心地纯朴正直的无数东北人。
这就是东北大火炕,温暖了一辈又一辈的东北人,成为东北人永不磨灭的记忆。
来自方志吉林
>>如果您喜欢本文,喜欢满族文化和东北文化,
请您关注我,
我会每天给您发送满族文化和东北文化的好文章!
投稿或商务合作事宜可以发邮箱1586507571@qq.com,或垂询电话13311162363。
点击进入微社区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