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就有喜欢拆东西的习惯,尤其是电子产品,更是有吸引力。记得还没上小学的时候,家里有个老式的收音机,放着很久没用,我就找了螺丝刀搬到一旁开始拆。我把每一个能拧下来的螺丝都拧了,每一块能拆下来的板子都拆了,结果装不回去了,后来就报废了。还有最近一次,原本只打算把笔记本拆了清灰,等到全部装好以后,发现多出来4个长长短短的螺丝。。。
这款使用了一周多的Anker 5USB口充电器,仅仅是满足充电的要求还不过瘾,还想看看内部构造和用料。于是今天抱着拆了装不回去的心态,我“顺利”地对这款充电器进行了暴力拆解,可谓是手残党的胜利╮( ̄▽ ̄)╭
▼准备工作也没有做太多,因为这个不是超声波焊接的,是用胶粘的,我就直接大榔头伺候了。
▼我打算用一字螺丝刀头+榔头的组合来进行定点爆破。
▼轻轻敲一下,就嵌进去了一点。趁它现在还完好,先拍个照留念。
▼沿着底部与外壳的交界处一点一点敲,一点一点深入,终于撕开了一道口子。
▼在两边各深挖一个开口,用撬棒或者直接拿螺丝刀卡住往一侧用力滑开,就可以把底部拆下来了,斑驳的累累伤痕诠释了暴力真谛。
▼将主板模块拿出来大概就是这个样子了,线路板布局的精密程度高于我的预期,焊点十分饱满。
▼不得不承认Anker的用料真的很实在,单是线路板的重量就接近于132g的5c。
▼看看细节方面,文科出身的我只能简单地认出几个原件(摔!)。
▼电源接口中规中矩,5个USB接口带有IQ智能识别IC,5组独立输出,可以智能识别接入设备并调节最快的充电速度。当设备出现短路状态,IC会自动断电保护确保电路安全。据网友反馈,USB口用久了曾出现坏口无输出的现象,Anker方面提供了保修包换的服务,不过还是希望Anker对USB口有针对性的改进。
▼使用了固态电容的Anker充电器看起来十分专业,电路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虽然100多元售价稍高,但这样扎实的用料让我多了几分安慰。
▼考虑到大功率会带来的发热问题,Anker使用了铜板进行散热。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连接2-3个设备时基本没有发热现象,当连接5个手机满载充电时,能明显感受到发热。
受限于专业知识与设备,我并没能做到芯片级的拆解(还不是怕玩坏掉 - -)。通过本次简单的拆解,我对这款充电器有了更深一度的认识。从价位上来说,Anker高达150元多元的售价和国内大多数充电器不是一个层次的产品,但从日常使用的角度来说,Anker在输出功率稳定性与多口快充的实用性上几乎完胜。对于我来说,这款如银行卡般大小的40W5口版本,是我至今最满意的多口充电器了,即便它也许被我拆得满身是伤,擦擦不是又能用了嘛。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