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6年,英国大剧作家莎士比亚去世,去世时才52岁,他的遗骨后来埋葬在英国沃里克郡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市圣三一教堂的一处坟墓中。关于莎翁的死因至今仍然是个谜。
不可忽视的线索
历史记载称,莎士比亚是在家乡斯特拉特福市病死的,但是具体病因不祥;还有一种说法认为“英年”去世的莎士比亚是被他的亲戚给下毒害死的,而莎士比亚的医师兼女婿,约翰·霍尔博士将莎翁的死因剖析的更加详细:“我认为死因很有可能是脑中风,因为发病之后很快就死亡了。”
脑中风的说法被很多人相信,因为从记载看,莎翁经常熬夜,且因为创作长期处于亢奋状态,此外莎翁嗜好饮酒。据斯特拉特福市圣三一教堂的牧师回忆,在莎士比亚死之前,他还和两个朋友海喝了一顿。这么看来,莎翁的确有可能死于脑中风。
此外,还有一条更详细、更明确的线索以文字形式流传了下来:在去世前5年,莎士比亚曾经写下:我的身体在颤抖,我的心在疯狂地舞动,但这并没有引起我的快乐。这段话在无数莎迷看来,是莎翁对自己暗恋心情的描述,而这段话却被现代医学专家认定是心房颤动的典型表现。也就是说,莎翁说这段话时很有可能已经房颤了,而且症状明显。
但房颤会导致中风吗?而且会导致莎翁“很快就死亡吗?”接下来我们就从医学的角度了解一下房颤这个疾病,通过现代医学的分析来逐步了解莎翁去世的真相!
小偷抓现行的感觉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随着年龄增长房颤的发生率不断增加,75岁以上人群可达10%。房颤时心跳频率往往快而且不规则,有时候可达100~160次/分。
现代心血管领域著名专家是这么描述房颤发生时的感觉:就像小偷被抓现行时,心悸、心慌、气促、眩晕。而这些症状与莎翁笔下的描述贴合度特别高:在疯狂颤抖的心房中,血液流速反而会减慢,并很容易形成血栓,当这些血栓随着血液达到大脑时,就会堵塞脑动脉,也就是最常见的缺血性脑中风,在所有的中风中,约七成为缺血性脑中风。
房颤病人引发中风的风险是普通人的5倍。另外,血栓越大,其导致的脑梗死面积就越大,死亡和残疾的几率也越大。一般情况下,在心房中形成的血栓都远远大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血栓,所以,房颤导致的中风致残率、致死率都特别高。房颤导致的脑中风30天内的死亡率是25%,一年内死亡率高达50%。
从现代的医学角度和数据看,就完全能解释为什么莎士比亚在中风后特别快就死亡了,其实从这一点可以倒推出,莎士比亚得房颤的可能性是很高的。
被忽视的风险
在探索莎士比亚死亡之谜过程中,我们发现早在390年前,房颤就已经存在并威胁人类健康了,只是当时这个疾病并没有被广为所知。
40岁或40岁以上的人患房颤的风险为四分之一,而且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如果以家庭为单位的话,恐怕现在每一个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中都面临着房颤发生的可能。
莎士比亚去世时是52岁,他写下那句名言时是47岁,从现代医学的流行病学看,47岁的莎士比亚已经进入房颤的高发年龄,他那时得房颤一点也不稀奇,只是当时他们都还不知道房颤这个疾病。所以当时他写下名句时,都没有被充分重视。
而房颤患者最早用来预防中风的口服抗凝药1954年才上市。到今天,新型口服抗凝药已成为房颤患者预防中风的有力武器,它诞生的意义就是更有效、更安全地保护房颤患者,降低其发生脑中风的风险。
而这一点,正是当时的莎士比亚最最需要的。
穿越400年的警示
生活在现在的我们,已经比莎士比亚幸运很多了。
要知道,最早对房颤的医学意义上的描述出现于1628年,也是莎翁离世12年以后的事了。所以在当时,即使莎士比亚及他的医生知道他房颤了,对于他们来说,能做的也就是等待,或者少喝点酒而已。
但话说回来,即使到了今天,了解房颤的人还是很少。现在正在看这篇文章的你,如果你在40岁左右,你和你的家人都已进入房颤高发年龄了,但是,你了解房颤吗?如果出现心悸、眩晕、气促等症状,你是否想过去做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测呢?
穿越400年,莎翁的真正死因可能未必有定论,但从这个推断过程中了解房颤,让人们尽可能早的发现房颤,让房颤的患者尽早采取行动远离中风风险,这或许才是探案带给人们的最大警示。
关注微信:北青健康 bqtravel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