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茅山道士,其实并不会斩妖除魔
众所周知,影视剧里那些画符念咒、驱鬼降妖、祈福禳灾的人就是“茅山道士”。他们表面上神通广大,实际上就是江湖骗子。其实,历史上的茅山派是道教的正宗,其开山祖师陶弘景不但深受当政者关注,获得“山中宰相”的美誉,还是一位悬壶济世、鼎鼎有名的医药学家,并非近年影视剧中总有蓄胡须、裹绑腿、穿宽大道袍、念着“天灵灵地灵灵”的猥琐道人。陶弘景是个地地道道的通才。据《梁书》载,陶弘景精通“五行、阴阳、风角、气候、太医、遁甲、星历、算术、山川地理、方国所产及医方香药分剂、虫鸟草木”。其实陶弘景作为茅山道士的创建者,并不会斩妖除魔。
“山中宰相”陶弘景独立思考精神
古代的时候,对自然界产生很多误区,人们相信螺赢是将螟蛉变成自己的儿子这个荒唐的传说,还把领来的儿子叫做“螟蛉子”。陶弘景对此表示怀疑。他在村边的菜园子里找到—窝蜾蠃,蹲在菜地里聚精会神地整天观察。陶弘景发觉它们有雄也有雌,经过许多天细致的观察,陶弘景终于揭穿了蜾蠃衔螟蛉的秘密:原来蜾蠃也有自己的后代,螟蛉是被衔到窝里给幼虫当食物的,根本不存在“螟蛉义子”这回事!从此,陶弘景更感到,凡事最好亲自观察,绝不能人云亦云。
《鬼谷子》前面的12章,除了《符言》篇存在些问题之外,其他的章节基本上是连贯的,阅读理解实践起来比较通畅。但是中篇和后篇就存在问题了。我有99个理由怀疑阴符七术是后人编撰的,但是却唯独有一个问题,就是心态的问题无法辩驳,心态对于游说很重要。
学鬼谷子,只学技艺是不行的
互联网时代,平等,自由,分享精神很可贵,但是你确定你能保持好的状态,在他人的目光下做好分享吗?游说技巧学的在灵活,但是有个问题,就是心态问题或者说内在内涵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了,技艺只能浮于表面。一个厨师之所以能做好菜是因为他能扎实的基本功,足够的经验和悟性,甚至他会与火做朋友。技巧是外,而心则属内。其实我本人是把心学作为内篇来看的,但是既然鬼谷子有内篇,古人既然编撰进去,并不是没有道理。
鬼谷子盛神篇比较难理解,但后面相对而言还是好解释的,比如养志篇的价值还是比较高的。盛神篇与道家是一种承接的关系,纵横家,道家在先秦时代是不同的,但是到了东汉之后,道家的人编辑,融入了先秦诸子的很多典籍。而鬼谷子应该就是在那个时候被“收编”的。当然道教与鬼谷子的渊源也是很深的,比如著名的山中宰相,茅山道士的创立者陶弘景就是鬼谷子的研究者,他注解的鬼谷子保存至今。所以读鬼谷子阴符七术,读陶弘景版是比较适合的。
在此之前先搞清一个词汇:什么是神明?鬼谷子的神明是对于谋略高神的一种比喻,非唯心主义。神明:圣人谋之于阴,故曰神;成之于阳,故曰明。而本经阴符的盛神,绝非是神仙的意思,而是五气汇聚得养而神盛。盛神的目的是什么?
详解盛神法五龙
盛神要效法五龙,五气得养则神盛,五气为心肝脾肺肾之气。神居第一,神居第一是因为无神则无人。心为汇聚之所,有德方可为人。养神的方法也要遵循道的规律。道,是天地的开始,是一切事物的原点,物造天生则有道。包宏五行,在混沌之初就有道,不可名状,被称为神灵。所以道,是神明之源,以一而生万物。要以德来养五气,心才能汇聚五气,术才诞生。术,就是五气汇聚在心而产生的。(这里的五气汇聚则为听觉,视觉,触觉,嗅觉,味觉)。神也为气所驱使。九窍十二舍,是气的门户,心的主宰。
人本受命于天,故称为真人。真人原天合为一体。其中,明白大道理的人,刻苦修练内功,就称为“圣人”。所谓“圣人”,是能掌握以此类推的方法,解决疑难。所以真人,圣人能与道合一,而生万物,就在于随环境变化。圣人能思考的关键在于器官的应用,有所疑惑,则通达心术,所谓通达心术其实是思考出方法。思考不出方法,必然是气有所不通,心通的关键,在于五气得到存养,关键在于舍神。这就叫变化,变化五气,志、思、神、心、德,神是关键。
那么如何养气?静以养气,养气而达到中和状态。四者不衰竭,則四邊威勢,無有不為常存而舍之,則神道變化,自歸於身,神化歸身,可謂真人。真人,能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顺应自然规律而养万物。怀大志,施道德,养育万民、以无能不包的思想威行于世界的人。所谓士,一般能通达此理,也能精神旺盛,养气养志。
最后想请诸位帮我个忙,找到“舍神”这个词的具体意思,记得之前看到过一个版本,舍神是聚精会神的意思,但是后来这个版本一直没找到。
中华鬼谷子学院(微信号:guiguzi7619299),WeMedia自媒体联盟成员,十年专注鬼谷子文化研究。每天更新最有价值的国学鬼谷子智慧文章,拥有50000名鬼谷子爱好者的智慧社群欢迎你的加入!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