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同的保险公司,相同的车险险种,到底选择哪里买更划算?
日前,微信朋友圈逐渐火起来一款名为“马邦车宝”的车险比价神器,车主只要关注其微信公众号,输入车牌号等信息,选择投保方案,不用一分钟即可获得多家保险公司的报价,报价结果比传统渠道便宜好几百甚至上千元。
表定费率相当车险第三方比价平台哪家强?
笔者亲身体验了一下后发现,该平台目前提供人保、平安、太保等9家公司的比价,各家公司的比价结果相差不大,但车主选择不同保险公司后的实际成本却相差很大,这是因为马邦给予了不同额度的补贴。
该比价平台的负责人介绍,在目前车险费率改革还没有完全放开的情况下,表定费率基本相当,各家保险公司的报价相差不大,马邦车险比价的意义在于,平台与各家保险公司合作制定了不同的补贴方案,用户在该平台购买车险,同一保险公司的同一险种,马邦的实际成交价确保100%比其它渠道便宜。
笔者了解到,目前市面上与马邦车宝类似的车险比价平台还有最惠保、小马车险等,但各自模特略有区别,各有千秋。最惠保可列出平安、大地、安盛天平等几家保险公司的报价,报价结果与各保险公司官网一致,无补贴;小马车险也可比价,但更着重于为车主推荐理想的投保方案。
争食车险大蛋糕第三方比价平台踊跃而出
据悉,上述比价平台出现集中在2014年前后。随着商业车险费改路径逐步清晰,以及2015年初谷歌宣布进入车险比价领域,更多车险比价平台涌现。保险界人士认为,费改只是一个引子,分食不断增大的车险市场蛋糕才是比价神器出现的动力。
《中国非寿险市场发展研究报告2013》显示,2013年度国内车险保费收入达到4720亿元,在财险公司总保费中占比72.84%。来自艾瑞咨询的数据显示,2013年通过互联网渠道购买的车险业务仅占市场规模的1%。
而在国际市场上,比价网站是近年兴起并逐步成熟的一种车险销售渠道和模式。在车险的发源地英国,每年通过比价网站销售的车险业务占比大约为55%-60%;在美国,也陆续出现了Insweb、Zebra等具有一定规模的比价网站。
针对接近5000亿的国内车险蛋糕,哪家平台若能分得其中二、三成,即成千亿规模的大鳄,车险比价无疑蕴含着巨大的商机。
击中行业痛点 互联网有望颠覆传统车险营销
也有市场分析人士指出,互联网车险第三方比价平台的兴起,也是因为击中了车险购销环节的几个痛点,如车险价格高,车主无法在短时间内获取所有保险公司的产品信息和报价,各保险公司优惠幅度不透明,车险代理人违规操作等。
目前,传统的车险销售渠道主要有保险公司柜台、4S店、电话车险及保险代理人等,各种方式各有优缺点。保险公司柜台买车险安全可靠,但都是全价,没折扣;4S店买车险售后服务好,一般还送保养,但价格也是硬伤;电话车险可打85折,但是很多车主反感于电销人员的电话骚扰;很多车主选择从熟悉的保险代理人处购买,价格一般低于电销,但是代理人素质不一,要防范价格猫腻、骗保、卖假保单等情况。
以马邦车宝为代表的互联网车险第三方比价平台能在短时间内提供多家公司报价,价格透明,投保方便,保单100%保真,并且实际成交价格还更低。这些平台未来颠覆传统车险销售渠道,不是没有可能。
培养比价习惯是前提 增加用户黏性是关键
上文分析可见,无论是市场规模还是车主需求,车险第三方比价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目前国内各家比价平台尚且处于起步阶段,发展缓慢。人保财险相关人士认为,这些平台要大展拳脚,取决于两点:一是培育车主比价的消费习惯;二是比价平台需拓展用车服务模块,增加用户黏性。
对此,马邦车宝从汽车后服务市场切入,通过9折代办车船税、免费洗车、代办违章等服务模块,在平台建立更多的用车场景和比价接触点,从而多维度提升客户对比价的感知和认可程度。
马邦车宝创始团队认为,在目前车险产品同质化的大背景下,价格成为影响车险消费的最重要因素已是不争的事实。商业车险费改现已实施,一方面不同保险公司的产品价格差将逐步拉大,另一方面车险产品将趋向细分和差异化。车险比价符合用户的需求和利益,因此必然形成一种消费模式和习惯。
“埃森哲公司2015年4月发布的最新研报显示,欧美市场的的保险客户有72%即便在保险公司的门店内,也会使用移动设备进行价格比较。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未来国内车险市场也将出现这一景象。国内比价网站所需要的,就是坚守并等待那个时刻来临。”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