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7月24日电(记者刘雅萱 刘嫄 陈星月)“以前,一望无际的沙漠里没有水、电、路,现在,白天稻田里全是水鸟,夜晚躺在生活区,能听见四处传来的蛙鸣。一想到这片沙包再过几个月就能丰收稻米,我们漱完满嘴的沙子,继续干活。”“沙米”品牌的创始人滕飞说。
为什么要去沙漠种水稻?沙漠里如何种出水稻?你会吃“沙米”吗?“互联网+”时代,“沙米”又如何赢得市场?
滕飞向记者介绍,“沙米种植基地位于内蒙古奈曼旗科尔沁沙漠腹地,很不平整,散布着十几米高的沙包。”第一件事就是要把沙包推平,测量它们的高度、宽度和土化量,再根据推平方案进行操作,向下挖开一米,使用衬膜技术,把沙子回填,最后进行修整。
“今年5月12日,内蒙的沙漠地区刮了12级大风,为了保护育秧棚不被风刮坏。我们所有员工出动,趴在上面,等风停了才下来。”他回忆说,稻种长成小苗后才能被移到外面,幼苗一旦受损,就很难有好收成。
事实上,从2013年的50亩到今年的5000亩,“沙米”的种植面积以每年10倍的速度发展,作为内蒙古新中农沙地农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滕飞对他的团队充满感激和自信。“从2013年筹建到今年4月份,40名主要员工都住在2个20平米的板房里,条件非常恶劣,5月份才搬进刚建成的新生活区。”目前,“沙米”基地依然在科尔沁沙漠,运营中心在北京,“计划3到5年内做到10万亩”。
“沙漠里种出的大米能吃吗?比我常吃的东北大米、五常大米便宜吗?”在听闻“沙米”后,几位消费者都表示疑惑。
滕飞解释说,他们选择的是可种植沙漠,在上百或千年前是草原,地下水资源非常丰富,有机物含量高。“北方的大米都是非转基因的,昼夜温差大,尤其在沙漠地区,3200摄氏度的积温(作物生长发育阶段内逐日平均气温的总和)且日照时间长,米经过风霜雪雨的磨砺后变得更加饱满。”国家安全中心检测表明,“沙米”中未检出重金属、农药等指标,长链淀粉含量高于市面上的大米。
“今年至少会有10万人吃上我们的大米,明年预计种植面积是2万亩,到时百万人都能吃上每斤10元以内的平价有机大米。”滕飞说。
据滕飞介绍,今年6月,“沙米”推出了“一亩绿洲计划”的众筹项目,每亩地交1万元,就会获得4年产出的大米所有权,全家可免费去“沙米”基地休闲度假,5年左右公司上市后,有优先认购两千股原始股的资格。
“今年10月,大概会有5000亩地的收成,众筹的地是2000亩,剩下的3000亩会通过互联网销售。”滕飞介绍说:“现在‘沙米’的普通包装市价是15.8元一斤,参与众筹后,消费者可以拿到7元左右一斤的大米。”
每年8月至9月,“沙米”基地都会组织上千位众筹的用户去参观,除路费自付以外,可免费游玩2天。“让消费者闻到香味,看到水鸟,听到蛙声,只有这样才能得到他们的信任。”滕飞说。
他表示,目前中国有3亿亩可种植沙漠,如果未来都变成良田,就不会有沙尘暴了。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