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近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融资担保行业改革发展,更好发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作用。会议指出,坚持市场主导和政策扶持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加快发展融资担保行业,深化金融改革,破解小微企业和“三农”融资难题,是完善定向调控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持“三农”以增强实体经济“细胞”活力,夯实国民经济基础。
作为融资体系中的基础性制度,担保行业对企业乃至整个实体经济发展十分重要。从本质上说,担保行业是经营风险的行业,主要作用是增信、提高被担保人的信用可得性。特别是在当前小微企业融资难,社会融资成本居高不下的当下,担保行业贷款“桥梁”和信用“润滑剂”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不过,从目前的情况看,我国担保行业仍处于鱼龙混杂、繁芜丛生的阶段。虽然早在2009年,由银监会牵头,由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商务部、人民银行、工商总局、法制办、银监会组成的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正式建立,《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也确立了属地管理原则,使得融资性担保公司的监管相对严格,但非融资性担保公司和以担保公司名义开展担保和非担保业务的中小型金融机构仍处于监管真空地带,而这两类担保公司正是违规经营的“主力”,近几年来非法集资、违规放贷、非法理财、自担自用、关联担保等乱象丛生。
更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融资性担保公司的监管较为严格,但由于担保行业顺周期特性明显,在当前经济增速整体趋缓的大背景下,该行业面临需求端和风险端两端受挤的困境。一方面,企业融资需求直接影响着担保行业的需求。但近年来,无论从社会融资规模,还是银行贷款来看,实体经济融资需求都呈现放缓趋势,这无疑大大抑制了担保行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宏观经济趋弱,使得企业经营风险增加。最近一年,海泰担保、中海信达和河北融投担保接连发生信用事件,个案性债券违约更已发生多起,这也使得担保公司的代偿风险明显上升。
在此背景下,有针对性地加快发展融资担保行业无疑是当务之急。在此过程中,加强顶层制度建设,推动行业健康发展非常重要,未来有关部门应进一步统一监管主体,健全法律法规,并将非融资性担保公司纳入监管体系,同时,对担保行业给予相应的财政、税收优惠,以更好地发挥担保行业为企业增信的作用。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政府在为小微企业增信方面扮演着最主要的角色,这也是我国需要补上的“短板”。
我们高兴地看到,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对此进行了有针对性的部署,提出要探索建立政府、银行和融资担保机构共同参与、共担风险机制和可持续的合作模式,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设立政府性担保基金,对银行业金融机构担保贷款发生的风险给予合理补偿;设立国家融资担保基金;以省级、地市级为重点,以政府出资为主,发展一批经营规范、信誉较好、聚焦主业服务小微企业和“三农”的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等措施。在市场和政府的共同发力下,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将找到有效的解决之道,担保行业也将更好地发挥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