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媒体平台-搜狐网站>其它

他一出家就成中国最帅和尚

眼眸深邃、轮廓分明、身材颀长,活生生的一幅画。

大学副教授与在押服刑女结婚

这在监狱民警看来,那么令人不可思议。

“我只是想宣传一点革命 才写起歌曲的”

沈阳日报 阅读(0) 评论()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举报

  

  李劫夫夫人张洛 廉勇摄

  

  1963年劫夫在沈阳家中修改作品

  

  劫夫《星星之火》手迹(原件)

  

  1948年劫夫(中)与著名随军记者管桦(右)在辽沈战役前线

  

  1962年劫夫与夫人张洛(左一),女儿李青、李丹丹、李迢迢

  

  1958年劫夫在沈阳街头教唱歌曲

  

  1964年劫夫(右)在沈阳郊区农民家中采访

  

  1960年劫夫(中)与鞍钢劳动模范王崇伦、郑代雨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我们的铁骑兵》《我们走在大路上》……他的歌曲被几代人传唱。从一个文艺爱好者成长为著名的革命作曲家,从一个从未学过音乐的人,成长为创作过2000余首歌曲的沈阳音乐学院院长。8月初,李劫夫夫人、86岁的张洛老师在沈阳动情讲述劫夫的辉煌创作——

  从延安人民剧社,到东北鲁艺音乐部部长,东北音乐专科学校校长,再到沈阳音乐学院院长。从一个文艺爱好者成长为著名的革命作曲家,从一个从未学过音乐的人,成长为沈阳音乐学院的院长。8月初,李劫夫的夫人、86岁的张洛老师在沈阳音乐学院动情的讲述,将我们带入李劫夫那难忘的岁月——

  张洛讲述激情燃烧的岁月:

  “初识劫夫,以为是部队的伙夫呢!”

  “劫夫,从小就很聪明。”随着张洛的讲述,带着记者步入了李劫夫的生命旅途,他也变得令人更加敬佩。

  李劫夫1913年生于吉林省农安县,原名叫李云龙,这让人自然而然想到了《亮剑》中的李云龙。这从另外一个角度可以印证:老李家希望这个孩子长大后能与众不同。

  清道光年间,李家先祖从河北丰润闯关东来到吉林农安落脚。李劫夫父亲李瑞春是个京剧迷,还喜欢收藏书画,他请人教子女学画,于是家里六个孩子个个喜欢艺术。李劫夫最小,也很聪明,从小就跟着哥哥、姐姐学习琴棋书画。那时,他还学唱民歌、说唱、戏曲。还有,那时孩子读唐诗、古文、四书都是唱着念。每年过节时,乡里的老大娘们常常把小劫夫叫去,坐在炕上给她们整天唱唱本。有意思的是,那时的唱本虽然有固定曲调,但并不太好听。于是小劫夫常常进行即兴表演,他把曲调唱得很动听,逗得老大娘们直乐……这也解开了后来人们脑海里的一个疑问:为什么从没有受过音乐科班训练的李劫夫,能成为一个大音乐家。

  张洛谈到了自己与劫夫的相识、相爱过程,她的脸上浮现一种幸福感,那确实是他们生活中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张洛出生在河北昌黎县,从小就进入学堂学习,后来八路军到了她的家乡,受当民兵队长哥哥的影响,15岁的张洛参加了“抗日妇女救国会”,并在那里教妇女认字,给小学生代课。

  在张洛看来,劫夫是她的丈夫,更是她敬重的老师。1945年3月,漂亮的张洛被部队“尖兵剧社”相中,走进了革命队伍。第二年春天,“尖兵剧社”与李劫夫所在的“胜利剧社”相遇。张洛笑着说,在与李劫夫相识前,她就会唱好多劫夫写的歌,并视他为偶像,为此还特意跑到“胜利剧社”去看偶像。结果,她眼前出现了一个很胖、满脸胡子、衣服油渍麻花的男人。当时,张洛还以为他是部队的伙夫呢。俩人就这样相遇了,张洛那时17岁,李劫夫33岁。

  不久,李劫夫调到“尖兵剧社”当团长,并对张洛有了好感。经过相处,张洛觉得劫夫是个很细心、有个性的人,最重要的是,她从心里佩服他的才华。1947年初,张洛与李劫夫正式结婚,那时的婚礼极为简单。首长讲了几句鼓励的话,大家吃点花生就完了。唯一有些喜庆气氛的是一条写在白纸上的贺词:“男低音女高音永远和谐”。

  说到这儿,张洛满脸笑容:“这是说劫夫的男低音唱得好,我呢是唱女高音的。”

  创作新中国第一部歌剧《星星之火》

  为抗联写出《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在采访86岁高龄的张洛时,记者发现有两个小本子被她紧紧地捧在手里。她说:“这本是《星星之火》歌剧原稿,另一本是李劫夫创作《革命人永远是年轻》时期的手稿,这是劫夫生前留下的最重要的‘宝贝’。‘文革’中造反派来抄家时,我把它们藏在垃圾堆里。”说到这,张洛像孩子般开心地笑了。

  《星星之火》被誉为新中国的第一部歌剧,是李劫夫专门为抗联战士们创作的。该剧以东北抗日联军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为背景,歌颂游击队和广大人民群众不畏强暴、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其中有一首十分著名的歌曲《革命人永远是年轻》,就出自该剧第一幕二场。游击队老交通员老李头和女主人公小凤在山林中相遇后,答应送小凤去游击队。这是两人的二重唱。

  1948年,劫夫由晋察冀调到哈尔滨工作。一天,他和著名剧作家侣朋在一起商量,“既然到了东北,就应该用作品来表现东北的英雄事迹。”他们首先想到了东北抗联。1949年,劫夫和同志们一起赴白山黑水深入生活,寻访抗联英雄的足迹。他们在走访中切身体会到了当时抗联战士们所处的环境到底有多艰苦,抗联战士们经常吃穿无着,断粮后要吃草根树皮、喝雪水。劫夫所体验到的环境,也正是东北抗联在艰险的环境中爬冰卧雪,顽强与日本侵略者苦斗了14年的地方。

  张洛说,劫夫在走访过程中,接触了很多当年的抗联老战士,其中有一个人令他印象十分深刻,他就是东北抗联老交通员“老李头”李升。

  李升1867年出生于山东德州一个贫苦家庭,二十八岁闯关东。“9·18”事变后,李升家的房子被烧了,老伴和两个儿子也遇害。于是他参加了中共领导的游击队,1933年在冯仲云介绍下入了党。由于李升经验丰富,机智沉着,腿脚又快,虽然年岁大但更便于掩护,党组织决定让他专做交通工作。他也无数次完成了传递文件、消息的任务。李升还护送过不少领导干部,包括杨靖宇、李兆麟、冯仲云、赵一曼、周保中等去外地巡视工作,他每次都很好地完成任务。

  李升作为抗联老战士不屈不挠的代表,其事迹从1946年起就被重点宣传,冯仲云专门写了李升小传在《哈尔滨日报》上发表,具有很大的社会影响力。

  为此,劫夫和剧作家侣朋以李升事迹为源头创作了抗联老交通员“李老头”这个串联主线人物。记者在采访时,看到劫夫的笔记本上,就留有一幅他亲手为老李头画的素描肖像,在素描下边,劫夫还特别写了几个字:“抗联之父——老李头,现年八十一岁”。正是因为亲眼见过老李头,了解他的乐观、积极和机警,因此,劫夫才决定在《革命人永远是年轻》这首歌中运用了具有革命浪漫主义的欢快曲调。

  1950年,正值抗美援朝时期,张洛和剧团里的同志们白天排演《星星之火》,晚上还要炒面,支援前线战士。大家一边学、一边修改、一边排练,大约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将《星星之火》整个剧目排演出来。张洛笑着说:“当时,我演小凤的A角。由于我的孩子还小,为了照顾孩子还不能影响排练,因此,劫夫在家哼唱这首歌的时候,我也跟着学。他的歌曲谱好,我也会唱了。”

  1950年12月,《星星之火》在哈尔滨首演,《革命人永远是年轻》首唱正是张洛。此后,又从哈尔滨演到沈阳,再演到大连,观众反响相当好,场场爆满。直到1964年,整整演了300多场。张洛记得,当时他们演出完卸妆后,跟群众一起散场出来时,一路上都有群众在哼唱“革命人永远是年轻,他好比大松树冬夏常青……”因为这首歌只有6句,旋律容易记,群众听过一次就记住了。

  看到杨成武率领的威武之师勇胜日寇

  写出《我们的铁骑兵》

  张洛告诉记者,李劫夫有广泛的文艺才能,对美术、文学、戏剧都有较高的造诣。李劫夫少年时期读过几年县立师范,其间接受进步思想,1935年因参加抗日活动被迫逃亡到青岛,在这里开始了以绘画与音乐为手段的谋生生涯,“劫夫”一名,则自此而起。1937年5月,24岁的李劫夫到了延安,先后在延安人民剧社、西北战地服务团工作。第二年9月,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之前,李劫夫在延安人民剧社主要是画宣传画的,另外还写剧本、当导演、演戏、吹喇叭,弹弦子、拉提琴,几乎什么都干。用他的话说,“当时,延安还没有一个作曲家,我只是想宣传一点革命,才写起歌曲的。”他写的第一首歌是《西战团团歌》。到了1938年,武汉生活书店出版丁玲主编的《战地歌声》,一书中收录了29首歌,其中有李劫夫记谱的民歌《坚决抵抗》《大家来杀鬼子兵》《送郎上前线》等13首歌曲。后来,李劫夫与周巍峙、贺绿汀、冼星海、吕骥等人相识,并向他们学到了不少作曲的知识。

  1943年,李劫夫调往晋察冀边区任宣传干事及冲锋剧社副社长时,亲眼目睹了日本帝国主义制造的种种惨案,激愤和感动促使他一个钟头就完成了《歌唱二小放牛郎》的谱曲,这首歌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唱遍了晋察冀。

  李劫夫还有一首歌曲叫《我们的铁骑兵》,创作于1939年的晋察冀抗日根据地。1939年5月初,五百多名日寇由河北易县西闯进梁各庄一带,随后其大部向西南侵占大龙华地区,我八路军晋察冀军区以两个团、一个支队和一个特务营、一个骑兵营向敌寇发起进攻,此役共歼敌寇四百余人。大龙华战斗胜利结束。在根据地军民迎接凯旋而归的八路军将士时,李劫夫看到了由杨成武率领的骑兵队伍,看着那些威武奔驰的骑兵战士,他胸中的旋律与节奏也随之奔涌而出,他立即将骑兵将士勇敢向前、所向无敌的形象,用勇敢豪放的曲调写了出来。歌词随后由诗人夏风配写上,歌曲随即便在各个根据地被传唱。1949年举行开国大典时,这首歌曲被改编为器乐曲,并被改名为《骑兵进行曲》。直至今日,这首《骑兵进行曲》还被国外的一些军乐团演奏。

  周总理:

  “我最佩服你的‘大路上’,四段词我都会唱。”

  著名音乐家傅庚辰曾评价说,李劫夫是中国少有的音乐家,无论是作品的数量还是质量都是惊人的。他一生创作了2000多首歌曲,绝大部分都是中国观众熟悉的民族音乐,其中编入年表的就有500多首,不少脍炙人口的歌曲至今还广为传唱。1964年,他亲自斟选了205首歌曲辑录成册,冠名《劫夫歌曲选》(后文简称《曲选》)由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这在当时音乐界是极为罕见之事。

  上世纪60年代,我国正处在一个非常困难的时期,周总理到辽宁视察时,接见了李劫夫等人,并就当时形势鼓励他们创作出激励中国人民奋发向上的作品来。在周总理的鼓舞下,李劫夫创作了《我们走在大路上》这首经典歌曲。1966年3月,李劫夫奉命前往河北邢台参加大地震救灾活动时,遇到了周恩来总理,周总理对他说:“劫夫,我最佩服你的‘大路上’,你的四段词我都会唱。”

  在首都举行的庆祝新中国成立五十周年盛大阅兵式上,展示20世纪60年代建设成就的方队,就是伴随着《我们走在大路上》的雄壮乐曲,昂首走过天安门。

  李劫夫曾说过:“假如,我的歌曲能够向我们革命的汪洋大海投注一滴水珠,这将是我的最大幸福和愉快……”

  沈阳日报、沈阳网记者 陈凤军

mt.sohu.com true 搜狐媒体平台 https://mt.sohu.com/20150821/n419392479.shtml report 5671 李劫夫夫人张洛廉勇摄1963年劫夫在沈阳家中修改作品劫夫《星星之火》手迹(原件)1948年劫夫(中)与著名随军记者管桦(右)在辽沈战役前线1962年劫夫与夫人张
阅读(0) 举报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热门关注

搜生活

搜生活+关注

搜狐公众平台官方账号

MAGIC杨梦晶

MAGIC杨梦晶+关注

生活时尚&搭配博主 /生活时尚自媒体 /时尚类书籍作者

搜狐教育

搜狐教育+关注

搜狐网教育频道官方账号

星吧GEO

星吧GEO+关注

全球最大华文占星网站-专业研究星座命理及测算服务机构

热门图片

  • 热点视频
  • 影视剧
  • 综艺
  • 原创
锦绣缘

同步热播-锦绣缘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神雕侠侣

大结局-神雕侠侣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封神英雄榜

同步热播-封神英雄榜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六颗子弹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龙虎少年队2

龙虎少年队2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奔跑吧兄弟》

baby14岁写真曝光

《我看你有戏》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明星同乐会》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非你莫属》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一站到底》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搜狐视频娱乐播报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鹏嘚吧嘚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第16集

匆匆那年大结局

隐秘而伟大第二季

乔杉遭粉丝骚扰

The Kelly Show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