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献身给国家,不怕刀砍和枪杀,献身给民族,情愿粉身与碎骨。民族生存,我方生存,我身虽死,换得民族生存。国家自由,我方自由,我身虽死,换得国家自由。”
——冯玉祥作于1937年
冯玉祥将军1882年11月6日(农历九月廿六)出生于直隶(今河北)青县兴集镇。幼年时,他的父母都染上了抽大烟的恶习,屡戒屡犯,家道中落。他所经历的苦难,让他对鸦片有切肤之痛,对平民生存的艰难有亲身体会,后来领兵握权,他到处禁烟,与劳苦大众血脉相连,立志救国救民,一生生活简朴。
口述|余华心
采访|本刊记者 段崴
↑几经辗转,1943年冯玉祥为余华心所作的画作回到她的手中。(摄影 段崴/人民画报)
﹊﹊﹊﹊﹊﹊﹊﹊﹊﹊﹊﹊﹊﹊﹊
余华心,冯玉祥将军的儿媳。听她讲述冯将军一生为人,犹如带我们来到这位抗日名将的身边,回到那段峥嵘岁月……
▼▼▼
将军的抗战岁月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军占领了沈阳的北大营。蒋介石命令张学良不准抵抗,激起全国义愤,抗日反蒋的怒潮席卷中华大地。
蒋介石迫于压力,又想借助冯玉祥的影响平息怒潮,忙令孔祥熙给他打电报:“国内严重,如何办法,请指教。”冯玉祥复电:“九一八祸首是蒋介石,蒋要向大家认罪下野,然后可以商议。”于是蒋介石亲电冯玉祥:“一切事情都是我做错了,请大家到南京来,赶紧商议救国大计,下野的事,已经完全准备好了,我一定下野。”这样将军到了南京,在国民党中央党部召开的会议上大声疾呼:“我们要抗日,我们要收复失地,谁要阻止抗日,谁就是卖国贼。”
1932年,日军发动“一·二八”事变,进攻上海,我第19路军英勇反抗。冯玉祥在国民党军委会上提出了“出兵援助正在上海艰难抵抗的十九路军,派兵收复东北失地”的提案,并获得通过。但国民政府却迟迟未见实际行动,反而和日本签订了《淞沪协定》,划定上海为非军事区,而日本却可以驻兵。将军痛感失望和愤怒,不愿再在南京呆下去,不辞而别,上了泰山。
↑1932年,冯玉祥为国民政府的不作为痛感失望和愤怒,不愿再在南京呆下去,不辞而别,上了泰山。图为冯玉祥(前左)在泰山和士兵、民众一起劳动,修筑水库。
﹊﹊﹊﹊﹊﹊﹊﹊﹊﹊﹊﹊﹊﹊﹊
↑冯玉祥一生戎马倥偬,即使隐居泰山也不忘时时锻炼体魄,随时准备为抗日救国而奋战。
﹊﹊﹊﹊﹊﹊﹊﹊﹊﹊﹊﹊﹊﹊﹊
1933年初,日军从东北出兵,进攻长城各口,造成“平津告急”、“华北危急”的局面。5月24日,盘踞多伦的日伪军南侵,进占沽源,进而侵占张家口,张家口各界组织“民众御侮救亡大会”,成立民众抗日同盟军,公推冯玉祥为总司令。“有贼无我,有我无贼,非贼杀我,即我杀贼,半壁江山,业经改色,是好男儿,舍身保国。”这是冯玉祥的心声,也是全中国人民的抗敌决心。在民族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抗日同盟军的义旗在全国人民心中燃起了希望。
↑1933年5月,冯玉祥被推选为民众抗日同盟军总司令。图为他在张家口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
↑冯玉祥在前线指挥抗日同盟军作战。
﹊﹊﹊﹊﹊﹊﹊﹊﹊﹊﹊﹊﹊﹊﹊
↑1933年,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部分领导人合影。
﹊﹊﹊﹊﹊﹊﹊﹊﹊﹊﹊﹊﹊﹊﹊
日军大举南犯,国民政府决定迁都,将军也暂时来到了武汉。这段时间他结合自己的军事知识,写下了《抗日游击战术问答》。周恩来看到后说:“这太好了,现在延安方面真需要书啊,可惜我们还没有自己的印刷力量。”将军当即向延安图书馆捐赠了大批图书,并立刻着手办起了“三户印刷社”。日军步步进逼,国军节节失利,武汉又告失守,政府再次迁都,退到了重庆。
↑三户图书印刷社印刷出版的冯玉祥《抗战诗歌集》。
﹊﹊﹊﹊﹊﹊﹊﹊﹊﹊﹊﹊﹊﹊﹊
战时的陪都重庆,雾沉沉,魍魉横行,血雨腥风。尽管国土大片沦丧,新的反共高潮却又来临,大批共产党员和爱国人士遭到逮捕,甚至在广西工作的越南革命领导人胡志明也未能幸免,被抓进了监狱。周恩来十分焦虑,请将军帮忙设法营救。那时将军因倾向共产党,头上已被戴上“赤化”的帽子。他的言行受到特务的严密监视,甚至连他的英文教员都是特务。在这种情况下,经将军和李宗仁等人共同的努力,胡志明终于获救出狱。根据周恩来的要求,将军还先后营救了张申府、王伯阳、沈钧儒、华岗、浦化人、楼适夷、周民藩、陈左武、骆宾基、孟克等中共党员和爱国人士出狱。
↑1945年,重庆,鲁迅逝世9周年纪念会主席团合影。(左起:叶圣陶、冯雪峰、老舍、周恩来、冯玉祥、郭沫若、邵力子、柳亚子、胡风)
﹊﹊﹊﹊﹊﹊﹊﹊﹊﹊﹊﹊﹊﹊﹊
1940年,将军的爱将张自忠在对日作战中壮烈殉国。噩耗传来,他和夫人放声痛哭。他口中却说:“死得好,死得光荣,人人要学张自忠的死……”他悲痛地召集自己的子女和官兵们,亲自讲述张自忠一生的爱国精神和刻苦精神。当张自忠的灵柩运抵重庆后,他带着小儿子洪达亲到北碚祭拜,参加葬礼。他送的挽联挂在灵前:“抗战来建最大功劳正气千秋死无遗恨;从戎后同半生患难国仇初雪恸失元良。”
将军的质朴人生
将军出身贫苦,对底层人民生活的艰难深有体会。从领兵之日起,不论走到哪里,他都尽心尽力为老百姓办好事,办实事,禁烟禁赌,修桥筑路,兴办义学,植树造林,扶困济贫。
……
↑冯玉祥将军一生简朴,有“布衣将军” 的称号。
﹊﹊﹊﹊﹊﹊﹊﹊﹊﹊﹊﹊﹊﹊﹊
↑将军的诗自成一体,画风淳朴。其画配诗粗狂、直白。从他留下来的许多遗作里可见其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
﹊﹊﹊﹊﹊﹊﹊﹊﹊﹊﹊﹊﹊﹊﹊
↑冯玉祥将军与夫人李德全、小儿子冯洪达在一起。
婆婆李德全在世时,一次,我问她对将军应该做怎样的评价。她沉思了一会说:“他是爱国的。”我想,这应该是对将军最简短,最准确,也是最有分量的评价。
(未署名图片由余华心提供)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