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年多的探捞,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的“军魂”象征——邓世昌的座舰致远号身份终于确定。搜狐读书独家连线著名军史作家萨苏,他是探捞行动的参与者,也是相关媒体的联络者。他为致远舰的探捞,制作了22张精美图片,展现了重大考古成果。无论是图章,炮弹,还是舷窗、瓷盘,冰封120年的致远舰在这一刻,重见天日。
“致远舰的姊妹舰:靖远舰” 此图并非致远舰,而是致远舰的姊妹舰:靖远舰。因为这两艘舰的结构一致,我便以靖远舰为例,为大家解读一下致远舰。 致远舰是一艘修长、美丽的军舰。它的甲板不是齐平的。在舰首,高出来了一块,叫艏楼。在尾部也高出来一块,叫艉楼。这就叫做“艏艉楼巡洋舰”。它也叫穹甲巡洋舰。船体不是很厚,也考虑到航速,故没有全方位镶嵌装甲。为了保护轮机舱等位置,在水线上方,设置了穹庐型的装甲带。致远舰的穹甲是有一些问题的,由三片拼接,形成一个梯形装甲带,但片与片之间的缝隙,是防护的薄弱之处,最终战沉是否与此有关,我们还在猜测。这是致远舰的模型,以及在致远舰在日本长崎访问时的照片。
这次探捞发现的物品,多集中在致远舰的尾部,也即底下这个阴影。经过抽沙后,文物开始显露。我们在船中部发现了鱼雷头引信。再往下,发现了疑似锅炉部件,以及疑似主炮部件。这个主炮应该是炸毁的,但不知是弹药仓爆炸,还是被日军所击毁。再往后,发现了穹甲碎片,还有致远舰特有的10管格林炮。再往后有舷窗、哈奇开斯机关炮弹药,以及瓷盘,甚至一些私人物品。总之非常丰富。中后部舷窗上,甚至附着了战死将士的遗骨。此外还散布着大量的煤炭,煤炭中也散布着遗骨。
把全舰分为前、中、后三段,基本上尾部都是属于舰长的,非常庞大。因为这里也是军舰上的礼仪空间。包括会议室、餐厅,餐厅后有舰长的办公室和海图室,再往后是舰长的起居室套间。最后是卫生间。发现致远号瓷盘的地方就在尾部。这个瓷盘属于军官食堂,很精美。我们可以对比下,左上角是靖远号同等装备,由管带叶祖圭带下了军舰,流传至今。
这是瓷盘刚刚出水时的样子,此时已经没有了釉彩,光秃秃一片。我们一开始都没看出来,这上面有任何铭文,或别的标志。
此盘出水有一定戏剧性。一开始没发现任何标志。但在没有改变光线的情况下,一倾斜,这字儿就出来了:中国皇家海军致远号。标志的出现,是因为海水中浸泡已久,釉彩褪去,但其中的铅分子却渗透进盘体,形成现在的样子,如同“天光”。
这里是打捞出的舷窗。当时这里有好几艘沉船,但只有致远舰,拥有这种方形、中间镶圆玻璃的舷窗。
就在探捞前几天,舷窗还有很多绿色的附着物。9月30日那天,大风大雨,我们被迫撤回。但一天后再下水看,潜水员大吃一惊,发现舷窗不一样了,显示了金黄的铜本色。不能不说是一种感应。
当然,用科学角度讲,舷窗由锈迹斑斑的绿色,变为光亮如新的黄铜色,是因为抽沙,物理结构改变,所以变干净了。也许邓大人知道我们要来了,通知全舰:打扫卫生!
这是2014年3月出水的钢板,上面有很亮的断口,正如海战就发生在昨天。冥冥之中,致远舰把自己冰封在海地,相信我们一定会来。致远舰很神奇,似乎在努力把一切信息都传达给我们,让我们知道,海战时发生了什么。
这个是格林炮。应该是桅杆上的格林炮。桅杆上一共有两门。目前只发现了一门,另外一门尚不知位置。
这门炮上有英国阿姆斯特朗造船厂的编号,以此已经能断定是致远舰。根据英国人的回忆,说船已经倾斜30度了,这个格林炮还在继续射击。炮手的身体已经挂到船外了,这个炮手一定非常勇敢。
我们还在船的前方 、后方分别发现了很多步枪子弹。后方是可以理解的,因为靠近轻武器库。但前方这些已经打过的步枪子弹是怎么回事?我们讨论了下,认为当时还在使用狙击手的战术。直到20世纪前初,舱面人员越来越少,同时交战距离超过步枪射程,这一战术才退出历史舞台。致远舰有两个机会使用这些步枪,一是最后的冲锋时刻,离日舰只有1公里。还有一种情况是打赤城号时,已经追得很近了,但因为要救来远号,所以没有继续追下去。
这个是上好雷管的鱼雷引信。致远舰的鱼雷发射管有4个,一个在舰首,一个在舰尾,另外两个分别在舷侧。我们怀疑是舷侧的这个。这说明致远舰在冲锋的时候,鱼雷兵已经做好准备了,不见得冲撞,用鱼雷也有可能。
那时的鱼雷不安全,轻易不上引信,否则一磕碰,有可能就爆炸了。所以致远舰的鱼雷兵已经做好了破釜沉舟的准备。
这个是152mm重炮炮弹。致远舰有两个耳台,每个耳台上有一个152mm炮。这个炮弹是实心弹。为何没有打出去?有两个猜测:一是当时舰身已经倾斜了,没法打。二是已经打光了开花弹,而实心弹威力太小,打不打都无所谓。目前还没有发现大的开花弹。
这个部件则和邓世昌有关,是一个紫铜做的传声筒。指挥用的。
这个呢,是致远号后主炮碎片,因为里面有来复线。但陈悦老师觉得不太像,他说钢质比较软,不像炮管。可能来自大炮后方延缓后坐力的液压筒。这个液压筒在济远号上面曾经发现过。碎裂成这样,有可能是被炮弹打的,也有可能是致远舰后部发生了爆炸。
这是未打出的57毫米哈奇开斯炮的炮弹。在邓世昌的浴室、卫生间附近,各有一门哈奇开斯炮。我们还看到了葡萄弹,这是专门用来打敌人抢舷步兵的。
这个则是哈奇开斯炮弹的弹头,是敌人打到这里来的。还发现了大口径炮弹的弹片,说明致远舰的确中弹很多。
后面有一些图章、防身子弹、港币、钱包残骸、腰刀刀头等,可能来自一个邓世昌私人的柜子。因为都是从后部发现的。柜子已经散了,上面有英文字母。如这个“云中白鹤”章。可能属于邓世昌。因为当时邓世昌一直在辽东作战,而且志向高洁,比较符合他。当然也有可能属于其他军官,比如陈悦老师认为可能属于鱼雷大副薛振声。振声,鹤鸣九皋,有可能是他送给自己的章。也有可能是“云中雀”,因为有个字看不清。还有一颗手枪子弹,都是在后部发现的。邓世昌落水地点与致远舰沉没地点可能还有一定距离,因为他之前已经被甩出去了。我们可以还原邓世昌的最后场景。
这张图很让我们感动。这是日本参展画家画的,看到中国军舰的救生艇全抛掉了。不光致远舰,所有北洋军舰,都抛掉了。说明北洋舰队是抱着必死的决心,与日军决战的。而日舰当时都是带救生艇的。在场英国人则注意到三个细节:一,致远舰往前冲,已经倾斜,但桅杆上的格林炮还在开火。二,两舷有很多白色泡沫,说明抽水机在开足马力运作,水兵希望船能多撑一会儿。参照来远舰的案例:日本苦味酸炸药打来后,甲板已经点燃,轮机舱的人就把门给闭上了,但最后都不同程度受到了烧伤,里面的温度接近70度。估计致远舰当时比来远舰还要危险。三,船沉没时,螺旋桨还在运作。这是一艘有机体,不仅仅是邓世昌将军一个人在作战,而是二百多位血性军人,二百多位英魂的壮举。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