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球双打很讲究配合默契,但是,不通过一定的理论支撑,配合默契只是挂在嘴上的一句空话,离现实还是很远的。经掌有人这样教导搭档球员,“你站在前面守住网前球就行了。”这样一来,该球员就象螃蟹一样,在网前横着来回走动,有的甚至象钉子一样站着不动。基本上完全将整个球场都交给了后场队员了。试想,后场球员一个对付两个的其结果肯定是很悲惨的,这就是没有理论支撑所造成的结果。
那么,就竟什么理论才能支撑二人配合默契呢?这里有最简单的三原则:第一原则:后场球员在右边杀(吊)球时,前场球员必须退步到右边中前场,帮补右边中前场及网前球。第二原则:后场球员在左边杀(吊)球时,前场球员必须退步到左边中前场,帮补左边中前场及网前球。第三原则:后场球员在中间杀(吊)球时,前场球员必须退步到中间中前场,帮补中间中前场及网前球。
也许有人会问:“这么简单的三原则,实不实用啊?”经过多年的研究表明,十分实用。你想想单打都能兼顾到全场,为何双打就不行呢?而单打最难的就是纵向兼顾,它比横向距离长。加上后场球员便于观察前场球员,比左右观察球员容易的多。如果有个人帮补一下中前场和网前,不就是很完美的事吗?这就是理论支撑之一。
后场球员杀(吊)球时,会使对方球员应急回应,来不急细想就接拍回球,一般都以直线回到中前场。这时,前场球员已退到与后场球员同一直线上中前场了,回击中前场和网前球便是很容易事了,这是理论支撑之二。
如果前场球员以所谓的对应交叉防守,俗称“补空位”。这样就会拉开与后场球员的距离,很容易给对方球员把球打到两球员的结合部位,俗称“打空档”,造成分不清此球究竟谁接拍的误会。如果两球员站在一直线上,距离较近,无缝隙连接,就象一个大块超高的球员一样,全方位都防住了,对方球员无空档可打,这是理论支撑之三。
有人会这样想,为什么前场球员要退到中前场呢?守住网前球不就得了。不行,因为后场球员杀球时,对方球员回球很快,如果后场球员继续上前杀球,这样会使奔跑跳杀的后场球员体能消耗过大,俩球员的体能分配不够均衡,影响技术发挥。如果前场球员退步到中前场,就可以接到中场快球了,该球又正好在拍的甜心处,挥拍即是。要是后场球员吊球网前,由于球速较慢,前场球员一步到位可做赴球,这是理论支撑之四。
有了以上四项理论支撑,经过训练磨合,俩球员必定会配合默契。当然,场上情况变化万千,后场球员还要时刻有帮前场补球补空档的意识,避免出现空档。为此,后场球员尽可能地多杀球,不要求得多少分,只求杀出士气,杀乱对方分寸,有句话说的好,“球不落地,永不放弃”。
最后有人会问:前场 球员怎么知道后场球员站在哪边?这很简单,你看对方球员回球在哪个方向,你就往哪个方向退步到中前场,做好迎球预备动作。希望每位业余爱好者,不要一味练死球,要把技术与理论结合起来,才能事半功倍,水到渠成。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