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之前,经过三十年洋务的积淀,清朝海军的规模,一度达到亚洲第一、世界第四(王双印《甲午战后中国海军近代化建设述论》),然而,中日海战中,大清海军的精华——北洋舰队,几乎一夜之间就灰飞烟灭。
威海战败后,一度声势皇皇的北洋水师就仅存“康济”一艘练习舰而已,朝中清议者纷纷以惨败来弹劾、斥责以李鸿章为首的洋务派怯战畏敌、误国卖国。舆论压力下,清政府不仅将总理海军事务衙门及海军内外学堂全部停撤,而且其后将北洋海军的武职实缺,自提督以下至外委计315名,也概行裁撤,士兵被一律遣返。
无论如何,那都是大清海军最早培养出的一批现代海官人才,他们或战亡或自杀殉国,幸存者中,叶祖珪待罪天津。多数史料里,邱宝仁、林国祥不知所向。萨镇冰回到原籍福州,当时他父母已逝,萨夫人陈氏不久后也去世,37岁的萨镇冰从此孑然一人。史料记载萨镇冰为官清廉,不蓄私产,此时竟囊空如洗,处境悲惨,连两个子女也无法抚养,只能在城内应缙绅之聘,教授各子弟西学,以维持家计。
这一切的一切,都预示着大清帝国似乎没有近代海军了,但事实并非如此。从甲午战败时起,到1898年年末,三年多的时间内,清政府一口气从国外购买各种舰艇23艘。大清海军在湖广总督张之洞、两江总督刘坤一、新疆巡抚陶模等有识之士的努力下,在艰难中复建。1896年,清政府决定重建北洋海军,由总理衙门负责海军建设,后来又在陆军部设海军处。
1896年5月总理衙门指定许景澄向德国订购的3艘穹甲巡洋舰中的最后一艘“海琛”号军舰北上驶抵大沽,海琛是最后来华的一艘,此后一直是清末主力舰之一。照片中的“海琛”号官兵阵容齐整,军服规范,显然已是一支现代军队。另外两艘“海容”、“海筹”已分别先期驶抵大沽。3艘军舰排水量均为2950吨,航速大于20节,功率7500匹马力。火力系统包括克虏佰式150毫米口径炮3门,105毫米口径炮8门,60毫米口径炮2门,鱼雷发射管1个。
1897年夏天,在英国订购的“海天”、“海圻”号巡洋舰到达大沽。外形看这两舰有点像日本巡洋舰“吉野”号,排水量4300吨,功率17000匹马力,航速24节。配有阿姆斯特朗式8英寸口径炮2门,4.7英寸口径炮10门,47毫米口径炮12门,37毫米口径炮4门,鱼雷发射管5个。按期到达我国的还有德国实硕厂制造的“海龙”、“海青”、“海华”、“海犀”号鱼雷艇。5艘巡洋舰、4艘鱼雷艇,使重兴海军的实力猛增了18000余吨。尤其“海天”、“海圻”属于二等巡洋舰,是我国近代海军史上,仅次于“定远”、“镇远”的大吨位军舰,对于复兴海军,能够起到核心力量的作用。
来自英国的海天级巡洋舰则符合当时世界著名的巡洋舰设计模式“阿姆斯特朗巡洋舰”的风格——高航速、大续航、高适航,并注重了防护生存能力且“以口径换数量”用少量大孔径火炮取代原来大量中小口径火炮(如“定远”号那样)。这些设计都是基于中国的实际要求和甲午战争的教训。 图为“海天”级巡洋舰模型,看起来和日本“吉野号”十分相似。
19世纪末下水仪式上的“海圻”舰。根据西方海军年鉴记载,此军舰1898年在英国阿姆斯特朗公司制造完毕,排水量4300吨,航速24节。一直到1930年代都是中国海军核心主力舰。清末巡洋舰队的统制(即司令)程璧光就常驻“海圻”舰上。5艘“海字”号巡洋舰,加上甲午战争前的订自英德的两艘驱逐舰“飞霆”号和“飞鹰”号。构筑了清朝最后10多年历史里海军的中核。由于旅顺、青岛、威海等良港已经先后失去,新组建的海军只能以大沽口、烟台等地为基地。此外,大量过去的海军将领如萨镇冰、叶祖跬、程璧光等也得到重新起用和提拔。
“海圻”号巡洋舰是清代仅次于“定远”级的最大舰
尽管重建后的清朝海军,不能和过去北洋水师的声威相比,但是在有限的情况下,还是努力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尊严。1899年,意大利强索浙江三门湾,叶祖跬带“5海”舰队严阵以待,清政府也据理力争,绝不退让,最终逼退了意大利。1908年澳门葡萄牙人越界浚海,清政府屡与之交涉,派“海筹”、“海容”二舰驻泊澳门边界,以为威慑,可谓首开中国近代历史上“炮舰外交”的先河。
爱新觉罗·载洵满洲镶白旗人,醇亲王奕譞第六子,光绪帝之弟,宣统元年(1909年)筹办海军大臣,并赴欧美考察海军。次年授海军部大臣。载洵几乎每到一个国家,都要订购几艘军舰,被后世学者讥讽为“天女散花”,但事实上是为国内自行建造军舰购买参考选型。图为载洵访英(前排座)时的留影。
1909年,从未学习过海军的载洵,被任命为筹办海军大臣,另一名筹办大臣是萨镇冰。1909年8月、1910年7月,摄政王载沣先后两次派遣载洵、萨镇冰率团出国考察海军,洽谈购买外舰事宜。图为载洵访日时的留影。
载洵一行考察时,还发现了“新大陆”——海军陆战队。这是用于执行登陆作战,保卫沿岸海军基地、港口等任务的特殊兵种部队。不久之后,山东烟台就有了中国第一支海军警卫队。图为载洵访美时的留影。日军侵华期间,载洵坚持气节,拒绝到伪满州国任职。1949年逝世于天津。
此笔记属于20世纪初广东黄埔水师学堂第八届驾驶班的学生杨树庄。他是甲午烈士杨建洛的嗣子,继承父志,学习海军。从笔记可看出,当时中国海军的教育已十分国际化,不仅教学涉及英文、数学,而且绘图科学规范。
杨树庄学习刻苦,于1903年毕业。毕业后,因为工作出色,到1911年武昌起义时已升任“湖鹏”鱼雷快艇管带,后任民国海军总司令。
除了新式学堂的教育,重建海军时,清政府还十分注意留学教育。1896年,福州船政大臣裕禄奏请选派第四批海军留学生,清政府批准了这一计划,中断多年的向海外派遣海军留学生的工作得以恢复。图为清末留英的海军学生,他们制服齐整,英姿勃发。
1908年辰字舰船员的合影,他们身着双排扣军服,头戴镶有徽章的军帽,已是现代军人的形象
清末海军重建中,日本是一个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因素。1910年,载洵一行赴日本海港考察。图为日本吴市兵工厂专门为清国量身定制的火炮。
日本吴市兵工厂堆满各式火炮的车间。此图可能出自日本人为清政府制作的产品推荐画册。
日本吴市兵工厂规范而高效的流水线,展现出一个新兴强国的海军制造业实力。
早在1903年,两江总督魏光焘就向日本川崎船厂订购浅水炮舰,此后清政府向外购舰的对象,开始包括近邻日本。图为日本吴市兵工厂正在下水试行的舰艇。
至1909年,从日本订购的14艘舰艇全数到华,构成中国长江舰队的主力。而1910年的载洵之行,则收获了两艘炮舰,分别命名为“永丰”、“永翔”。图为日本吴市兵工厂各式规格的炮弹。
1911年8月10日,“海圻”号抵达美国纽约港,随即前往华盛顿、波士顿一带展开外交活动。图为中国海军正手捧花环,往美国前总统格兰特的墓地走去。格兰特是一位对中国友好的人士,尤其与北洋海军创建人李鸿章私交甚笃,因此成了中美友好的象征。
清廷向美国纽约造船厂订造的巡洋舰“飞鸿号”,此时还在工厂里组装。
在纽约访问期间,当地媒体对这支来自遥远东方的军舰十分好奇和关注。图为程璧光在纽约市政厅前演讲。无论是士兵还是程璧光——辫子没有了。原来在“海圻”号出国之前,官兵们即经清政府批准剪掉辫子,成为中国现代化的“形象代言人”。
程璧光访美期间,恰逢墨西哥排华大屠杀,墨西哥内战期间,反政府军在托雷翁城大肆杀戮中国人,据称有303名华人丧生,财产蒙受重大损失。康有为保皇党旗下的华墨银行首当其冲,遭到重创。此外,托雷翁城内一个华人活动中心、40家日用百货市场、4家洗衣房、5家餐馆、10个菜摊、23个食品摊,及数个菜园都悉数遭到破坏。根据Dambourges Jacques的《The Chinese Massacrein Torreon》( 《托雷翁排华大屠杀》 )一文,死者中还包括5名日本人,他们因被误认为中国人而惨遭毒手。
消息传出后程璧光立马率舰从古巴到墨西哥,向墨西哥施压,要求每位华人死者赔偿10万比索或者一次性支付3000万比索。这个要求多少有点狮子大开口,《纽约时报》也对这个数目表示惊奇,因为3000万比索相当于当时墨西哥1年的国家收入的三分之一。如果按人头赔偿就是1680万美元,相当于当时美国一年海军军费的一成。此后,当地设立的军事法庭拘捕了35个涉嫌参与屠杀的士兵。最终虽然由于辛亥革命的爆发,加上墨西哥马德罗总统在1913年2月遇害,墨西哥政府实质上的破产使得赔偿不了了之,但墨西哥政府对此事件愿意道歉并支付赔偿的态度还是近代中国少见的政治外交胜利之一。
就在程璧光率舰威慑墨西哥之际,辛亥革命爆发了,走之前还是大清的人,回来就变成民国的兵了,就像819时候的苏联宇航员,上太空时还是一个强大的苏联,下来就没了,历史就是这么滑稽。
订阅微信公众号“宋毅战争史”可以阅读更多好文!
请多多支持本公号制作的《铁血文库》和《战争特典》系列图文书!独立专业 有种有料!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