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很长一段时期,黄河是不叫黄河的。她有一个很霸道的名字,叫做“河”,也称“大河”。之所以被后世称为黄河,是因为河水变黄。那么从什么时候黄河的水开始变黄,又最终被称为黄河呢?
在两千多年前,黄河只叫"河",没有"黄"字。《诗经》中许多篇章都提到过,那时的黄河水还比较清亮。黄河上游及晋陕一带森林植被还比较多,水草丰茂,清澈秀丽。《诗·魏风·伐檀》中描写:“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黄河之滨,伐木声声,清清河水,泛着涟漪。可见在诗经的描述的年达(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黄河的水质相当澄澈。
而到了战国时期,河水已经开始浑浊了。据《左传·襄公八年》郑国的子驷引《逸周诗》说“俟河之清,人寿几何!”。在人有限的寿命之中,等到黄河变清,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不过这个时候,河水只是不再清澈,还达不到被称为黄河的严重程度。
到了西汉,由于河水中的泥沙含量增多,有人称她为“浊河”或“黄河”。据考证,黄河一词最早见于东汉班固《汉书·地理志》中“常山郡·元氏县”的释文里。但未被普遍认可,直到唐宋时期,黄河这一名称才被广泛使用。
现代的科学考察证明,黄河变黄,是因为人们长期以来对于森林的破坏,使得很多的草原与林地变为荒漠,结果很厚很厚的黄土全都裸露了出来,再加上黄土是十分疏松的,经过雨水以及河水的长期冲刷以后,泥沙被流水携带着流进了黄河,结果把黄河的水给染黄了。可以说,这是远古时期狩猎文明到农耕文明的发展所付出的代价。
今天,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升,对母亲河的养护也取得也极好的效果。以郑州西北的黄河风景名胜区为例,是70年代才在黄河之滨的荒山上开始建设的游览区,经过近20多年的建设,建设者们在6000多亩的荒山上栽活了200多个树种,60余万棵树木,实现了大面积的绿化和美化。多年的辛苦,使这片曾经的荒地如今绿树成荫。
位于景区中心的“引黄入郑”水利工程,是郑州市人民改造自然、发展生产、改善生活的巨大工程,硕大的沉沙湖,粗大的吸水管每天把大量的黄河水输至郑州,对郑州的经济发展起着支柱作用,是郑州工农业生产的"生命线"。它不仅是全市人民艰苦创业、拼搏会战的成果,也是人类征服黄河、变害为利的水利建设楷模。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