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绍兴,人们的脑海里会很自然地浮现出“乌篷船”“乌毡帽”“绍兴老酒”“绍兴师爷”等一系列词汇以及与之相关联的画面,它们已成为绍兴地域文化的形象载体和文化符号,具有不可替代的象征意义。
乌篷船体现了绍兴独特的地域风貌。绍兴,河道纵横,湖泊棋布,“湖中居人事舟楫,家家以舟作生业”是绍兴水乡旧时的寻常之景。在绍兴的河湖上,常常可以看到乌篷小船。船夫坐在船尾,背倚一块直竖的木板,左臂腋下夹着一支船楫,稳操方向,两脚一曲一伸地蹬着船桨,推动小船前行。
现在,不少游人到绍兴,一大目的就是为了坐一坐心仪已久的乌篷船,体验一下船行画中的感受。河道或宽或窄,堤岸或近或远,村落时隐时现,“吱呀吱呀”的桨声,“哗哗哗哗”的水声,以及远处传来的鸡犬声,忽而是“山从树外参差出,水自城阴曲折来”,忽而又是“一弯画桥出林薄,两岸红蓼连菰蒲”,所见所闻无不让人心旷神怡。同时,坐在船上闲适自如,逍遥自在,也算是理想的行乐法。在乌篷船上看“庙戏”,这样独特的地域风貌和生活韵味,也只有在绍兴才能体验得到。
在许多人的眼里,乌篷船的确就是乌篷的小船。其实,不仅是外地人,许多绍兴本地人也有这样的想法;不仅是普通的绍兴人,就连有的绍兴名家也这样理解,这在鲁迅的散文《乌篷船》即有表现:“船有两种,普通坐的都是‘乌篷船’……乌篷船大的为‘四明瓦’,小的为脚划船亦称小船。但是最适用的还是在这中间的‘三道’,亦即三明瓦。篷是半圆形的,用竹片编成,中夹竹箬,上涂黑油;在两扇‘定篷’之间放着一扇遮阳,也是半圆的,木作格子,嵌着一片片的小鱼鳞,径约一寸,颇有点透明,略似玻璃而坚韧耐用,这就称为明瓦。三明瓦者,谓其中舱有两道,后舱有一道明瓦也。船尾用橹,大抵两支,船首有竹篙,用以定船……”
目前,绍兴所能看到的“乌篷的船”,只有一些旅游景区保留的俗称“脚划船”的乌篷小船了。需要指出的是,在绍兴本地,过去这种船只叫“小划船”“脚划船”“小船”,绝无人叫其“乌篷船”。
这种脚划小船一般是载客用的。船长一丈五尺左右,分作3个舱,中舱铺上船板,再垫上席子,游客一般面向船头或船尾相向而坐,最多可坐4人。游客坐在乌篷小船上,既可观赏沿途风景,还可伸手船外,击水嬉戏,十分惬意。即使躺卧船中,闭目凝思,静听船底的潺潺水声,也让人觉得别有趣味。由于它船体小,船身轻,行进快捷,富有特色,所以深受绍兴人和外地游客的喜爱。在一般人的心目中,它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绍兴地域文化的一个“符号”、一种象征,一道特有的亮丽风景。(编辑:甘棠雅士)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