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开行贵州分行强化金融机构社会责任担当,主动加压,探索以“一县一特、四台一会、统借统还”为体系支撑的“小农贷投融资新模式”,定点桥接精准扶贫,累计授信43.8亿元,带富近30万贫困山民,触发金融扶贫大变局——
11月24日,清晨打开腾讯新闻网,要闻头条就是报道各地各级政府纷纷签署脱贫责任状,确保在2020年前完成7017万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任务。在一个月前的10月17日,全国第二个扶贫日,贵州晒出了扶贫盘子:减贫623万农村贫困人口。这意味着在未来的6年间,贵州平均每天需要脱贫2845人。
从全国层面看,农村人口脱贫已成为2020全面小康必啃的硬骨头,从贵州来看,脱贫已是“第一民生工程”。时间紧任务重,精准扶贫是关键。通过近30年持续扶贫,至今未脱贫人口贫困程度深重、致富要素缺失,介入式产业扶贫被证实是最佳路子,而当前贵州农村发展产业最缺的还是资金。抽茧剥丝,如何撬动金融资本通过有效渠道介入精准扶贫工作,可谓久旱盼雨,雪中送炭。
佐证是,去年3月,人民银行等七部委就联合印发《关于全面做好扶贫开发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各金融机构进一步发挥政策性、商业性和合作性金融的互补优势,在“精准扶贫”大局下承担起任务。但现实并不容乐观。金融资本进入扶贫版块有太多的障碍需要克服:提供给谁?谁负责监督实施?谁负责贷款回笼?仅仅以贵州为例,一个最简单的问题就大伤脑筋:按照传统金融流程,散落在17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上的623万个授信主体,其项目评估、跟进、指导、放贷、收贷等一揽子事情,得需要多少信贷员?
一方面,精准扶贫急盼资金,一方面,传统信贷模式让金融机构资金优势有力使不上。正是在这种两难背景下,国开行贵州分行量身定制的“小农贷投融资新模式”悄然临世。2012年,该行充分发挥开发性金融作用和优势,通过机制建设、产品创新,探索以“一县一特、四台一会、统借统还”为体系支撑的农业产业化开发扶贫信贷金融产品,寻求财政扶贫资金与政策性银行扶贫性开发资金的乘数效应,实现金融机构、地方政府、扶贫农户的三位一体,探索出一条有效支援精准扶贫的金融道路。
据初步统计,国开行贵州分行探索尝试“小农贷”模式以来,已累计授信43.8亿元,发放贷款18.56亿元,覆盖22个县,带动近30万户贫困山区农民致富。
其中仅铜仁市境内,德江、江口、思南、石阡等6个县的茶叶、畜牧、中药材、食用菌和乡村旅游等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就获得授信15.9亿元,完成发放贷款9.87亿元,直接惠及农户5528户、中小微企业5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00个。值得一提的是,这还间接撬动了近10万关联农户的致富梦,让他们每户增收少则三五千元,多则上万甚至数万元。
牛刀小试,效应立显。
一县一特——
找准产业才能触到脱贫机关
“德江已获得国开行四批贷款19871万元,覆盖21个乡(镇)195个行政村,引导农户5706户25671人从事茶叶、天麻、肉牛产业发展,受益农户年人均增加经济纯收入1800元。”11月18日,面对记者来访,国开行“小农贷”在德江县的专属承接平台、县国有资本运行有限公司总经理杨金东开宗明义。
按照他的说法,德江这块工作做得扎实,效果明显,关键之一正是产业选得准、选得好。
没有产业项目支撑的扶贫,“按下葫芦浮起瓢”,是地方政府最头疼的问题,也是金融机构最担心的问题。正因为如此,国开行“小农贷”并不是简单投钱了事,而是突出产业遴选先行,“顶层设计、银政合作、试点先行、重点突破”,顶层设计从产业规划就开始了。“小农贷”介入前,国开行帮助地方政府梳理发展思路,并以此制定扶贫规划。这条思路简言之,就是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实现一县一特。
“小农贷”项目实施前,国开行领导、专家赶到德江开展金融性资金支持产业发展调研,实地了解产业发展情况后,出台《德江县农业产业化开发扶贫信贷资金暂行管理办法》,将茶叶、天麻、肉牛养殖三大产业作为该县有市场发展潜力、投资少、见效快的特色优势产业,立即授信2.5亿元信贷资金进行集中重投,重点解决扶贫龙头企业壮大产业过程中的资金链难题,引导扶贫方式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
德江县永志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舒小梅的事业,就是在国开行农业产业化开发扶贫信贷项目实施中怒放开来的。
初冬的德江黄泥坪茶园基地,大雾笼罩,空气沁脾。投资2000多万元开辟的另一条生产线,厂房已经建好。“明年开春后可以满足一万多亩茶青的生产需要。” 舒小梅指着雾霭中的茶山,满脸憧憬。
而就在今年春天,因为加工能力不足,她的近3000亩茶园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春茶没有采下来。连带着与永志茶厂签订加工合同的大户有40户、散户200余户、周边300多号务工人员不同程度遭受损失。“早就想扩大规模了,但钱不凑手。”舒小梅坦言。去年底,国开行的300万元信贷资金总算为她补齐了项目建设的资金短板。
“明年开春,三条生产线共同作业,产量在今年的基础上实现翻番不是问题。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抱团合作’,筑牢茶农、茶企发展致富的共同路子。”舒小梅变得信心十足,“我们顺势与贵茶公司签订了一份100吨的大定单,预计明年将吸纳农户茶青200吨,为农户实现收入1600万元以上。”永志茶业规模与效益的双突围,生动解读了国开行“小农贷”帮扶一个、带动一片、真扶贫、扶真贫的产业先行理念的实操价值。
据统计,“小农贷”通过多种形式的联动扶持,已成功使德江茶产业走上快速发展道路。该县目前已有注册茶业公司17家,其中通过QS认证的两家、正在申请的两家,茶叶专业合作社35家,清洁化加工厂7家,小型加工厂15家,家庭作坊6家。截止目前,该县茶园总面积达21.61万亩,其中2015年新增面积1.5万亩,获得无公害茶叶产地认证面积13.5万亩,有机茶放证面积400亩,今年春季开采面积10.8万亩,综合产值将突破将实现6.48亿元。
同样的状态,在德江天麻产业、肉牛养殖产业中也得到了清晰体现,可以说,“小农贷”触发了德江农特产业的大变局。
四台一会——
银行、政府、农户三位一体
“通过这两年的实际运作,四台一会,确实是一个新机制,也是国开行在农业产业化开发扶贫信贷项目制度建设中的精髓所在。”杨金东板着手指表达着自己的体会。
所谓“四台一会”,即管理平台、统贷平台、担保平台、公示平台和信用协会。在这种模式中,国开行向有借款资格和承贷能力的借款主体提供授信,该主体就是统贷平台,形式包括政府投融资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然后再以委托贷款等方式,向信用协会的小企业客户提供资金支持。
“四台一会”的核心是管理平台和担保平台,管理平台帮助国开行收集项目信息并做出初步风险判断;担保平台负责担保审查,并提供连带责任保证担保,协调贷后和保后调查管理。
以德江县为例,县财政出资成立的德江县国有资本运营有限公司作为统一借款的一级管理融资平台,县财政划拨资金5000万元注入农业信用担保有限责任公司,进一步完善担保平台和融资平台,建立了稳固、统一、高效、规范的发展投融资平台;县农牧科技局、县科技局、县畜牧局和各乡(镇)人民政府作为信贷资金的二级管理平台;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德江县支行作为信贷资金结算和支付的合作金融机构;选择农户、合作社以及农业产业链上的中小型企业作为信贷资金的实际用款人;各乡(镇)茶叶、天麻、肉牛三大产业贷款担保信用协会作为公示平台和信用协会。
通过这种模式,国开行可以为当地农户、合作社、中小企业分别提供最高30万元、300万元、500万元的1-5年期基准利率贷款,省扶贫办和当地政府则再拿出财政资金贴息,大大降低融资成本。
“‘四台一会’模式应该在农业领域是一次全新的尝试。”原农行贵州分行贷款评估中心主任、现任贵州华能信托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鲍吉胜说。
按照他的解读,“四台一会”首先解决了农户和中小企业贷款缺少抵押担保、资金成本高的问题,同时通过政府和信用协会的组织优势,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降低风险。背靠政府的信用,市场前景无限。
鲍吉胜坦言,原来农行贵州分行也针对过农户和农村市场发放过类似的贷款。“虽也有些政策倾向,但因直接面对农户,贷后的监测和管理上较为困难,往往存在惜贷心理而不愿扩大放贷规模,导致农民在产业化发展的道路上往往就缺那么点火候。”
更为惠农的是,作为政策性银行,国开行发放的“小农贷”有别于其他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贷款,不仅利息低于其他商业贷款,省扶贫办还协调一部分扶贫款用于贴息,使得原本就很低息的贷款近乎达到了无息的状态。
德江县高山天麻示范场法人代表彭国蓉为记者算了一笔账,因为有了政府贴息,单从贷款本身创造出来的经济价值就高达50%,也就是说,她获授的300万元的贷款能直接创造出150万元的收益。最关键的还是其创造出来的隐形效益,按照当初回收三年的承诺,对农户种出的天麻实行应收尽收,提高了他们种植天麻的积极性。每户种植天麻均能增产2000元左右的收益,而2800多户的天麻种植户还能创造出500万元的经济价值。
统贷统还——
以批发方式解决零售问题
对于德江天麻产业来说,“一年之计在于冬。”
11月18日下午,彭国蓉刚刚从基地收购回来一批天麻,堆放在厂房中等待着加工。每年的最后两个月,彭国蓉都最缺资金,到处周借准备大量的备用金用于回收天麻,资金缺口是她最大的困扰。
“要么我们无法提供银行要求的抵质押品、要么对方无法提供针对农民和合作社的贷款产品,总之,在此之前,我们从未在任何一家商业银行获得过贷款。所有的资金缺口,都是通过民间借贷的方式来弥补,成本太高了。” 彭国蓉说。
从2012年开始,国开行的“小农贷“帮了大忙,每年300万或500万元的贷款资金让她经营得游刃有余,德江县高山天麻示范场的规模也从2013年的5000多万元一跃升至现在的8189万元,四个基地的种植面积达到18890亩。
这还不是关键点。让人意外的是,对彭国蓉来说雪中送炭一般的贷款,还并不是她从国开行直接申贷的,而是从杨金东的德江县国有资本运行有限公司拿到的,与此对应,每一次还款,她也直接交给杨金东的公司即可。
事实上,国开行在德江的4次“小农贷”授信共19871万元,都是通过杨金东主持的德江县国有资本运行公司授信和收贷的,统贷统还。
作为政策性金融机构,国开行贵州分行自身人员少、机构网点不足,根本不可能为数量众多、分布广泛的农户和中小企业提供融资业务,正因为如此,该行在构划“小农贷”产品时,就针对性地设计了一种统贷统还模式,实现以批发方式解决零售问题。
按照这一模式,国开行通过和县级地方政府合作,由地方政府设立一个统贷平台,农户和企业向统贷平台提出贷款申请,国开行再给统贷平台提供统一授信,担保公司提供担保,委托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国开行、当地政府、统贷平台、担保公司、信用协会在整个信贷流程中分担不同的角色,形成多方合力、紧密关联的业务闭合环。
制度优势显而易见。作为授信方的国开行,从“一对多”简化成了“一对一”,政府搭建的国有独资的承接平台和担保平台,既确保了信贷的精准达到率,也从根本上确保了资金本身的安全。作为政府承接平台一方,既解决了产业发展资金的稳定来源,通过自主评估、优先发展精准把控资金流向,有利于集中使用资源,把钱用在刀刃上,壮强特色产业,产业大了,活跃地方经济、增加就业、培育产业链、带动致富等政府面临的棘手难题都将获得缓解。而对于中小企业、合作社或者农户来说,从本县国有独资的承接平台获取授信,只需产业前景评估,不用提供抵押物,这就降低了农户和企业申贷的门槛,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当前农户和涉农企业融资难的一个突出成因,就是无法提供有效的抵押物。
也因为“统贷统还”搭建的是一种多方合作机制,风险分担和监督机制自然形成多向合一,等于为贷款设置了多道防火墙。据统计,国开行“小农贷”推行近3年来,其不良贷款率和滞后还款率均远远低于其他信贷产品,几乎没有。
“在统贷统还模式下,国开行通过我们,可以一次为多家企业和农户提供信贷资金支持,除正常利率收费外,不收取其他任何费用,更不会要求企业转户存款、购买理财产品等。”杨金东说。
“‘统贷统还’模式将国有政策性银行的资金优势和地方政府的组织优势良好地结合起来,是一种全新模式,既符合国家政策导向,又不违背金融原则,让人觉得脑洞大开,非常具有创新性实操性,也非常值得其他商业银行借鉴。”长期从事信贷产品和融资模式观察研究的鲍吉胜这样评价。(经济信息时报 秦声)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