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两度触发熔断机制 市值缩水3.9万亿
证券时报记者 郑灶金 吴晓辉
昨日是A股2016年首个交易日,也是熔断机制自1月1日起正式实施后迎来的首个交易日,当日A股大幅暴跌,两度触发熔断机制,个股方面则再现千股跌停。同时,亚太股市昨日也普遍大跌,截至收盘,东京日经225指数大跌逾3%,台湾加权指数、香港恒生指数、韩国综指等均跌逾2%。
A股两度熔断
昨日沪指延续节前的跌势,呈低开低走态势,10时左右出现第一波杀跌,跌幅从1%出头扩大至超过4%,此后继续震荡下行。由于沪深300指数跌幅超过5%,13时12分起,沪深两市开始实施A股历史上的首次指数熔断,熔断时间15分钟。13时27分起恢复交易后,市场出现恐慌性杀跌,大盘迅速下挫,沪深300指数跌幅达到7%,再度触发熔断机制,沪深两市自13时33分起开始实施指数熔断且持续至收市。
截至收盘,沪指暴跌6.86%,创4个多月以来最大单日跌幅;深证成指跌幅更大,达到8.20%;创业板指跌幅也达到8.21%,为史上第三大单日跌幅。盘面上看,各板块全线暴跌,跌幅最少的银行板块也接近5%,国产软件、仓储物流、券商、智能机器等逾百个板块跌幅超过9%。个股方面,两市则再度出现千股跌停,攀钢钒钛、海南橡胶等逾1400只个股跌幅超过9.90%,上涨个股仅41只,且超过半数为次新股。
另外,由于昨日午后交易时间较少,不足20分钟,所以当日成交金额环比是下降的。沪市全日成交2409亿元,环比减少逾5%;深市成交金额环比降幅则接近两成。
A股市值大缩水
随着市场的暴跌,沪深两市昨日市值大幅缩水。其中,深市市值减少1.90万亿,从上一交易日的23.61万亿元降至21.71万亿元,降幅超过8%。沪市市值昨日也减少了约2万亿元,两市合计缩水3.9万亿元。
同时,大盘的大幅暴跌也使得不少个股振幅巨大。中坚科技、诚志股份振幅均超过19%,三毛派神、百利电气超过17%,博敏电子、亚星锚链、江南红箭等近10只个股振幅超过16%。这些个股中,有相当部分个股是早盘一度大涨但随后受大盘拖累而大跌。
昨日逆市上涨的个股中,则主要有两类:一是次新股,包括华源包装、盛天网络等逾20只个股逆市上涨,占全部上涨个股比例超过五成,其中,邦宝益智等多只新股打开一字涨停板后仍然继续大涨。第二类个股则是近日或昨日复牌一字涨停的个股,如福安药业、天目药业、高升控股等。
资金面上,沪深两市昨日连续第11个交易日净流出,净流出金额接近700亿元,环比上一交易日大幅增长逾八成。行业方面,按申万一级行业分类,28个行业全部出现资金净流出,计算机行业净流出金额最多,接近65亿元;医药生物、化工等两行业净流出均超过50亿元。
消息面上,近期对市场影响较大的消息无疑是上市公司董监高减持禁令将于1月8日到期。华泰证券称,1月份二级市场或将受到“减持潮”的短期冲击。另外,人民币贬值、财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低迷等也对市场造成较大的影响。
机构大量买多只个股
尽管市场大跌,仍然有多只个股获机构大量买入。如昨日逆市涨停的次新股邦宝益智,昨日有两家机构合计买入逾6000万元,占当日成交金额的近7%,同时活跃游资聚集的华泰证券厦门厦禾路证券营业部也买入接近5000万元邦宝益智。
另外,国民技术昨日大跌近7%,盘后数据显示,5家机构合计买入接近2亿元,占当日成交金额的逾一成。其他个股中,双林股份买入金额最大的前五席位也清一色是机构,合计买入接近7000万元;此外,小天鹅A、三毛派神、航天发展、云投生态、电光科技等也均获机构大量买入。
后市仍需谨慎
关于后市,长江证券认为,2016年股市开局不利极大挫伤投资者信心,宏观经济下行、人民币继续贬值预期以及大股东减持等都是实实在在的利空,场外资金虽然很多,但是只有在赚钱效应下这些资金才会入市,如果股市持续疲弱,场外资金肯定会继续观望下去,注册制这个关系到加大直接融资的利器的实施就会遭遇较大困难。从这个角度看政策面对于股市维护还是很有必要,箱体运行是一种较为符合防范金融风险、同时维持一定股市热度的调控方式,在经过了2015年股市暴跌洗礼后,投资者一定要谨慎使用杠杆。
华西证券首席分析师常青认为,2016开局的第一天,市场在连续反弹了3个月后出现了日内盘面的破位下行并且触发熔断机制,短期来看这是部分股票,特别是小市值个股连续上涨之后向下的估值回归带动整体市场重心的下移,并且这个过程刚刚开始。熔断机制的出现虽然有利于减少市场短期波动的幅度,但是熔断机制的设计本身也会限制市场的流动性,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无论市场往涨跌哪个方向运动,因为限制了流动性,市场在调整或者是上涨的过程中时间可能会被拉长,同时,由于有了“延时”的这个负作用,价格的运动可能在这个“负”作用的影响下短期出现过度扭曲的现象。市场短期仍然向下寻找支撑几乎没有悬念,或将向下击穿3100点寻找支撑。
机构解析A股“速熔”八大动因
证券时报记者 杨庆婉
熔断机制实施首日,沪深股市(包括B股)先后两次触发HS300指数熔断阈值,交易时间提前结束。机构认为,高管解禁潮来临、新股发行节奏未明、年末获利了结股市缺血、经济增速不容乐观、基金换仓等八大原因导致了昨日市场暴跌,触发熔断机制。至于后市,国金证券认为市场的结有待打开,国海证券则表示春季行情还需等待。
八大原因引发暴跌
昨日,沪深300指数连续两次触发熔断机制。国海证券认为,引发市场暴跌有八大原因:
第一,1月份股东高管潜在解禁规模1.1万亿左右,万亿解禁洪荒冲击A股,5%以上股东减持引发的供求关系失衡的担忧。
第二,中国12月官方制造业PMI49.7,预期49.8,前值49.6,经济增速仍不容乐观,影响市场做多情绪。
第三,从管理层信息显示,2016年资本市场主基调就是“显著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新股发行数量会大幅超预期。
第四,近三周A股开户数连续下降,增量资金入市放缓,难以支撑股指反弹。
第五,元旦后第一周或许就会有新一轮IPO名单出炉,这或将给两市带来心理层面的影响。
第六,岁末年初做表压力,资金暂难回流,股市仍处于缺血状态。
第七,年末排名考核通过前后,公募基金为代表的机构者不再有护盘动力,而是要重新制定投资策略,调整持仓结构,比如卖掉一些浮盈较大的股票,从而有可能引发市场震荡。
第八,去年12月最后一周,市场对中国央行的降准预期再度落空。事实上,不仅市场期待的降准迟迟未能兑现,而且央行公开市场货币投放量也明显萎缩,反映宽松预期明显延后。自去年11月以来,宽松货币政策已经连续两个月缺席。
国金证券策略团队表示,监管层近期对市场态度上的微小变化是导致市场下跌的导火索,而熔断机制首日运行,忽视了流动性备付的风险,是加深市场下跌幅度的主要原因。
今年1月份市场环境有所不同的是减持禁令到期在即,甄待政策及时对冲,而且市场预期的新股发行1月份处于真空期的假设被证伪。客观上讲,“熔断机制”的实施必然会对流动性的需求造成影响,市场参与机构为了备兑赎回的资金需求,会被动的做些减仓,从而加深市场调整的空间。
国泰君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认为,熔断机制设定的阈值无意中给恐慌的投资者一个明确的“止损”目标:HS300指数首次触发熔断用时2小时15分,而触发第二档阈值(7%)则仅仅用了5分钟左右,这5分钟的交易时间里沪深股市跌势加剧伴随成交显著放大,显然是投资者赶在触发第二阈值前卖出所致。
后市有待观察
中融基金认为,本次熔断机制的实施,会大幅提升市场的流动性风险,使得价格和流动性产生脱节,价格和成交量的体现形式不再是市场化的交易行为,使得市场价格出现“畸形”状态,容易出现极端走势。
国金证券表示,后市三道“结”待解开:寄望于监管层尽快作出相关的表述以稳定市场的预期,任何金融创新需要循序渐进;寄望于监管层对新股发行的节奏给出相关明朗的预期,1月份发多少;建议尽快明确1月份减持禁令到期后的对冲政策。总的来讲,只有预期的稳定,市场的平稳,才是共赢的市场。
国海证券认为春季行情还需等待。目前来看,大的逻辑依然存在,但去年12月降准预期落空,市场对创业板涨幅较大后业绩能否匹配有所担心,会导致2016年的春季行情晚一点,幅度小一点。整体策略上依然建议规避前期涨幅较大的板块。从短期催化剂来看,关注钢铁和军工板块。
联讯证券则表示,策略上规避近期将要面临解禁的个股,尤其是涨幅超过50%、解禁市值占总市值比例超过30%、估值较高的个股可能出现较强的抛压。
熔断第二天A股怎么走 看看国外的历史就知道了
熔断机制上线首日经验尚浅的A股两度触发熔断机制,提前收盘。以史为鉴,方可知兴替。证监会新闻发言人也曾公开表示,“从境外经验看,熔断机制的引入不是一步到位的理想化过程,也没有统一的做法,而是在实践中逐步探索、积累经验、动态调整。”
美熔断机制实施至今仅触发一次
在1987年股灾后,纽交所于1988年实行了挂钩道琼斯指数的两级熔断门槛:当道指下跌250 点时,暂停交易1 小时。当道指下跌400点时,暂停交易2 小时。受2010年5月美国股市 “闪电崩盘”没有触发熔断机制的影响,美国证监会于2012年把基准指数修改为标普500 ,修改熔断机制为三级,熔断门槛分别为7%、13%和20%,一旦触发7%和13%时,则交易暂停15 分钟。当触发20%时,则直接休市。
美国从1988年实行熔断机制至今,只有1997年10月27日实行过一次熔断。据记者梳理,美股唯一的熔断日,道琼斯指数暴跌554.26点,日跌幅达7.2%,以7161.15点收盘,日跌点数创历史之最。但次日道指收盘强劲反弹4.71%。之后三个交易日表现分别为,+0.11%、-1.67%、+0.82%。
在实行熔断机制的第二天,道指日内振幅有所上升,显示出一定的波动率溢出效应,当天日内振幅上升幅度有限,且在第三和第四个交易日的日内振幅都大幅下降,从美股仅有的一次触发熔断的经验看,反映出该机制对于降低美股短期波动率存在正面作用。
韩国股市的三次熔断:股指当日跌幅均7%以上
韩国股市同样实行三级熔断机制,熔断门槛分别为8%、15%和20%,当触发8%和15%红线时,暂停交易20 分钟,而触发20%时,则直接休市。
相比美国股市,韩国股市在熔断机制方面的经验值更具有参考价值。据记者梳理,韩国股市历史上共3 次触发熔断机制,分别出现在2000 年4 月17 日、2000年9 月18 日和2001 年9 月12 日。
依次来看,2000年4月17日韩国股市首度触发熔断机制,当日韩国综合指数暴跌93.17点,跌幅达11.63%,创下截至当时韩国历史上最大单日跌幅。但次日,股指随即以反弹5.59%报收,随后三个交易日股指表现分别为:+1.04%、+0.82%、+0.78%。
5个月后,又一次触发熔断机制,这一次熔断出现在2000年9月18日,韩国综指大跌8.06%,相比第一次熔断跌幅有所收窄;次日,韩综指又续跌1.11%,直到第三日才大幅反弹6.11%,随后三个交易日表现分别:-1.66%、-7.17%、+5.67%。
2001年9月12日,是韩国股市历史上第三次熔断,也是迄今为止的最后一次。当天股指暴跌12.02%,次日旋即反弹4.97%,随后三个交易日表现分别为:-3.4%、-2.81%、+3.45%。
从日内振幅来看,韩国股市三次实行熔断机制的第二天,股
指日内振幅较前一天都有不同程度下降,之后虽然有所反复,但是日内振幅并没有超过实行熔断机制当天的日内振幅,显示出熔断机制对于减少股指的短期波动存在正面作用。
通过美韩的历史经验可以发现,触发熔断机制当日及随后三个交易日的股指存在比较明显的过度反应,直到两三个交易日后,市场情绪才恢复正常。此外,触发熔断机制的次交易日,股指出现反弹概率较大。
以下是平安证券对美韩熔断机制进行长期考察后得出的结论:
1、触发熔断后或有中级反弹的出现
以实行熔断机制当日作为基点,考察前后一年的股指变化。以美韩经验为例,在实行熔断机制之后的1到3 月之内,股指都略有反弹,但是从6 个月以上的时间窗口来看,股指无明显规律。
我们认为,股指在实行熔断机制后的1 到3 个月之内有所反弹,更多的是由于技术面的因素导致。
在实行熔断机制前的1到3个月内,股指基本上都是呈现下跌的状态。当股指下跌触发熔断机制时,基本上已经是位于股指一波下跌的中后期了,下跌势能由于某种催化因素而在熔断日集中释放。之后,随着股指下跌势能的减弱,股指可能会继续下跌再创新低,但是很快由于技术面因素而进入了中级反弹阶段。
从四次熔断样本来看,其中有3 次在3 个月之内都出现了9%以上的反弹。而2000 年9 月18 日的那一次,由于韩国股指仍然处在继续探底的状态,所以反弹不明显,但是股指在第1 个月后至第3 个月的2 个月时间内也反弹了5%。
长期来看,股指在出现反弹后还是会延续之前的趋势,除非由于经济基本面因素的影响而出现趋势反转。熔断机制对股指的长期走势几乎不起作用。
2、对流动性影响较小
通过对股指每日的成交量进行标准化,用“【股指成交量—前五日平均成交量】/ 前五日成交量的标准差”来衡量每日成交量的大小,平安证券分析指出,整体而言,熔断机制对于股票市场流动性的影响较小。
在历史上的四个熔断样本中,有三次熔断当日及次日的成交量都是大于前五日成交量的均值。其中比较特殊的是2001 年9 月12 日,当日韩国股市受美国“9·11” 恐怖袭击的影响出现成交量剧减,但是次日的成交量上涨了近4 倍。
基于此,平安证券总结指出,熔断机制在熔断当日因为暂停交易和投资者观望的缘故,成交量可能会略有下滑,但是熔断机制对于成交量的负面影响不明显,成交量在随后一两日中迅速恢复。
3、熔断机制能够降低股市的长期波动率
用股指收盘价涨跌幅的标准差和股指的平均日内振幅来衡量股指的波动性,可以发现,熔断机制在长期对于减少股指的波动性具有正面作用。无论是股指的标准差和平均日内振幅,都在熔断机制的当月达到了峰值。但这并不代表熔断机制提高了股指的波动性,而应该是股指的高波动性触发了熔断机制。
在熔断机制实行后的1个月后,股指的波动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下降。在6 个月后恢复到实行熔断机制前的水平。因此,熔断机制长期来看对于防范股指的异常波动、降低股指的波动性存在正面作用。
4、熔断机制对于股市的长期流动性影响有限
熔断机制对于成交量的影响不明显。在实行熔断机制后,有的样本的日均成交量还有所上升,但更多可能是市场自身因素造成了股指的成交量上升,与熔断机制无关。总之,实行熔断机制的前后的股指成交量变化不明显,熔断机制对于股指成交量的长期影响十分有限。(每日经济新闻)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