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中锔瓷匠人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自然就有锔补修复瓷器这一行当,世人所知道的“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这句歇后语就是从锔瓷这一行当里出来的。“锔瓷”,就是把打碎的瓷器,用像订书钉一样的金属“锔子”,再修复起来的技术,在宋朝名画《清明上河图》里,就可以看到街边“锔瓷”的场景。一直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们仍然能看到挑着一副担子,走街串巷的“锔瓷匠”,然而随着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把打碎的碗再修复起来的人现在几乎没有了,“锔瓷”这门传统老手艺也就几乎绝迹了。
经过锔瓷修补过后的瓷器,滴水不漏。当然在过去,锔瓷不仅仅是为了修复瓷器了,锔瓷本身就是一种装饰。明清时代,有些人故意将品相完好的紫砂壶装上豆子,再倒入水撑裂,然后锔出特定的图案来,以此来把玩。明末,周伯高在《过吴迪美朱萼堂看壶歌》中写道:“供春、大彬诸名壶,价高不易辨。予但别其真,而旁搜残缺于好事家,用自怡悦。”
锔补修复这一行当,随着中国瓷器业的兴旺发展延续,自然中形成了山东、河南、河北三大派,山东的金刚钻为皮钻,河南的金刚钻为弓钻。河北的金刚钻为砣钻。山东派的皮钻是由三条皮绳往反拉伸,旋转平稳,对钻头、瓷器都有保障,三大派的三种金刚钻,虽然形状不同,操作不同,但是钻头却是相同的,都是钻石或金刚钻,而且锔钉也大致相同,只是钉脚不同而已,锔瓷的过程也大致相同。
现代锔瓷修复讲究既能得修好利器,又能玩出新的花样。当锔子在器物上成为装饰,与器物融为一体的时候,别有一番韵味。在不同器物上修饰不同的锔子,完全就是一种艺术再创作的过程,巧妙运用冲线或残缺。
锔瓷步骤:
一、找碴,对缝,对破损的瓷器恢复原状,准备修补。
二、定位点记,根据瓷器的纹饰结构以及样式张合位置和位点,以及锔钉数量和位置。
三、打孔,用金刚钻打孔。金刚钻是长约10公的铁钻杆,在铁钻杆的套着毛笔杆粗细竹外套,外套的两端用剪刀铁箍把铁钻杆和竹外逃固定在一起,再在普通的钻具用铜焊把钻石镶嵌在工具头部做成,金刚钻,然后用金刚钻钻孔,打孔也是对锔瓷人的一大考验,有些瓷器厚度就几毫米,打孔时都是毫厘之差;一是手要拿得稳,对的准,最好不能打穿,有时不小心打穿了,还得多加几道工序把孔填补起来;其二是孔要对称,不能有一点偏差。
四、锔钉,锔钉制作体现手艺人的水平,锔钉的韧性和制作锔钉的水平,也决定着锔补器皿的使用寿命。锔钉分为金钉、铜钉、花钉,锔钉的大小,得根据器物的大小以及破损程度来计算。这样,器物修复后不仅盛水不易漏,而且还给器物本身增添了几分韵味。当然,这些步骤和细节都与锔瓷艺人长期积累的经验息息相关。
五、用鸡蛋清和瓷粉调和补漏,防止瓷器漏水,这样完整的锔瓷就完成了。
陶木居士:一生禅茶,收藏古玩,茶器,书画,当代著名的古法手工制壶的传承者
关注陶木居士微信:cytq66(长按可复制)
在这里与万千茶友品茶论道,畅聊人生!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