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老汇爵士乐(油画) 蒙德里安
开花的苹果树(油画) 蒙德里安
红、蓝、黄构图(油画) 蒙德里安
说到20世纪的抽象艺术,有一位很难绕过去的画家,作品以独一无二的形态,把“纯粹”发挥到了极致——纯粹的直线,纯粹的色块,纯粹的风格体系——对现代绘画、建筑、广告、服装和印刷等设计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称为现代艺术的拓荒者之一。他就是当时“风格派”的主要成员彼埃·蒙德里安。
或许,很多人对这个名字感到陌生,但他创造的方格子画面,却为抽象艺术留下了无可替代的视觉经验,至今历经近百年,无出其右者。
1872年3月,蒙德里安生于荷兰中部的阿麦斯福特。父亲是当地一所教会小学的校长,酷爱美术。这样的家庭环境,使蒙德里安从小就接触到宗教和美术,及至影响了他的一生。
1892年,他进入阿姆斯特丹的国立艺术学院。正规的学院派训练,奠定了他扎实的写实能力基础。他的早期绘画多为风景,呈现出传统的自然主义风格,如二十多岁时画的《孤独的房子》等。35岁时,他受到欧洲新兴艺术的影响,进行了各种风格的尝试,如新印象派、野兽派、象征主义等,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品有《红树》《朝阳下的风车》。
1911年10月,已年近40岁的蒙德里安,第一次看到了毕加索和布拉克的立体主义画作,立即受到强烈震撼。几个月后,他来到巴黎,一边研究一边尝试立体主义的绘画风格与技法,先后创作了《静物与姜罐Ⅰ》和《静物与姜罐Ⅱ》,两幅画面的构图色彩虽很接近,但第一幅还保有物象的具体轮廓和三度透视空间,后一幅则几乎平面化,物体的形象变成了基本的线条和几何形,色彩也简化到极少。如果说第一幅还有塞尚影响的痕迹,后一幅则明显倾向了毕加索的分析立体主义。从这两幅作品的演变中,可以看到蒙德里安在立体派的解析精简的启发下,表现形式逐步摆脱了常规的束缚。
然而,仅仅过了一年,这位崇尚纯粹的抽象艺术家,便感觉到了立体主义的局限。他认为“立体派没有从自己的发现里引伸出逻辑的结论,没有把抽象发展到最后的目的”,“立体派在本质上仍然是自然主义的”。他要通过理性思考来探求事物的本质,提出纯粹的造型艺术“就在于从本质上变成抽象的”,而不应该受到主观感情和表象的制约。1915年,他结识了新柏拉图主义哲学家舍恩迈克斯。舍恩迈克斯对“线”的象征意义和关于宇宙的数学结构等论述,对蒙德里安的艺术观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1917年,蒙德里安与杜斯堡等人共同创办了美术杂志《风格》,在创刊号上发表了自己第一篇理论性的文章《绘画中的新造型艺术》,明确提出具象艺术只能描绘事物的外表而难以表现本质,而“新造型主义”将排除一切与艺术无关的因素干扰,创造一种纯粹的形式,来表现自然万物之间的本质和谐。随之,他的作品发生了新的变化,完全不以眼睛看到的物体表象作题材,而是把各种绘画元素限制在最基本的横竖直线、红黄蓝三原色和黑白灰中。蒙德里安称此风格为“新造型主义”,并于1919年在法国发表了《论新造型主义》一文,深入阐明自己的抽象艺术理论。
1920年,在舍恩迈克斯学说的影响下,蒙德里安创作了抽象绘画《构成A》。画面上,他只用水平线和垂直线作为基本构成元素,色彩则仅用三个原色加上黑、白、灰,空间结构完全平面化。接下来,他完成了另一件更为重要的作品《黑、红、灰、黄和蓝色的构成》,在这幅堪称蒙德里安标志性的创作中,线条与色块更为简洁,红、黄、蓝每种原色只出现一次,所有元素都被缩减到了最少、最纯粹的程度。他还特意在作品的背面写下了“绘画一号”,认为这件作品完美地实现了自己的美学理想。
1925年,有人坚持将斜线引入风格派,蒙德里安坚决反对,为此退出了风格派。之后,这位虔诚地坚守原则的艺术家,多次举办个人作品展览,并相继撰写了《艺术与生活》《造型艺术与纯造型艺术》等阐明新造型主义观点的文章,影响力越来越大,声名远扬。蒙德里安坚信,新造型艺术“肯定会在我们中间创造出一种深沉的人性和丰富的美”。
1940年,为躲避战争,蒙德里安来到美国纽约。他的画风也再次发生了变化,代表作品有《百老汇爵士乐》,画面虽仍然保持着他标志性的直线和三原色,却被重新组合演绎出了完全不同以往的欢乐情怀——众多小色块连接成活泼跳跃的线条,交织着灯火辉煌的都市景观,充满轻快的节奏感和流动感。1944年,蒙德里安在纽约去世,享年72岁。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