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刚过,楼市新政又出。频出的利好将房价再次推上一个高峰,有人喊出“深圳已疯,上海正疯”的口号,不少专业人士也称,房价已看不懂。那么,房价是否过高?未来还能不能继续上涨?
我们认为,中国房地产市场最明显的特征是结构分化。为此,我们将中国城市划分为五类。
城市特点1一线超大城市北京、上海对全国人口具备极强吸引力,公共资源极丰富。2一线城市深圳对全国人口具备较强吸引力,公共资源丰富。3准一线城市广州在区域范围内具备较强吸引力,在个别领域可和一线城市比肩。4二线城市各大省会、天津、重庆、厦门、无锡、苏州、青岛、大连、宁波在不超过三省范围内具备吸引力。5其他城市其他城市只对周边区域具备吸引力,或人口净流出。
首先,在以前的文章中我们提过,第5类城市(其他城市)供给过大,需求又不足,楼市处于缓慢去库存阶段,房价明显上涨仍遥遥无期。
再看前3类城市(北上广深),由于需求结构相似,我们就放到一起讨论。这4个城市的共同特征是流入人口潜力庞大,市场供给稀缺(特别是核心地段,基本已无增量供给)。
看一个数据即可知人口流入潜力: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伦敦、莫斯科等城市占其全国总人口的比例都在16%左右,东京的人口比例也在10%以上,而北上广深的这个比例远未达到5%。相似的城市职能,相同的城市发展趋势(集中化、大型化),人口比例却相距甚远。一线城市更完善的产业分工、更多的工作机会、更优质的公共服务,都吸引着人口不断流入,这个比例也毫无疑问将继续上升。
另一方面,这些城市的二手房交易规模逐渐超过新房,土地供给日渐不足,城市更新的空间也不大。
需求的不断上升和供给的愈加稀缺,决定了一线城市房价上涨的趋势不会改变。
最后看看比较纠结的第4类城市(二线城市)。这类城市就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了。如前所述,可以从当地的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分析。
先说需求,了解一下城市的功能定位、产业规划、产业发展前景、公共服务配套等情况,这些信息从新闻媒体上就可以获知,如果是长期居住在该城市里的人,就更加熟悉和便于了解了。这样就可以对城市人口流入情况作一个基本判断。
有两个数据可以比较直接地说明问题:人均GDP和第三产业占比。
人均GDP反映的是一个城市的消费活力,人均GDP越接近一线城市,说明消费活力越强。比如苏州的人均GDP大概是13万元,在二线城市中排到第一,最接近于一线城市,这在某种程度说明苏州的房价会相对坚挺。
第三产业占比,尤其是利润率较高的金融业和信息产业占GDP的比例,越高,说明人口的购买力越强,这也是支撑房价的重要因素。
再看供给。总体上说,二线城市的住宅库存是非常多的。有人说,某城市已经没有新盘可以开出了,周边土地都不是住宅规划,可用于住宅开发的土地非常有限。这是静态地在看问题。试想,如果需求足够支撑房价向上,土地的规划不能改吗?哪家地方政府不愿意卖地提高收入?根据瑞信的统计,二线城市的库存消化周期大约是7-8年,即需要7-8年才能将现有库存消化完。
所以,对于二线城市,供给大多不是问题,主要是看需求。这个需要逐个调研、分析。
总的来说,政府有鼓励房地产的意愿,放那么多旧招儿就是为了托市。而经济形势严峻,房价走势是否如愿,不得而知。又则,房产的流动性不好,所以从投资理财的角度讲,我们的房产价值占家庭总资产的比例不宜过高。
至于买房的时机,一个靠炒房资产过亿的朋友很有发言权,他说,最佳时机是在利好政策刚开始出现时,而且核心城市的核心地段永远是最佳选择。
笔者寄语:
正视风险才是收益真正意义上开始的第一步,收益靠的是整体盈利而非单单取胜,意识不到这一点,那么便只能在亏损的惶恐中等待亏损。我们能做的就是,把握整体盈利率。
获取每日投资获利资讯。行情走势分析,交易策略指导。实力打造经典,成功绝非偶然,打造专属尊享 ,造就精彩人生。微信号:zy55027一个专注理财的原油分析师-愿与你同行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