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钱说
近些年来,随着老年人理财需求的增强,越来越多的骗子公司瞄准了老年人的口袋,不少老年人由于对这些骗术缺乏了解,最终上当受骗。今天, 小钱给大家介绍几个老年人理财受骗的案例,请广大年轻朋友分享给自己的父母,让他们远离理财骗局。
骗术一:借壳银行,推销产品
2012年,从鞍山钢铁厂退休的刘大爷想要将自己11万元的存款存到当地某银行。在银行大厅,一位理财顾问向他介绍了一款保险理财产品,刘大爷感觉还不错,于是将自己的11万全部购买了此产品。回到家后,刘大爷的女儿发现父亲签了某保险公司的保单,而不是银行存单,保险条款也很苛刻,于是他的女儿向当地银行举报这个营业员,但是由于刘大爷当时是自愿购买,最后无果而终。
在这个案例中,刘大爷本身并没有详细了解保单,最终导致自己投资错误。此外,这个理财顾问借助于自己银行工作人员的身份,私自推销保险公司的产品,诱导老年人购买,也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
骗术二:投机期货,杠杆危机
中国的许多老年人喜欢炒股,把炒股当做退休之后的主业。但是,随着去年下半年以来的股市低迷,许多投资者开始转战其它投资渠道,期货就是其中之一。
去年12月份,家住朝阳区的李女士接到了一个号称某知名证券公司的电话,邀请她开一个白银期货账户,并且有10g的现货白银赠送。正苦于股市低迷的李女士没多想,就在网上开户了。在工作人员的介绍下,李女士用自己的103万元购买了期货白银。
在一月底,她打开账户发现自己的钱只剩下49万元了,大吃一惊的刘女士急忙打电话给期货公司,期货公司的人解释说李女士做了杠杆交易,所以亏损比较多。李女士对这个说法感到很气愤,因为当时的推销人员并没有强调这个风险。
在这个案例中,李女士轻信期货公司推销员的电话,被促销活动所吸引,但是她并没有了解期货的杠杆原理和操作风险,最终造成了自己的巨额损失。
骗术三:非法集资,高额收益
2015年8月的一个下午,青岛的张大爷下完棋在路边乘凉,这时,他突然被路边的人群吸引了。原来是某理财公司在做推广,销售人员介绍给张大爷一款号称年化达17%的P2P理财产品,并且还有小礼品赠送。张大爷感觉手艺还不错,于是将自己工行卡里的8万多元全部购买了这个理财产品。
2015年11月,张大爷收到北京公安机关的电话,通知他去网上登记投资信息,他所投资的平台为非法集资,要进行立案调查。张大爷这时懵了,面对自己的损失,他不敢告诉的子女,只能和老伴商量解决。
在这个案例中,张大爷缺乏理财的基本判断能力,对于年化收益17%的P2P产品,没有做出任何质疑就将自己的积蓄投了进去。不得不说,这样盲目投资的情况在老年人中间是普遍存在的,大家需要多和自己的父母沟通,为父母的投资把关。
骗术四:海外项目,畅销产品
2015年1月,家住太原市的胡女士在逛超市,这时,几位穿着正式的小姑娘走到她身边,向胡女士介绍一个海外房产投资项目,年化利率可以达到30%以上。胡女士觉得在国外投资房产的方式很新颖,于是她决定试着投一下这个产品。他赎回了自己多年的私募产品,将122万元全部投资了一处位于澳大利亚的房地产项目。
但是,2015年12月,她想看一下自己的收益如何,这时却联系不到这家海外房产投资公司了。胡女士赶紧报案,最终查明这是一个打着国外投资旗号,许诺高收益的理财骗局,胡女士的钱最后也只追回了55万多元。
在这个案例中,骗子打着“海外投资”、“高额回报”等旗号,针对老年人对海外项目了解不深的特点展开忽悠,最终导致许多老年人上当受骗。
小钱说
针对老年人的理财骗局日趋呈现多样化、专业化的特点。那么,广大老年投资者在投资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首选,一定要看看有没有相关执照或证书。比如,钱景私人理财是证监会批准的正规公募基金代销公司,有基金销售业务资格证书。
第二,投资不要被虚高的收益率所欺骗。有好多P2P公司以虚高的收益率为诱饵,吸引投资者投资。这个时候需要格外注意,收益和风险对等,你想要他们的利息,他们却想拿走你的本金。
第三,投资要分散,科学很重要。投资的时候,千万不要把鸡蛋装在同一个篮子里,只有这样,当危机来临的时候你才可以平衡风险。小钱建议广大老年投资者可以投资不同类型的公募基金,因为公募基金长期持有的收益率还是很不错的。此外,在钱景私人理财上投资会更加智能,它可以根据你自身的情况量身定制基金理财方案,做到科学智能的投资。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钱景私人理财
关注微信号“钱景私人理财”,了解更多财经趣闻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