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1886年第一辆汽车诞生以来,汽车造型变化主要经历了几个阶段:马车型、箱型、甲壳虫型、船型、鱼型、楔型以及现在的复合型汽车。由马车型到复合型汽车的变化,就好比人类从猩猩进化到智人的过程,漫长又坎坷。
马车型汽车
历史考证普遍认为马车是在公元前2000年时由黑海附近大草原的几个部落带着马来到底格里斯——幼发拉底河流域(两河流域)并用马拉有两个轮子的车,而此时马车的轮子已有轮辐且有4个辐条。而马车作为主要交通工具盛行于世一直持续到19世纪,直到出现一个叫做瓦特的年轻人发明了蒸汽机,从此开启汽车史的新纪元。
1885年,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制造了第一辆以内燃机为动力的三轮车,这便是现代意义上的汽车。由于受到马车造型思维定式的影响,早期的汽车造型均是以马车作为原型,所以也被戏称为“无马马车”,并且保持了马车的敞开式造型,舒适度和速度表现均难以与马车相抗衡。
箱型汽车
马车型汽车显然很难抵挡风雨的侵袭,因此汽车并未真正意义上走进寻常百姓之家,直到福特T型车的出现。1915年福特在马车型汽车的基础上生产出一种新型的福特T型车,将简陋的帆布篷换成木质框架的箱型车身,满足了遮风挡雨的基本功能,并且在乘客舱后面加设了行李舱,因外形酷似箱子造型因此得名。
T型车的巨大成功使得福特成为世界第一汽车品牌,年产量达到30万辆,占美国总产量的70%-80%。并且因为低廉的价格使汽车真正走入了寻常百姓之家。
甲壳虫型汽车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车速的要求越来越高,使汽车跑得更快主要有两条途径:1.增大功率;2.减小空气阻力。但是以当时的发动机制造技术很难将高功率的发动机安装在车身细长的车体内,结果就是车头越来越长,车顶越来越低,严重影响到驾驶员的日常驾车安全,因此,对于车辆外形的重新设计迫在眉睫。
1934年美国克莱斯勒公司首先采用了流线型的车身外形设计,而正式发扬光大的则是1938年波尔舍博士以甲壳虫为原型制造的大众甲壳虫汽车。因外形有趣且价格低廉,甲壳虫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德国政府的好评并用于军事运输工具使用。从20世纪30年代流线型汽车开始普及到40年代末的20年间,是甲壳虫型汽车的“黄金时代”。
船型汽车
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甲壳虫型汽车迅速退出世界汽车市场,推出全新车型设计风格的重担就落在了美国福特身上。福特公司经过几年的努力,于1949年推出具有历史意义的新型福特V8型汽车。这种车型改变了以往汽车马车造型的模式,使前翼子板和发动机,后翼子板和行李舱罩融为一体,因整个造型像一只小船,所以称为“船型汽车”。
船型汽车的成功在于它首先将人体工程学的理论引入到汽车的整体设计上,使得汽车的操纵性和乘坐舒适性都大大提高,性能上也优于甲壳虫型汽车。50年代是船型车盛行的年代,并且受到美国探索外太空的元素影响,各种改装造型的船型车层出不穷,也算是一个时代的特色。
鱼型汽车
因船型汽车尾部过分向后沿出,形成阶梯状,在高速时会产生较强的空气涡流,影响汽车的极速表现。为了克服这一缺陷,设计师们把船型车的后窗玻璃逐渐倾斜,即为斜背式。由于斜背式汽车背部与鱼脊背相似,故得名“鱼型汽车”。
最早的鱼型汽车是由别克在1952年生产的别克小轿车,之后比较有代表性的则是1965年的福特产的福特野马。仅从背部来看,鱼型汽车和甲壳虫型汽车十分相似,仔细观察会发现鱼型汽车的背部和地面所成角度比较小,尾部较长,车后气流较为平顺,涡流阻力较小。虽然鱼型汽车好处多多,但是同时也存在着致命的弱点:1.因后窗玻璃倾斜得过于厉害,玻璃表面积增大了一至二倍,强度下降;2.当汽车高速行驶时汽车的升力较大。鉴于鱼型汽车的缺点,设计师在鱼型汽车的尾部安上了一个上翘的“鸭尾巴”以此来克服一部分空气的升力,这便是“鱼型鸭尾式”车型。
楔形汽车/复合型汽车
“鱼型鸭尾式”车型虽然部分克服了汽车高速行驶时空气的升力问题,但未根本上解决鱼型汽车的结构问题。第一辆真正意义上的楔形汽车是1962年产的野马I型车。其主要特征是前低后高,头尖如楔。取名也来自于此。
楔形汽车从根本上解决了鱼型汽车的升力问题,同时也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空气阻力极低的汽车造型。不少车型为了追求动感和个性,开始在楔形车头上做各种各样的线条设计,为减小空气阻力而做的不规则多变型等等,这即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复合型汽车造型的由来。
回顾整个汽车造型演变史,汽车造型的演变其实也反映了一个世纪以来世界文化的演变历程。如果你问未来汽车造型会是什么样,大家只能回答不知道。不过可以确信的是,未来汽车的发展绝对是向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向着为满足人类更多的驾驶和用车需求去发展。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