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乡土两字听起来就与现代设计格格不入,然而在国内却诞生了诸多以乡土景观为主调的经典项目。只是“乡土景观”亦或是“新乡土”在国内是一个年轻的词汇,我国学者开始对乡土景观的关注始于20世纪80年代,而西方国家关于乡土景观的研究起步于20世纪40-50年代,比我国足足早了30、40年,因而乡土景观在西方已经是一个比较成熟的领域了。国内那时候的乡土景观更多关注的是建筑与文化领域范畴类的传统古村落。
在北京大学教授、土人景观规划设计公司首席设计师俞孔坚的倡导下,开始逐渐从景观的角度去审视和研究乡土景观,土人景观设计的很多项目也力把“乡土”的理念运用到实践中,成为乡土景观设计的践行者。除了土人以外,国内还有很多设计公司也逐渐开始重视并采用“乡土”的元素与手法去创作项目。
接下来,就让我们从乡土景观的视角来看看我国六大与“乡土”有关的经典项目,去发现和学习乡土景观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意义。
国内六大经典“乡土情结”景观项目
(排名根据项目建成时间先后顺序而定)
1.沈阳建筑大学稻田校园
建成时间:2004年
设计单位:土人设计Turenscape
项目地点:沈阳市浑南新区大学城
项目特色:乡土景观中“田”元素的运用
这是一个用水稻、作物和当地野草,用最经济的途径来营造一个校园环境的案例,景观中应用了大量的水稻和庄稼,并通过旧材料的再利用,把旧校园的门柱、石撵、地砖和树木结合到新校园景观之中。试图对庄稼、野草和校园做一个重新的认识。
项目大量使用水稻和当地农作物作,和乡土野生植物(如蓼,杨树)为景观的基底,显现场地特色。不但投资少,易于管理,而且形成独特的、经济而高产的校园田园景观,营造一种”将稻香融入书声中“的意境。
设计在构图上遵从两点一线的最近距离法则,用直线道路,连接宿舍、食堂、教室和实验室,形成穿越于稻田和绿地及庭院中的便捷路网。
项目的一大趣味性便是全校师生在田间进行劳作—春播秋收。每到劳作季节,校园就会举行”插秧“,“收割”等比赛,不仅解决了处理农作物的劳动力问题,同时还为在校的广大师生提供了一个体验劳作之乐的场地。
田间收获的稻米目前已被用作学校的礼品,赠送给到访者。
2.十字水生态度假村
建成时间:2006年
设计单位:Edsa
项目地点:广东省南昆山自然保护区
项目特色:运用当地乡土材质营造出优雅景观
在未经过改造的土地上做旅游区开发项目就显得异常困难,因为对于开发程度及生境影响都需要妥善的平衡。科学性的分析(如山体暴雨管理,水土流失防止,现状树木保留等)与充满诗意的设计如何才能结合得完美呢?该项目就是对这个问题最好的回答。
十字水生态度假村采用中国传统客家夯土墙结合了国际顶级竹子建筑工艺,建筑与自然在这里充分和谐。此项目因就地取地和使用废弃材料,而在设计评选中脱颖而出,获得由美国景观设计协会(ASLA)颁发的“全球景观设计大奖”。
本项目最大的特色就是用异常丰富的废弃材料和本地材料营造出了非常高雅、优美的环境。材料都用当地的有机材料,比如竹桥和屋顶,土墙,瓦片。并大量运用当地的乡土植物。
3.美的总部大楼景观设计
建成时间:2010年
设计单位:土人设计Turenscape
项目地点:广东省佛山市
项目特色:乡土景观中“生活经验”的记忆与创新
美的总部大楼景观设计通过现代景观语言回应中国岭南大地景观“桑基鱼塘”,在高速城市化的当下回归乡土景观形式与本土美感意境。设计是由桑基鱼塘肌理带来的记忆与联想。
桑基鱼塘的“基”与“塘”构成网状般肌理无论是高空俯瞰还是身处其中,都留给人异常深刻的印象。
然而这些年不争的事实是,农业文明时代的景观地图已然早已被高速城市化进程所更改。熟识的乡土图景、温润的乡情已逐渐被致密紧凑的城中村、大而不当的硬质广场和冷漠的邻里关系所替代,独具珠江三角洲农业特色的桑基鱼塘逐渐变成了关于过往的回忆。
本项目用栈桥、道路、水景与庭院等实际功能体块勾勒出“桑基鱼塘”的网状肌理,让人体验到的不仅是肌理间生动丰富的功能联系,还有亲切舒缓的基塘肌理带给人对土地的归属感。
栈桥和道路将用地分割成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几何体——或下沉为水景,或上浮为种植乡土林木的小丘,或成为区域小广场(庭院),或是地下室采光天井。并在其上点缀以乡土材料建造的现代景观构筑,以形态和乡土材料组合解决高起的若干地下室采光天井的视觉问题,贯穿、延续地域景观。
水景在场地中被分作生态湿地以及地下室采光天井上的薄水之用,是对区域文化、生活及当地自然环境关系的尊重。生态湿地以及地下室采光天井上的薄水皆设计为雨水、污水收集处理系统的一部分。把屋面和露天雨水收集、处理、蓄积在景观水池之中,将产生的污水全部回收,通过生态湿地进行生物降解处理,回用于绿化灌溉和补充景观水池水量,不使用饮用水作为景观用水。水景设计也解释了我们面对今天环境现状所做出的选择——如何延续和存在。
维护结构以铁丝网包裹,里面填充蚝壳和树皮,不仅可以节约成本,体现生态环保的概念,同时也是对当地文化的一种记忆。
4.六盘水明湖湿地公园
建成时间:2012年4月
设计单位:土人设计Turenscape
项目地点:贵州六盘水市
项目特色:乡土农田肌理、乡土材料与乡土植物的运用
六盘水市位于贵州西部云贵高原腹地,与城相依,被称为当地的母亲河。随着城市工业化的建设,河岸被打造成了标准的人工渠化笔直的河道,渠化的驳岸使河道的洪涝调蓄与生态自净能力遗失殆尽,水环境不断恶化。垃圾堆砌与污水排放,将昔日的母亲河变得满目疮痍。
本项目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对河道进行生态改造,希望把城市开放空间的系统整合与城市滨水用地价值的提升有机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了河道景观做为城市生态基础设施综合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河道充分利用滨河有限的15至20米绿带空间及陡坎高差,建立滨河梯级景观带,实现河岸的生态化改造。湿地公园的设计中,结合场地高程及鱼塘肌理,构建梯级湿地系统,调蓄与净化山区流出的溪流。
为彰显城市作为西南地区重要的煤炭钢铁工业基地的“钢城”文化,建设了蜿蜒卧浮于湿地之上的“钢化飞虹”步行景观桥。
设计同时还倡导野草之美与低碳景观,大量应用了低维护成本的乡土植被,野花烂漫,水草繁茂,珠链碧河,漫步其间,人们仿若又回到了昔日蜿蜒流淌的母亲河畔。
5.田园东方生活示范区
建成时间:2014年
设计单位:东联设计
项目地点:无锡阳山
项目特色:用乡土元素演绎城市中的田园生活 / 乡村经济
该项目是东方园林产业集团在无锡阳山规划打造首个“田园综合体”项目,集合大型生态农业、旅游休闲度假、田园生态居住于一体。
项目结合当地大面积高品质桃林,利用原址风貌,有选择地对现有老建筑进行改造加建,并充分融合大阳山、小阳山、长腰山等景观资源。基于“以人为本”、“尊重自然”原则,将生态设计理念融入“田园综合体”项目中。
项目选址于曾今的拾房村旧址,并按照“修旧如旧”的方式,选取十座老房子进行修缮保护,还保留了村庄内的古井、池塘、原生树木,最大程度的保留了村庄的自然形态。
田园东方践行以“自然”和“人”为本理念,对城乡生产生活优劣势的扬弃,整合两者的优势,实现自然与生活的调和,为自然、生活、生命提供一个和谐共生、繁荣永续的发展空间,还生活与生命以本来的模样。
6.衢州鹿鸣公园
建成时间:2015年7月
设计单位:土人设计Turenscape
项目地点:浙江衢州
项目特色:乡土景观中的”田野“与乡土植物的结合
衢州鹿鸣公园位于衢州市西区石梁溪西岸,处于拥有250万人口的衢州市的新城中心,是高密度城市建设中的一片绿洲。设计师将具有生产性的农业景观与低维护的乡土植物融于景观设计中,创造出一个丰产而美丽的公园。衢州鹿鸣公园荣获2015全球十大景观设计项目第二名。
衢州鹿鸣公园项目中运用了三大设计理念:
(一)最少干预:保留现状场地内的特色红砂岩及其生态基底(石梁溪流、河滩湿地、红砂岩裸岩、碧田郁林),通过栈桥和步道系统,及多处亭台,使场地在保留原有地质地貌及植被特征的同时,具有可进入性,并创造丰富的游憩空间;
(二)都市农业的丰产景观:利用高处红砂岩地貌中的农田斑块和低处河漫滩上的肥沃土地,引入生产性的植被,包括春天的油菜花,夏天的向日葵以及低维护的药用野菊花,形成既丰产而又美丽的植被基底;同时,还有两大处草坪供人们露营、运动、儿童嬉戏等各类活动的开展。吸引着人们在不同季节到园中举行丰富多彩的活动。
(三)水弹性适应:无论是水上漂浮的栈道,还是河漫滩上的高堤栈道以及挑空的水榭,都体现了与水为友的弹性设计。此外,设计中充分尊重原有的乡土文化遗产,包括卵石小径、凉亭和农用泵站和水渠,都得到了保护和利用,使它们带有乡土特征。此外,整套步道网络漂浮于斑斓的景观之上,一步一景,成功地将生产性植被与绚丽自然风光,转变成游客可直接体验的多层次的互动游赏。
在俯瞰这片都市田园的高架台上,每天有三组瑜伽习练者在此锻炼。
分享让知识传播更远......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号,让我们一起成为知识传播的使者!
本文内容系绿道编辑整理出品,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转载分享,转载请注明内容来自绿道乡土景观微信公众号(ID:lvdaoscape),保护知识产权,我们一起行动。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