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麻庭光,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出自王维的《使至塞上》。这句耳熟能详的诗你一定听过。
根据今人对唐朝报警制度的解释,边塞每天都需要在傍晚的固定时间烧上一把火,以此证明系统没有出毛病(相当于现代报警器的自检功能)。
一柱烟表示一切正常,两柱烟表示有情况(晚上用火光示警),三柱烟则表示有紧急情况(相当于现代报警系统的编码功能)。
画家兼诗人的王维被半流放地派遣到宁夏视察边关,听说当地打了胜仗,便欣然前往,途中看到了这一报警用的烟,创作出了这一千古绝唱的名句。
这首诗描绘的场景好美啊!但你有没有见过,我们生活中看到的烟并不是直的?
通常情况下,燃烧产生的烟气在浮力的作用下会向上升,不断卷吸周围的空气,让自己的体积膨胀变大、速度随之减缓。从外观上看,就形成了V型的羽流(如下图所示)。
标准的符合常规认识的羽流湍动现象
小贴士:因为从远处观察,烟气如同片片羽毛在飞,所以叫做羽流,这是英语中Plume(羽流)的来源。
我国古代思想家庄子就观察到了这种现象,并称羽流为野马,影影绰绰,如同草原上奔腾不已的野马群。
常见的烟气是V形的,孤烟为什么是直的呢?
“大漠孤烟”离我们的生活可能有点远,想解释这个问题,可以自己做一个小实验:点燃蚊香,发现烟气在空中呈圆圈状,向上移动,而且在一定时间内并不会散去。我们就从“烟圈不散”说起……
为什么“烟圈不散”呢?原因有三:第一,烟气粒子直径非常小,能够在空中悬浮很久而不降落,所以烟气会向上升;第二,烟气中的能量非常弱,不足以产生足够的卷吸力,不足以引起上升的湍动的羽流,只能自己加加油、努努力,靠扩散和布朗运动来扩张;第三,烟圈内部也有一定的自组织流动,维持烟圈的形状。
总结起来就是,由于缺乏足够的能量(想散无法散),所以看上去感觉就是烟圈不散了。
对于大漠孤烟来说,在不散之外,还很“直”。
根据上面提到的理论,只要让燃烧产生的能量不足以让流动失稳,外部也没有大风等力量去干扰,那么,产生的烟气只能在微弱的浮力作用下上升,无法产生卷吸、体积无法膨胀,仅仅靠自身的扩散之力,自然而然,便形成了一股长久不散的直直的烟柱!
而塞外、沙漠、戈壁很容易营造出没有外部干扰的自然环境。
又直又长久不散的烟柱,可以一直升得很高,很容易让远方的烽火台看到,从而把信号接力传下去。这也就是当时诗人王维在孤寂的边塞看到的现象了。
层流羽流在生活中也有应用。
消防员灭火时,会使用一种叫做细水雾灭火的技术。其目的是把液态水雾化成气溶胶的水平,让纳米级的细水雾在空中停留久一点,以达到良好的灭火效果。
但这种方法也有缺点,那就是不能对付小火。因为小火的燃烧不旺,产生不了卷吸,再加上自身又不能像空气那样轻松扩散,不能快速覆盖住火焰,灭火效果非常不好。
这时候,我们就要用湍流来增加细水雾的使用效果啦!应对措施是将细水雾分批次排放,强制产生气浪,人工制造出“风”,“吹散”细水雾,使水雾能覆盖住火焰,以达到所需的灭火效果。
(图自网络)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