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因逃荒而远走他乡,却成为了晚清时粤东潮、客商人创业打拼的楷模;他曾是一贫如洗的下南洋少年,却成为了富可敌国的南洋华侨领袖;他曾被称为“中国的洛克菲勒”、“中国葡萄酒之父”,孙中山先生曾为他写过“广告词”。中山大学校园里,至今还有一栋以他名字命名的建筑。
?张弼士堂一角
?张弼士(1841-1916年)
?红色地标处即为张弼士堂,现为中山大学西南区486号,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等单位所在地
张弼士堂在中山大学广州校区南校园梁球琚堂和中山楼附近,它建成于1922年,起初是作为岭南大学附属的华侨学校,以便利华侨子弟回国读书,补齐所欠缺的科目以备转入岭南大学及附属中小学。
?民国11年(1922年)《私立岭南大学校报周刊》中关于张弼士堂与华侨学校的介绍
由于张弼士堂建筑面积大,且上下共有四层,华侨学校的教室、办公室、学生宿舍、甚至教职工寓所都可以设置其中。抗日战争时,日机轰炸广州,岭南大学一度将上课地点改在了张弼士堂地下室。
?《岭南大学校报》中关于将张弼士堂地下室改为上课科室的报道
建筑不只是实体,空间也具有感情。今年,正值张弼士逝世100年。暴雨中,当我们手捧书本,走过张弼士堂,瓦当上连连滚落的一排雨滴铺展成了一张荧幕,那里上映着一位爱国华侨援助祖国的故事,和一位18岁少年出海远航,建立南洋商业王国的创奇。
故土与远方
张振勋(1841-1916年),字弼士,号肇燮,广东潮州府大埔县人(今属梅州市)。父亲张兰轩在家乡教书、行医。张弼士曾听父亲讲《史记·货殖列传》颇有感触,感叹道家里贫穷便想经商。
1858年,家乡发生饥荒,张弼士产生了去南洋谋生的念头。他曾说:“大丈夫不能以文学致身通显,扬名显亲,亦当破万里浪,建树遐方,创兴实业,为外国华侨生色,为祖国人增辉,安能郁郁久居乡里耶?”,父亲见他心意已决,便只好同意。
据郑官应撰写的《张弼士君生平事略》的描述,叩别父亲之后,张弼士几次回头,不忍离去,走到与家门相对的冈边,虚弱的父亲倚在家门前目送,张弼士站在原地久久回望,继续往前走是充满希望的远方,但回头却是在灾荒中挣扎的故土。
离别的场景让父亲张兰轩意识到:我这个儿子将来一定不会忘记故土!儿子走后,张兰轩对其他人说:“观此子远游时,流露真性,断非将来腾达于外,而不回顾家国者”。
?季风及季风洋流为南洋和大陆之间的联系提供了便利
如约而至的季风不仅仅造就了繁盛的海上丝绸之路,也吹满了下南洋的少年,憧憬未来的风帆,甲板上,第一次看见大海的张弼士或许还不知道,此刻,父亲正在为有他这样一个儿子而骄傲,那一年张弼士,只有18岁。
南洋商业王国
1858年,张弼士从汕头乘船到达巴达维亚(今雅加达),寄食于大埔会馆,后来又在米行谋生,因聪明能干,老板让他做了账房先生,并将独女许配给他。几年后,老板病危,去世前把全部家产托付给了自己看中的这个年轻人。
?巴达维亚华人
当时的巴达维亚是荷兰属地,张弼士用心考察商情,广泛结交朋友。1866年,他创办裕和公司,开辟荒地,种植谷物和椰子,由于善于经营,年仅二十余岁,便已经涉足当地种植、酒类贸易、税务承包、典当、锡矿开采等领域,财富迅速积累。
其后,他开办航运业,让南洋各岛之间,以及南洋和香港之间的轮船上飘扬着清国的龙旗。后来,有感于“华商虽日趋繁盛,而汇兑涨落操自外人”,又与张耀轩兴办了日里银行。
?清代挂有黄龙旗的帆船(光绪六年油画)
此时的张弼士已从投荒谋食的少年,成为了南洋诸岛的华商领袖,创造了一个覆盖南洋诸多领域的庞大商业王国。曾有人估算,清朝光绪年间,张弼士的财产已达7000万两白银(此时清朝政府一年收入约合7000万两白银),比江南首富胡雪岩的财产还多出5000万两。
当地政府因其兴办的实业纳税有功,想授予他官职,他遥望北方,谢绝说:“吾华人当为祖国效力也”。
吾华人当为祖国效力也
1892年,清廷出使英国大臣龚照瑗途经槟榔屿,问张弼士问发家致富的秘诀,让人诧异的是,张弼士脱口而出“成功之道”,竟然是几十年前从父亲那里听到的《史记·货殖列传》中李克和白圭的故事。
此后,龚照瑗向李鸿章极力举荐张弼士,随后张弼士被任命为槟榔屿领事,不久又接替黄遵宪任新加坡总领事,从此,他不断往来于大陆和南洋之间,以自己的影响力,号召南洋华侨投资祖国建设。
寄
王夔
帅、張香帅(1896年)六月十三日
新加坡领事张振勋来函,伊愿来沪与宣面商铁路事件,已向龚使请假,尚未奉准,请代设法。张实为南洋华商巨擘,张来则从者必多,可否乞宪台电咨龚使,准即调回中国,面筹路事,愈速愈妙。
——盛宣怀
(注:王夔帅即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王文韶,张香帅即湖广总督张之洞。)
1897年.经李鸿章举荐,张弼士参与筹办中国通商银行,这是第一家国人自办的银行,次年张弼士出任该行总董。
?中国通商银行旧照
1898年,李鸿章电召他回国,第二年任粤汉铁路总办,同时又兼任佛山铁路总办。此时,他把在南洋的商务交给合作伙伴广东梅县人张榕轩(名煜南)、张耀轩(名鸿南)兄弟。
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了北京城,同年,黄河决口,张弼士被委派督办赈灾捐款,由于国事刺激,加之又目睹水灾流民之惨状,他满怀悲愤的又重回南洋募捐。另他欣慰的是,这次依然是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短时间内,便募集了百万两白银送回国内,他们知道,只有祖国富强,民族振兴,华侨在南洋才是真的有尊严。
张弼士回国后,利用慈禧太后召见他的机会,上书提出了招徕侨商兴办铁路,通过实业收回权益等一系列实业强国的主张。他为赎回粤汉铁路奔走于大陆和南洋之间,在爱国华侨中筹集得巨款,并自投巨资扩建粤汉铁路支线广三铁路。同时,他还十分关心家乡粤东地区的发展,劝说自己在南洋的重要搭档张榕轩回国兴办了潮汕铁路,(1906年通车,詹天佑负责勘测设计)。
清廷几次召见并授予他侍郎衔,以三品京堂候补,不久便加头品顶戴,补授太仆寺卿,充督办闽广农工路矿大臣。
?张弼士任参政员参政时的相关公文
民国元年,他被委派考察南洋商务,筹办内地开埠事宜,后出任全国商会联合会会长,华侨联合会名誉会长等职。民国三年,被袁世凯选定为参政院参政,同年又应美国总统威尔逊之邀率团赴美考察商务。
张弼士与孙中山先生
孙中山先生为筹集革命经费,曾到南洋华侨中募捐,而通过收回粤汉铁路等事件,许多爱国华侨也渐渐对清廷失去了信心,开始转向支持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
1910年,孙中山为准备在广州再次发动起义(即后来的黄花岗起义)在槟榔屿住了四个多月,对张弼士在槟榔屿兴办学校团结华侨的事迹应有耳闻。
张弼士支持长子张秩捃加入同盟会,并暗示南洋所属各企业支持在海外活动的革命党人。据说,张弼士回到新加坡后,通过胡汉民暗中帮助孙中山30万元,武昌起义爆发后,张弼士与张耀轩又以南洋中华总商会和他个人的名义捐赠了一笔巨款给孙中山,另外他还捐助7万元给福建军民。
?1912年8月22日《申报》
1912年8月,已卸任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乘船途经烟台,专门拜访了张弼士开办的“张裕公司”,并题写“品重醴泉”相赠。
?孙中山先生为张弼士所创办的张裕酿酒公司题词
1892年,张弼士在烟台购地开辟葡萄园,创办张裕公司,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召开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张裕葡萄酒获得了金奖。
庆功宴上,张弼士说:“唐人是了不起的,只要发愤图强,后来居上,祖国的产品都要成为世界名牌!”,以张裕公司为代表的民族企业所取得的成功,刺激了国人兴办实业的热情。在民国初年“实业救国”、“提倡国货”的呼声中,这些公司成为了国人引以为豪的标识。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张裕酒窖
张弼士去世后,孙中山特派代表送挽联:“美酒荣获金奖,飘香万国;怪杰赢得人心,流芳千古。”
回葬故土
1916年中秋节,张弼士病逝于巴达维亚,那是他60年前第一次踏足南洋的地方。张家人,遵其遗愿葬回故土。
?大总统黎元洪同意将张弼士生平事迹付国史馆立传
张弼士灵柩自巴达维亚经新加坡至香港,一路上英、荷政府下半旗致哀。港督和香港大学监督亲自去吊祭。灵柩抵达大浦后,次年,大总统黎元洪派遣广东省长朱公澜去大浦张弼士老家致祭。
?大总统祭文
1921年,张家人遵其遗志,出资7万元在岭南大学捐建一栋校舍,并命名为“张弼士堂”,用于培养华侨子弟,据中山大学历史学系余齐昭老师考证,在中山大学康乐园早期建筑群中,个人捐款最多的校舍建筑,首推张弼士堂。2002年,张弼士堂被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今天的康乐园早期建筑群中,还有很多由南洋华侨捐建的建筑,寻常走过,红砖绿瓦之间已很难再读出太多的感触。楼头画角风吹醒,当我们把目光引向大海,回想他们节衣缩食发家致富的历程,我们应该看到,或许每一块砖都是一滴汗水,每一片瓦都是一个创奇。
?民国十三年(1924年)《侨务》杂志封面图:张弼士堂(岭南华侨学校)
作者手记:
下南洋,这是晚清时,张弼士所在的闽粤交界地区潮、客人民谋生的出路。当祖国有需要时,他们以力所能及的方式提供各种援助。孙中山先生为推翻帝制和维护辛亥革命成果,进行了长期的革命活动,这些活动的资金来源,很大一部分来自南洋华侨,作为中山先生手创的大学,我们更应该记住张弼士,记住那些在不同时期,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做出巨大贡献的南洋华侨。
建筑不只是实体,空间也具有感情
欢迎关注中大官微【筑事】系列栏目
和我们一同分享与中大建筑有关的故事
--- iSYSU ---
策划、文字:吴湘
编辑:蔡国伸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欢迎投稿&加入我们
zhongdaguanwei@163.com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