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西游记》让唐僧西游取经的故事家喻户晓。其实很多人不知道,比唐僧早230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去西天取经的人,是65岁高龄的东晋高僧法显。
法显:中国西行求法第一人
世人皆知玄奘,而鲜有人知道法显。法显(334年—420年)俗姓龚,山西平阳郡临汾人(尚有襄垣等说)。他是我国抵达印度腹地取经而回的第一人,也是陆路去海路归的第一人。
公元399年,法显以65岁高龄,从长安出发,度流沙,赴天竺,遍访圣迹,寻求律藏。历时13年,穿过雪山,越过沙漠,渡过惊涛骇浪的大海,在穷游了近30个国家后,取得了佛经12部60余卷。
法显西行比唐玄奘早了近230年。还有一点不同是,法显西行时已是65岁的高龄,用古代人的平均年龄来衡量,已是耄耋老人;而玄奘翻越帕米尔高原的时候,年仅30岁,正值风华正茂。
13年求法,由青岛崂山登陆回国
先看一下法显所走过的路线:长安——河西走廊——焉夷国(今新疆的焉耆)——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于阗国(今新疆的和田)——翻越葱岭(今帕米尔高原)——键陀罗国(今巴基斯坦境内)——天竺国(今印度)——尼泊尔——东天竺国——摩竭提国——师子国(今斯里兰卡)——耶婆提(今苏门答腊岛或爪哇岛)——搭船北上至山东的崂山,归国。
而随他同行的同学挚友,或罹难于途中,或长居于天竺,只他孑然一身,孤影随行,携带真经归返故土的心愿更加强烈在完成了取经求法的任务之后,法显终于登上了一名商人的大船,循海东归。
东晋义熙八年(412年),历经13年艰辛求法历程,法显经海上由青岛崂山登陆回国。
回到祖国后,他将自己从印度取到的六部大乘佛经约百万言,译为中文。他是第一个将梵文译为中文的中国人。他还撰有《佛国记》,详尽记述了印度的佛教古迹和僧侣生活,因而被后来佛教徒们作为佛学典籍著录引用。此外,《佛国记》也是中国南海交通史上的巨著,其对信风和航船的详细描述和系统记载,成为中国最早的记录。
大型舞剧《法显》:重走西行路
通过重现高僧法显的传奇经历,挖掘青岛深厚的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底蕴,助推“一带一路”的宏大战略构想。 由青岛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出品、青岛演艺集团有限公司演出的史诗舞剧《法显》将于29日、30日19:30在青岛大剧院演出。该剧在6月11日的北京首演时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青报君为您剧透下精彩情节:
01
异域起航
公元五世纪初,东晋高僧法显自西方天竺国求经归来。途中,所乘海船被风暴吹到太平洋群岛。一日,苏门答腊港一只大船即将起航,前往遥远的中国。船主折服于法显大德与佛法庄严,盛情邀请法显一同乘船返回中原。却遭到当地土著水手反对,他们担心法显和所带的陌生宗教经卷会给航海带来厄运。在船主的坚持下,法显终于登船。
02
海上遇难
开船不久,法显所乘的商船就遇到了风暴,巨大的商船也无法抵御暴风的袭击,冰冷的海水涌入,船上众人惊慌失措,为保船纷纷丢弃杂物,只有法显紧紧的护着自己历尽艰难求得的佛律经典,希望得到庇佑。而船上众多水手认为,正是搭载了法显和尚,才使他们的航程如此的不吉利,遭遇苦难,应该把他赶下船去。船主力排众议,保护了法显,让他在船上继续返乡的旅程。
03
梦回中原
在狭小的空间里,法显向人们讲述着佛法奥义、描绘着中原文明。大师的般若思维,语言精湛、引人入胜,竟让听者忘却了眼前的困难出境。人们跟随法显的讲述,进入一个又一个博大神奇的绚丽画卷中。
04
崂山登陆
破损不堪的商船终于成功靠岸,到达了青州长广郡(山东青岛)的崂山。法显受到青州长广郡太守李嶷的热情迎接,并在崂山整理典籍,根据自己的取经旅程撰写了《佛国记》,并广为传法。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