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的桌、案、几
中国传统家具经过魏晋至唐五代时期的演变过程,到宋代已大体趋于定型。再经过两宋和元代的发展,到明代则开始进入成熟时期。它不仅在造型上较前代有很大突破,同时在材质、结构以及适应人们生活需要的尺度规格等方面,都有很严的要求。这是中国传统家具进入实用性、科学性的重要标志。它是古代匠师们总结和综合传统经验,发挥聪明才智,并加以发明创造,逐步形成了具有高度科学性、艺术性的明式风格。明式家具的艺术成就主要形成于明代,进而延续到清代康熙时期。这一时期生产的家具,大体具有相同的风格特点,以至在艺术领域里形成一种艺术概念,而称其为“明式家具”。
明式家具就其功能大体可分为床榻、椅凳、桌案、箱柜、屏风、台架等六个门类。就桌案而言,又可分为有束腰和无束腰两种类型。有束腰家具是在桌面下装一道缩进面沿的线条,有如给家具系上一条腰带,故名“束腰”。束腰下的牙板仍与面沿垂直。束腰有两种作法,一种低束腰,一种高束腰。低束腰的牙板下一般还要安罗锅撑和矮老,或者霸王撑。如果不用罗锅撑和霸王撑,则必须在足下装托泥,起加固作用。高束腰家具面下装矮老分为数格,四角即是外露的四腿上截儿,与矮老融为一体。矮老两侧分别起槽儿,牙板的上侧装托肋,中间镶安绦环板。绦环板的板心浮雕各种图案或镂空花纹。高束腰的作用不但美化了家具,更重要的是拉大了牙板与面沿的距离,有效地固定了四腿。因而牙板下不必再有过多的辅助部件,有束腰的家具不管低束腰还是高束腰,在桌子的四足都削出内翻或外翻马蹄儿,胡垢还在腿的中间部位雕出云纹翅。这已成为有束腰家具的一个特征。
无束腰桌子即四腿直接支撑桌面,四腿之间有牙板或横撑连接,用以固定四足和支撑桌面。无束腰桌子不论圆腿、方腿,足端一般不作任何装饰,只有个别的为减少足磨损而在足端装上铜套。其主要目的在于保护四足,同时也起到相应的装饰效果。
案的造型有别于桌子,突出表现为案的腿足不在四角,而在案的两侧向里收进一些的位置上。两侧的腿间大都镶有雕刻各种图案的板心或各式圈口。案足有两种作法,一种是案足不直接触地,而是落在托泥上。它又不像桌子托泥那样用四框攒成,而是两腿共用一个长条形的木方子。每张案子须用两托泥。另一种是不用托泥的,腿足直接触地,在两腿下端横撑以下分别向外撇出。这两种案上部的作法基本相同,案腿上端横向开出夹头榫,前后两面各用一条通长的牙板把两侧案腿贯通在一起。使腿和牙板共同支承案面,两侧的腿还有意向外叉出,以增加稳定性。
还有一种与案稍有不同的家具,其两侧腿足下不带托泥,也无圈口和雕花板心,而是在腿间稍上一些的位置上平装两条横撑,胡的在左右两腿间的长牙板下再加一条长撑。这类家具,如果面上两端装有翘头,那么无论大小,一般都称为案。如果不带翘头,那就另当别论了。人们一般把较大的称为案,较小的称为桌。
王世襄先生在《明式家具研究》一书中,把腿足在板面四角的称为“桌形结体”,把四足不在四角而在缩进一些位置的称为“案形结体”。根据这个论断衡量,这种家具具备案的特点较多,尤其是腿足的位置和夹头榫结构,因此,严格说来,还应叫案。桌形结体一般不包括案,而案形结体不仅包括案,也包括这种类形的桌子。人们把大者称案,自不必说,把小者称桌,即案形结体的桌子。说明这类小案桌与同等大小的桌子在使用功能上没有什么区别。也说明案和桌产生、发展到现在,始终保持着极其密切的联系。
明代桌案的种类与形制
1. 方桌
凡四边长度相等的桌子都称为方桌,如常见的八仙桌。此桌有带束腰和不带束腰两种形式。方桌中还有一种一腿三牙式的,造型独特,其桌腿侧脚收分明显,足端亦不作任何装饰。桌面边框用材较宽,使腿子得以向里收缩。面下桌牙除随边两条外,另在桌角下沿装一小板,与其它两条长牙形成135度角。这三个方向的桌牙都同时装在一条桌腿上,共同支撑着桌面,故称一腿三牙。这种方桌不仅结构坚实,造型也很美观。
2. 长桌、条桌与条案
长桌与叫长方桌,它的年度一般不超过宽度的两倍。长度超过宽度两倍以上的一般都称为条桌。条桌分有束腰和无束腰两种。条案都无束腰,分平头和翘头两种,平头案有宽有窄,长度不超过宽度两倍的,常称为“油桌”一般形体不大,实际上是一种案形结体的桌子。较大的平头案有超过2米的,一般用于写字或作画,称为画案。条案,则专指长度超过宽度两倍以上的案子。个别平头案的长度也有超过宽度两倍以上的,也属于条案范畴。翘头案的长度一般都超过宽度两倍以上,有的超过四五倍以上,所以翘头案都称条案。明代翘头案多用铁力木和花梨木制成。两端的翘头常与案面抹头一木联作,在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家具藏品中,这方面的实例很多。
条案当中还有一种架几案,是明代后期出现的家具品种。明清两代皇宫和园林别墅以及王府等大型建筑使用较多。因其体形较大,一般在正厅两侧各设架几案一组,每组由三件组成,形式为两个方几上横架一条长形面板,用以陈放大件陈设品。如果开间较深,案面加上,一般天面板正中的位置再加一方几,在较大的窨里陈设架几案,再配以大件的铜器或山石盆景,其庄重、典雅的艺术效果更胜翘头案一筹。
3. 炕桌、炕几和炕案
炕桌、炕几和炕案,是在床榻上使用的一种矮形家具。它的结构特点多模仿大形桌案的作法,而造型却较大形桌案富有变化。如:鼓腿膨牙炕桌、三弯腿炕桌等。鼓腿膨牙作法,是桌腿自拱肩处膨出后向下延伸然后又向内收,尽端削出马蹄儿。牙板因随腿的张出也向外膨出,因而又写作“弧腿蓬牙”。三弯腿炕桌的上部与鼓腿膨牙桌上部完全相同。唯有腿足处自拱肩处向外张出后又向里弯曲,快到尽头时,又向外来个急转弯,形成外翻马蹄儿。这类炕桌多用托泥。除框式托泥外,还有圆珠式托泥。炕案的做法与大形条案相同。日常使用则与炕几的作用完全一致。在皇宫和王府厅堂常在临窗设坐炕,长度一般与建筑的开间相等,正中设炕桌,两侧放坐褥或隐枕,左右靠墙各摆一炕几或炕案,陈设炉、瓶、盆景等。
炕几和炕案呼是形制不同,长短大小则相关无几,多呈长条形,主要用于坐靠倚,有时也用于放置器物。概括起来说,炕桌、炕案和炕几,都属于同一范畴的家具。它们在使用中既可依凭靠倚,又可用于放置器物或用于案享。炕桌是一种近似方形的长方桌,它的长宽之比差距不大。炕案除结构和造型有别于桌外,长宽之比的差距也较大。明代时,炕几、炕桌和炕案的使用很普遍,而且也非常讲究。
4. 香几
香几是用来焚香置炉的家具。但并不绝对,有时也可它用。香几大多成组或成对使用。
香几的形制以束腰作法居多,腿足较高,多为三弯式,自束腰下开始向外膨出,拱肩最大处较几面外沿还要大出许多。足下带托泥,整体外观呈花瓶式,高度在900-1000mm之间。
5. 矮几
矮几是一种摆放在书案或条案之上用以陈设文玩器物的小几。这种几,由于以陈设文玩雅器为目的,故要求越矮越好。常见案头所置小几,以一板为面,长约666mm,宽约366mm,高仅为99.9mm。有的还嵌着金银片子,花鸟四簇树石。几面两端横设小档两条,用金泥涂之。面下不宜用腿儿,而四牙子。如在斋中陈设香炉或香盒之属。或放一、二卷册,或置雅玩,具显奇妙。
6. 茶几
一般以方形或长方形居多。高度相当于扶手椅的扶手高。通常情况下都设在两把椅子中间,用以放置杯盘茶具,故名茶几。
7. 蝶几
蝶几又名“七巧桌”或“奇巧桌”。是依照七巧板的形状创意而成的。由7个形态各不相同的几子组成。为了使用方便,把个别形态的做成双件,这样就不只7件,多达13件。这7种几子的面板,其尺寸比例都要互相协调,有着极其严格的尺寸要求。它比宋代发明的宴几更为新奇。它不仅可拼方形、长方形,还能拼成犬牙形,这在园林建筑的陈设中,可谓别具一格。
8. 琴桌
明代专用桌案中除棋桌外,还有琴桌。琴桌的形制也大体沿用古制。尤其讲究以石为面。如玛瑙石、南阳石、水石等。也有采用厚木板做面的。还有的以郭公砖代替桌面。因郭公砖都是空心的,且两端透孔。使用时,琴音在空心砖内引起共鸣,使音色效果更佳。还有的在桌面下做出能与琴音产生共鸣的音箱。其做法是以薄板为面,下装桌面,桌里的木板要与桌面板隔出30—40mm的空隙,桌里镂出钱纹两个,是为音箱的透孔。桌身通体髹饰红漆,以理沟描金手法填戗龙纹图案。这恐怕是目前所见最华丽而又实用的琴桌实物了。
作者:胡德生
文 ?网络 编辑 ? 「明清家具之家」
? 点击图片,阅读更多?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