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的一条雾霾与肺癌的“七年之约”引起了大家的高度重视,即出现雾霾严重的年份后,相隔七年就会迎来肺癌高发期。大家关心的不仅仅是雾霾与肺癌的“七年之约”,更是担心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雾霾与肺癌的“七年之约”有科学依据吗?
首先人体的生理结构决定了对PM2.5没有任何过滤、阻拦能力,进入人体的细颗粒物约有50%将会永久沉积在肺部,导致肺组织部分硬化,甚至癌病。在出现空气污染严重的年份后,相隔七年,将会出现肺癌的高发期。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表示,雾霾肯定与肺癌有关系。来自日本、美国和欧洲等9个国家的明确证据表明,肺癌发病率的增加与雾霾关系密切,PM2.5浓度每增加10微克/立方米,肺癌风险性增加25%到30%,死亡率增加到15%-27%。
肺癌到底有多致命呢?
胸外科专家指出,肺癌容易转移到脑部、骨头、肝脏、肾上腺等部位,很多肺癌的确诊都是因为患者以上部位不舒服才被发现的。比如一些患者,表现为头痛、走路不稳、头晕突然摔倒,送到医院做脑部CT,发现脑部有多个肿瘤,这种情况多为“转移瘤”,即从别处转移而来,再一排查,发现是由肺部肿瘤转移所致。还有一些患者会因为无缘无故腰痛,就医后才发现是肺癌发生了“骨转移”所致。这种情况在临床上都比较常见。
还有少数肺癌病例,由于肿瘤分泌激素,患者表现为骨关节痛、杵状指、Cushing综合征等“肺外症状”,如果突然出现这些“肺外症状”,要警惕肺癌可能。
雾霾与肺癌到底有没有关系?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指出,“灰霾不仅仅是对呼吸系统,对心血管、脑血管、神经系统都有影响,但是首当其冲的还是呼吸系统。北京10年来肺癌增加了60%,应该说空气污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每当PM2.5数值增加时附近医院呼吸系统等急诊患者数量就会有着明显的变化。PM2.5的增长跟医院急诊相关疾病的病人的人数成正相关,循环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病人,每增加10个微克立方米的PM2.5,急诊量大概增长0.5%到1%。
像沙尘暴,它属于PM10级别的颗粒,人体可以通过打喷嚏、流鼻涕、咳嗽等方式排出体外。但PM2.5颗粒物,人体的咽喉已经无法阻挡,它可以一路下行,直至肺泡。尤其PM2.5像是一个载体,承载着含有氮氧化物、硫酸盐、病毒等有害物质,这些停留在肺泡的毒颗粒,最终会影响我们的上皮组织,使抑癌基因失活,诱发肺癌。
虽然已经证实了PM2.5会提高患肺癌的风险率,但关于相隔七年就会出现肺癌高发期的言论,目前还没有相关研究能够证实。
肺癌的发生是一个长期的缓慢过程,即使能确定雾霾与肺癌的关系,那也是多年来长期生活在空气污染环境中所致。肺癌是一种慢性生活方式病,雾霾跟肺癌的关系,和烟草与肺癌的关系类似,是一个累积的过程。短时间在有害物质超标的地方生活,对诱发肺癌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如果长期呆在空气污染(PM2.5严重超标)的地方,肺癌的发病几率肯定是要升高的。这和当地的有害物质浓度、呆多长时间是密切相关的。
吸烟(包括二手烟)是诱发肺癌的主要因素
肺癌主要是环境性因素引起的疾病,其中吸烟是“罪魁祸首”其中包括二手烟,但是根据卫生部门统计,中国人吸烟程度近40年来并无明显变化,但肺癌发病率却呈明显上升趋势。很多网友疑问,吸烟程度无明显变化的情况下,为何肺癌发病率却不断增加?
北京市肿瘤防治办公室针对北京1346例肺癌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有56.8%的受访者有吸烟习惯。其中男性吸烟率为79.4%,女性吸烟率19.4%;开始吸烟的平均年龄25岁,平均每天吸20支,平均持续吸烟时间40年,都是名副其实的“老烟枪”。
根据几项监测数据可以看出,诱发肺癌的主要因素还是吸烟。目前肺癌发病率上升主要是线性细胞癌发病率增高。肺癌上升第一大原因是吸烟,其中包括二手烟,其次是空气污染与精神压力。
减少与预防,净享健康空间
减少或不吸烟是防治二手烟最主要的途径,但受许多客观因素制约,特殊场合无法满足,保持室内空气清洁,选择购买室内空气净化产品,成为防治二手烟另外一种主要途径,不过在选择室内空气净化产品需考虑的因素几方面因素:安全性高、除烟时间快、受用面积广、作用时间长、权威认证等,总之选择适合自己的空气净化产品很重要。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