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人书又称“连环画”,是以图画为主体,辅以简短文字来讲述故事的书籍,类似现在的卡通书,不识字的人看图画也可以大致了解故事情节。
★
20世纪20年代世界书局出版的《连环图书三国志》
清光绪十年(1884),《申报》馆编辑出版了《点石斋画报》,收录大量笔触细致、形象生动、有故事情节的图画,被认为是连环画的雏形。后来文海书局、文益书局出版了多种有完整情节并以图画连缀的石印连环画,受到各阶层市民的欢迎。20世纪20年代,连环画以新的形式面世,一律是小开本,上图下文或左图右文,又称为“小人书”或“小书”。当时有60余家书商出版和经营各种小人书,其中世界书局出版的长篇小人书封面印有“连环图画”字样,影响最大。
早期的小人书摊
茅盾曾说过,“上海的街头巷尾像步哨似的密布着无数小书摊……这些小书摊无形中就成为上海大众最欢迎的活动图书馆,并且也是最厉害最普遍的‘民众教育’的工具。”
据60年代初统计,上海有小人书摊点5500余个,南市一带约1600个,布满大街小巷弄堂口。城隍庙和文庙周边是小人书摊最集中的地区,时常可见10余米的路段中聚集着三四个摊位。过街楼下是小人书摊的 “洞天福地”,既不怕日晒,又避开雨淋。
闹市中小人书摊
上午,书摊主人来到固定的设摊地。他们掮着象门板一样的书架,一只手提着一个木箱,另一只手挽着两条长凳,这些就是他们的全部家当。摊主常把小人书的彩图封面揭下,集中贴在一块布上,用竹竿吊起来,迎风招展,很远就能看见。有的摊主恐怕小人书被偷,在书架上罩一个网罩。
街头小人书摊,用网罩防偷书
每天放学以后是书摊最热闹的时候,小朋友成群结队来到这里,连书包都不曾放下就坐下来,一分钱两本,看得津津有味。直至夜幕降临,大人前来呼喊,小朋友才恋恋不舍地回家去。星期天的生意更好,书摊四周凳子密密匝匝,大人小孩围坐在一起,其乐融融。为了省钱,有时两三个人挤着看一本书,也有人站在旁边“蹭”书看。
两个小朋友合看一本小人书
有些“门槛精”的摊主把较厚的小人书拆开,一本变成两本甚至三本,看书的人就要花两三倍的钱。小人书也可以租回去看,不过要付5分钱押金(熟人可免)。租书、还书前要仔细翻阅检验,经常会为书的缺页破损而发生争执。
大人也爱看小人书
小人书的题材包罗万象,有历史演义、民间传说、言情故事、科幻小说、时事新闻等,最受欢迎的是三国、水浒、说唐、西游记、杨家将、岳传、三毛等家喻户晓的故事;外国童话、现代战争和惊险侦破故事也很吸引人。还有从电影中截取画面,成为电影连环画。
弄堂口的小人书摊
90年代初,国外卡通画大量涌入,小人书的创作和出版陷入低谷。伴随着娱乐形式的多样化,小人书离我们渐行渐远,小人书摊也难觅踪影。在文庙旧书集市上有时可见不同年代、不同成色的小人书,成为怀旧市民的“觅宝”去处。近年来,一些经典小人书重新出版,由于装潢精美,价格不菲,大多成为藏品。
1951年连联书店在福州路摆设的流动小人书摊
文庙书市卖小人书的摊位
岁月悠悠,小人书时代一去不复返。但它带来的快乐和童趣将留在我们的记忆中。
(栏目合作:区档案馆 编辑:张碧莹)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