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作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纲领性文件——《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简称《纲要》)正式印发。
《纲要》确定了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新格局,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行动指南。同时也给了产业的发展和企业的选址指明了方向,形成了明确的指引。
“一轴、两翼、三极、多点”
国家去哪儿,企业就选哪儿。企业想发展,把握正确方向很重要。
长江经济带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具活力和潜力的区域,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个省市,面积约20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的21%,人口和经济总量均超过全国的40%。
《纲要》对于长江经济带的产业布局和发展方向,按照“生态优先、流域互动、集约发展”的思路,提出了“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的格局。如下图所示:
“一轴”是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发挥上海、武汉、重庆的核心作用,构建沿江绿色发展轴。推动经济由沿海溯江而上梯度发展。
“两翼”分别指沪瑞和沪蓉南北两大运输通道,这是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基础。通过促进交通的互联互通,增强南北两侧腹地重要节点城市人口和产业集聚能力。
“三极”指的是长江三角洲、长江中游和成渝三个城市群,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打造长江经济带的三大增长极。
“多点”是指发挥三大城市群以外地级城市的支撑作用,加强与中心城市的经济联系与互动,带动地区经济发展。
长江经济带面临的问题
发展的格局不是凭空捏造的,它一定是基于事实出发。
现状一:最怕是“山穷水尽将无路”
长江流域是我国最重要的工业走廊之一,沿江沿岸重化工业高密度布局,建有钢铁、石化、能源、汽车机械、电子、建材等一批高耗能、大运量、高科技企业。数据显示,沿长江地区的钢铁产量全国占比36%,汽车产量全国占比47%,石化工业产量全国占比50%以上。
长江沿线工业分布示意图
重化工业密集导致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经济增长的背后环境污染隐患也日趋增多,发展的可持续性面临严峻挑战,长此以往下去必然是“山穷水尽将无路”。
现状二:最无奈“同源兄弟心难齐”
长江经济带涉及沿江几百个大中小城市,他们的发展都和长江流域密不可分,可谓是“一母同胞”。
但是20 世纪90年代开始,长江流域内的各个省市各自为政,都逐步提出了各自的沿江发展战略,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建立了经济合作区和城市圈。
不仅如此,各地城市政府从地方利益最大化出发,采取地方保护主义政策,在招商引资、市场建设、基础设施等领域开展激烈竞争、互设藩篱和重复建设。这样,导致产业分工布局不足,区域发展同质化,大量的资源被浪费。
现状三:最头痛“东高西低不均衡”
长江经济带东中西部发展差距大。从省级角度来看,长江经济带上既有全国人均GDP最高的上海市,也有全国人均GDP最低的贵州省。
长江经济带城市人均GDP比较
并且,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发展也不完全是上中下游依次递增。按照人均GDP比较,上游的重庆仅次于“长三角”地区,而江西、安徽等中游省区则远远落后于川渝地区。不是可以简单的按传统的上中下游制定差异化政策进行调整的。
有哪些地方需要做加减法
伏笔早已埋下,产业的加减乘除如火如荼。
实际上,长江经济带的产业转移和承接早已在市场力量的推动下有条不紊地进行。在2014年,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
“顺应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推动沿江产业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幅提高服务业比重,引导产业合理布局和有序转移,培育形成具有国际水平的产业集群,增强长江经济带产业竞争力。”
在本次的长江经济带《纲要》中表示:
“下游地区要积极引导资源加工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以内需为主的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加快向中上游地区转移;中上游地区要立足当地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因地制宜承接相关产业,促进产业价值链的整体提升。”
产业退出上:
《规划纲要》提出,不符合要求占用的岸线、河段、土地和布局的产业,必须无条件退出。
产业升级上:
《规划纲要》强调,推动传统产业整合升级,依托产业基础和龙头企业,整合各类开发区、产业园区,引导生产要素向更具竞争力的地区集聚。
积极推动钢铁、石化、有色金属、建材、船舶等产业改造升级,推进去产能、去库存,坚决淘汰落后产能。
产业转移上:
严格禁止污染型产业、企业向中上游地区转移。鼓励上海、江苏、浙江等下游地区到中上游地区共建产业园区,发展“飞地经济”。
企业选址怎么选?
有一个机会放在你面前,你会怎么做?
买股票,我们说赌国运;买房子,我们是在赌这块土地的升值运;企业选址,我们是在赌这个区域的成长运。而现在有长江经济带这样一个极具成长力的机会放在眼前,你要怎样把握?
一、不仅看大发展还得顾及地方政策
没有任何的成功是可以复制的,也没有任何的选址是轻松决断的。
长江经济带在大发展上欣欣向荣,握有国家经济的半壁江山。但是十指有长短,具体挑选还要看地方的落地政策。如果不注意当地的法律法规,盲目的进军新的地区,对于企业来说很危险。
比如上海自2014年3月起,新增工业用地的使用年限由50年缩减为20年,长江经济带的其他地区则不同。
二、不仅看市长还得看市场
目标不同导致的结果也不同。市长追求的政绩和GPD,企业选址要的是市场和发展。
当地政府为达到自己的目标,可能会许诺给企业很多东西,比如税收优惠、生态规划、权力庇护等等,但是哪些最终能落地的谁也说不准。对于企业来说,更多的需要看当地经济市场和自身产业的衔接度。
最显著的例子就是全国各型各色的“鬼城”们——想得太美,摔得够狠。
三、不仅看当地定位还要掂量自身实力
有时候适合并不是你喜欢我、我也喜欢你,而是门当户对。
在长江经济带的《纲要》里,长江中上下游都有较为明确的发展方向指导,具体到各个地区会更为细致。但是当地的定位适合你的企业发展,但是你要看清最适合自己的是什么样的。
比如上海的定位很适合互联网聚集,但是马云把阿里巴巴总部设到上海却以失败告终。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