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说过苏绣、粤绣、蜀绣、湘绣,可曾听说过“三林刺绣”?今天,小编就带你来了解上海地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绣艺流派之一——三林刺绣。
一针一线 绣入“非遗”名录
浦东“三林刺绣”古称“筠秀”,是乡土味浓郁的江南绣种,已有700多年的历史,2007年被列为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上海地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绣艺流派之一。
只是随着机绣、电脑绣的普及,三林刺绣正面临着失传的风险。
还在延用纯手工工艺刺绣的老一辈绣娘已不足三十人,且都年过五旬,而掌握三林刺绣独特针法的绣娘更是寥寥,刘佩玉就是这其中的一位。
三大独创手法 绣出上海风韵
说到三林刺绣的针法,和其他刺绣有所不同。
在走针技艺上,吸取了“四大名绣”之精华,又结合本土绣法,形成了线细、行针密、针法多样、色彩丰富、不留针线痕等独特的刺绣风格,自成一种刺绣流派。
三林刺绣包含120多种工艺,但最具特色的,还是其独创的“抽、拉、雕”三大手法。
抽
抽,就是在丝绸上抽掉几根丝,形成一定的几何图案。
拉
拉,就是用针线将丝拉成各种各样的花纹图案。
雕
“雕”,就是用剪刀剪掉平面上一些部位,再“雕”成镂空的立体图案。
众多的针法各具特色,相得益彰。抽丝纤丽,拉丝秀丽,雕绣剔透。
濒临消失的传统技法
十九世纪二十年代末,三林联丰村叶家宅的几位村民先后在上海开设“刺绣作场”。
他们分发给三林绣娘刺绣,再由作场加工刺绣成衣,形成了一条龙的体系,掀起了三林历史上第一个刺绣高潮。
当时三林刺绣的辉煌如今已不在,在工业化生产的浪潮中,手工刺绣似乎已离我们渐行渐远。
刘佩玉说:“也有人来学过,但是他们感觉很枯燥,学了没两天就走了。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的眼睛也老花了。有懂这一行技术的人把这门技艺写成书,相当于把这项技艺“冷藏”了起来。如果有一天我绣不动了,后人也能靠这本书继续学习,将其传承下去”。
在上海三林,还有一批绣娘们,像刘佩玉一样,依然坚持着对传统文化的追求与执着,相信多绣一针,就能多守护住一点技艺。
劳动报原创稿件 转载请注明出处
劳动报新媒体编辑:周甸
保护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的责任,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关注并给予支持,让我们的本土绣艺能得以传承!同意的就给小编点个大拇指吧!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