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方医学,是日本化了的中国传统医学,汉方药则是在其理论指导下应用的药物,与我国的中药同源异流,同根异枝。近几年来,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各种媒体和朋友圈里都会被“日本的中药侵略战”、“神奇的日本汉方药XXX”等之类的网文刷屏,文中往往盛赞日本的汉方药如何技术先进、质量优异,风行世界,“日本汉方药出口量占据世界中药市场的80%以上,而中国的中药出口仅占国际市场的10%不到”,“日本改造中药“六神丸”,开发为汉方药“救心丹”,年销售额上亿美元”,这样的报道令许多中国中医药界人士感到不安和忧虑,事实果然如此吗?中药大品种联盟技术群就此问题进行了线上讨论,多位知名专家发表了见解,普遍认为这种过分夸大日本汉方药影响或威胁,甚至神话日本汉方药的说法,离事实太远,有哗众取宠之嫌。
现实中的日本汉方药
在很多报道中,日本的汉方药占据国际市场的主流,如今国人出国渐多,经常出国的人都有体会,在日本国外,从美国、欧洲,到日本周边的韩国、东南亚、香港、台湾,包括中国大陆都很难见到日本汉方药的影子,占据国际市场主流汉方药到底出口到了那里?
其实,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药事工业生产动态统计年报》显示,日本汉方药产值1992年为最高峰,为17亿美元,后因“小柴胡汤”事件影响而大幅下降,2000年以来,基本维持在每年10亿美元左右。日本的汉方药生产企业中,津村制药一家独大,长期占日本汉方药市场的75%以上的份额,其它汉方药生产企业如钟纺、小太郎、帝国等规模都不大。因此,了解津村制药的现状,基本就能掌握日本汉方药的大体情况。目前,津村制药的原料主要来自中国,甚至生产基地也大部分转移到了中国,目标销售市场主要在日本。近日,津村制药公布了2015财年业绩公报,企业总销售额1130亿日元(约65亿人民币),其中汉方药约占75%,即850亿日元(约48亿人民币)。以此推算,2015年日本汉方成药的整体规模不超过70亿人民币。而截至2014年底,中国中药生产企业达到3813家,中药工业总产值7302亿元人民币,是日本汉方药市场规模的一百倍以上。
就出口而言,日本汉方药主要是满足日本市场的需求,很少出口,在国际市场上份额并不高。2012年日本汉方制剂类产品合计出口总额仅为3050万美元,而最富盛名的“救心丹”,年出口额也未超过2亿日元(约2百万美元)水平。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发布数据,2015年我国共与175个国家和地区存在中药贸易往来,中药类产品进出口额达47.95亿美元,其中,出口额37.70亿美元,中药保健品和中成药出口额分别达2.82亿和2.62亿美元。
综上,从公开的数据可以很容易知道,日本汉方药无论是市场规模还是出口量均远远落后于中国,如此简单明确的事实,为何很多媒体视而不见?
汉方药“神话”从何而来?
有一种说法是,80年代曾有中国医药代表团访问日本,翻译人员当时误算了货币单位,把日元当做美元来计算,这一误会使得津村制药的汉方药销售额过百亿美元(实际为百亿日元,约一亿美元),津村制药一家就超过了当时上千家中国中成药企业的总和。另外还有一种说法,九十年代的中药国际化现代化工程项目发布了一个国际市场中药情况报告,因为是以出口创汇为计算依据,其分母自然不包括中国市场的中药在内,日本汉方药占国际市场(除中国外)比例超过了70%。消息发布后,有关方面发现这一表述容易引起公众误会,更正了有关表述,并多次在主流媒体上更正这一数据,可是直到今天,很多媒体引用转述时经常不做任何思考与考证,偏听偏信,后来以讹传讹,变成了日本占全球中药市场70%以上,再除去韩国等国家占比,甚至得出中国中药仅占国际市场3~5%的荒唐说法,然而多年来,这一谬误广为流传。
造成错误数据广为传播的客观原因之一是与过去中药出口数据披露的较少有关,因为中药出口形式多样,有中成药、中药提取物、中药饮片、中药材;出口渠道多元,按药品、按保健品、按食品、按农产品、按工业原料等渠道,统计口径不一致。公开的信息少,各种传说就容易传播开,近年来,信息公开这方面工作已经得到很大改善,获得这些信息或许也就是举手之劳。可有些人就是不愿意去探寻真实的情况,除了客观的因素外,更多的还有思想认识问题。
首先的可能性是源于中国人古已有之的“借喻劝讽”传统,如同中国古人习惯于赞美一个理想的远古完美世界“尧舜禹三代以上”,家长们嘴里的常常夸奖的“别人家孩子”一样,而如今则推陈出新,变为日本“汉方药”而已,无非希望通过树立一个“学习的榜样”,抑或“潜在的威胁”,来刺激各方的危机意识,推动中医药的改革和发展。这种做法用心固然良苦,甚至发布者、传播者自认为是在“传播正能量”,但在资讯发达的当今世界却完全不足为训。道理是显而易见的——网络时代证实、证伪都很容易,编造的“神话”很容易被戳穿,一旦论据被证伪,论点即便再怎么美好,也会令人们疑虑重重,而这显然与始作俑者煞费苦心的初衷背道而驰。
其次,不仅中医药界,三十年多来,夸大甚至神化美日欧发达国家对中国的科技领先优势,一直是中国知识界、媒体界的传统。在过去,这样的观念有其合理之处,毕竟中国跟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确实很大,而且几乎是全方位的。如今,此消彼长,天翻地覆,中国在产业链的很多领域、环节都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有很多方面已经开始在世界领先。但是,知识界、舆论界的很多人习惯于躲在书斋里,高高在上指手画脚,对这一变化却缺乏足够的敏感与感知,或者说,观念还停留在过去,神话日本汉方药,如同夸大日本电饭煲、马桶盖的神奇一样,成为另外一种“日吹”。
最后,随着近些年媒体互联网的开放,“眼球经济”甚嚣尘上,要想博眼球,就必须夸大事实,断章取义,甚至胡编乱造。各种为了抓眼球而生成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飞速传播,而揭露真相的文章往往却得不到应有的关注,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一些数据经不起推敲、观点匪夷所思的神话“日本汉方药”的文章会在网络上广为流传。
理性看待汉方药
如果我们不能正视自己的弱点,那么我们就不能取得进步;但是,如果我们不能看清楚自己的优点,那么我们前进的方向就会出现错误。过分夸大汉方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反映出对中医药缺少自信和自觉,发展理念和发展决心不坚定。对“汉方药”的某些褒扬,也的确存在过谀或只强调先进性、不强调劣势的现象,如只谈其研究深入,不谈其由于汉方药在脱离了汉方医学或中医理论指导下的应用,而导致的“小柴胡汤事件”,影响了其长远发展;只谈其良好的质量水平,不谈其令人咋舌的“优质优价”等等,对“汉方药”在当今国际市场上所遇到的瓶颈和困境,也有分析不够之嫌。
客观分析、理性看待“汉方药”的不足,摒弃对其夸诞虚饰之词,是应该甚至必须的,但绝不是因此否认“中国中药”和“汉方药”间的整体差距,更不应因此忘记了对“日本汉方药”真正优点的学习,和对其从中国中医药曾经的追赶者、模仿者变成领先者历史经验的借鉴。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