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足球赛,每当裁判向球员出示黄牌时,广大球迷可能会有一些问号出现,如这个犯规的力度很细,为什么要黄牌呢?或者,有球员拉倒对方球员时,拉扯动作相当明显,为什么又没有黄牌警告呢?
其实,除了根据犯规的力度,去衡量出牌的尺度,裁判还有很多考虑因素,例如犯规的方向或意图等。不过,要说说最多球迷误解的“明显进攻机会”,就与之前所说的犯规力度是有区别的。
如一个犯规动作尺度过大已构成黄牌,裁判已不必考虑其他因素,直接出示黄牌就可以。如果犯规属于“不小心(Careless)”的范畴或者犯规是拉人、手球或用身体阻碍对手球员而犯规的动作,裁判就要按以下几点考虑是否一个明显进攻机会。
1)进攻时位置
2)犯规时附近位置的防守球员数量
3)队友接应的可能
4)进攻方向/路线(大致向对方球门方向)
5)控球系数
由于裁判每一次出示黄牌都必须有一个合理原因,所以每当有明显进攻发生时,都会特别留意以上几个要点。当完成比赛后,比赛分析师就会将犯规事件重播鉴定,在重播中利用上述条件逐点评核裁判的黄牌合理与否。
大多数球员都有一定足球触觉,也就是球感,了解到快攻或者“单刀”等情况,犯规就有机会吃牌。简单来说,若果犯规位置在前半场进攻区域,除了犯规的球员,其余防守球员有一定距离,进攻球员本身有可能继续向前推进或传球给队友,如未被侵犯,有很大机会发展成一个明显攻势(球传2-3次后即可打门),那就称为“明显进攻机会”了。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