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本文以山西省肿瘤医院放疗医技综合楼设计为例,结合医院的现状,为医院的整体规划制定了方案,介绍了规划设计的原则及具体的方法,并对建筑造型进行了构思,促使其具有轻快、活泼的特色,赋予肿瘤医院新的意义。
山西省肿瘤医院
概况
山西省肿瘤医院、研究所( 原山西医科大学附属三院) 创建于1954年,全国六大肿瘤医院之一,是山西省唯一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为一体的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医院占地面积8.8万㎡。全院共设置临床科室32个,医技科室12个,肿瘤研究所研究科室6个。医院拥有直线加速器,钴60,CT,MR,ECT,彩色B超,体部立体定向放疗系统( 简称体部X刀),放疗计划系统及胸腹腔镜,电子窥镜系统,数字X光机等用于肿瘤诊治的现代化大中型治疗设备。建设用地位于现有山西省肿瘤医院院内。
医院现状
山西省肿瘤医院是一所有60年历史的老医院,整个医院用地呈梯形,南侧窄,北侧宽,东高西低。医院的主入口位于场地最窄的南侧,整个医院有较明显的自南向北的空间轴线,南入口是20世纪50年代建设的二层门诊楼;北侧紧邻的是21世纪初建设的外科大楼;再向北是两层砖混的放疗科病房楼;接着是中心绿地;绿地北侧是20世纪90年代建设的10层内科病房楼,有三层的裙房;再向北是三层的肿瘤研究所。场地内有一条环形车道,车道东侧依次布置着妇科肿瘤中心,几座后勤使用的平房等,环形车道的西侧从南向北依次是B超中心,铯疗室,核磁共振,放疗楼。
随着医院的发展,建设一直持续不断,现状较为凌乱,各个时期的建筑互相穿插,很多医疗用房都是随着时代的进步, 医疗设备的陆续添置,就事论事,见缝插针的建设,是我国医院比较典型的案例。
医疗流程的重新塑造
本项目是典型的医院改扩建项目,设计师在接到项目任务书以后,数十次前往现场进行实地踏勘,身临其境地进行就诊体验,感觉到了就诊流程中的种种不便和不合理。由于医技部门布置相对比较零散,标识系统不够完善,病患在门诊楼和医技科室中来回奔波,从室内到室外再到室内,栉风沐雨,步行、担架、推床、轮椅到处都是,流线交叉混乱;收费环节也较为复杂,更是使得病患和家属往来穿梭,院区内各种人流物流混行,倒是一派繁忙的景象,但是极不方便。
任务书的规定只是放疗医技综合楼的单体建筑设计,但是设计师的入手点还是希望能够把整个医院的医疗流程重新塑造,重新整合。所以从规划入手,理顺医疗流程,考虑可持续发展,对全院区进行了整体规划,为医院整体发展制定了思路,为此也得到了医院的认可和肯定。
规划设计原则
1) 统一长远规划,切实分期实施。
在总体布局统一规划的指导下进行的具体建筑设计。单体的改扩建设计和总体布局是有机联系的,同时考虑实际的改扩建顺序,制定切实可行的分期实施规划设计。
2) 有限度的整合,功能更趋合理。
考虑到改扩建的实际可操作性以及我们提出的有限改造的设计原则,整合现有建筑功能,合理布局新建建筑, 新旧建筑融为一体,功能流线通畅便捷, 在新建的过程中不影响医院的正常运营和方便病患就诊。通过对医院复杂的各种流线的分析,制定合理的规划流线。医院的交通实行人车分流、人货分流、洁污分流、医患分流。各种流线各行其道,互不交叉,通畅便捷。
3) 整合空间秩序,空间开阖有致。
对现状医院的空间组合加以分析优化,构架全新的空间秩序,重新组合空间关系,广场空间、大厅空间、绿化空间、室内外空间交融,建筑空间开阖有致,步移景异。注重内部空间结构的明晰性和逻辑性。
4) 整合景观资源,改善医疗环境。
在合理安排功能分区、保留现有景观资源的同时,通过建筑形体的组合,营造出多层次的景观系统,为病人及医护人员提供多样且充足的室外活动空间。
5) 注重建筑细节的“以人为本” 设计原则。
空间设施的设计以患者的需求为标准,以医护人员的关怀为中心,确保空间环境舒适、安全。基于“四节” ( 节地、节能、节水节材)的可持续发展设计理念,为医院将来的发展预留一定的空间(见图1) 。
图1 空间设施效果图
规划设计
基于以上原则,我们保留医院的整体南北向的格局,尽量保留院区的轴线走向,全力保留现状绿化中心花园,在中心花园的下部布置两层地下车库,保证1.5m以上的覆土,景观规划尽量依照原来的形式,施工中将原有中心花园的雕塑移动到适当位置,待景观完成后移动回原位,使得医院的历史和文化没有被破坏的感觉。
在规划中依据梯形场地的条件,在场地西侧考虑设计一个副轴线,用一条二层架空的连廊串联起外科大楼、本次新建的放疗医技综合楼、内科大楼,并且预留了院区继续向北发展的空间,连廊将向北延伸,串联起未来将建设的科研病房中心。连廊的地下也考虑了地下管廊,把几座建筑串联起来,使得物流在地下往来运输,与地面的人流,车流不交叉,很好地解决了一直令决策者头疼的物流问题(见图2)。
图 2 院区轴线走向图
空间秩序方面,南侧入口处的外科大楼是医院的主要形象,拆除老旧的2层原门诊楼后,形成了较为开敞的院前广场,穿过门诊楼后,新建的放疗医技综合楼和原有的内科楼,三座高层建筑围合出一个内聚型的景观空间,主要医疗功能围绕该庭院组织,“品”字形的格局,庄重大方,原有的院区纵向轴线得以保留,空间大开大合,秩序井然,有山西传统民居进院子的感觉。“品”字形的格局也最大程度上消除了三个高层建筑之间的互相遮挡,最大程度的争取了采光和通风条件( 见图3) 。
图3 建筑平面图
从医疗流程方面也使得原有相对混乱和交叉的各种流线得以重塑,门诊外科大楼包括急诊单元,在就诊流程的最前面,医技楼位于整个院区和就医流程的中间,方便门急诊、住院各个医疗部门的使用。副轴线的使用,高效地连接起每个医疗单元,医疗就诊流程更为合理,病患、家属、医务人员不用再栉风沐雨,爬上推下的行动,极大地提高了就医效率和感受(见图4)。
图4 医疗街实景图
规划中景观环境的考量是本次设计的重点,重点强调医院文脉,门诊广场、中心花园,后区景观,层层递进,从动到静,从硬质铺地到软化地面再到绿化庭院,病患的感受也会越来越轻松,开阖有致的景观空间是对医疗流程重筑的重要补充和完善(如图5所示)。
图 5 景观空间效果图
建筑设计
山西省放疗医技综合楼的使用功能为医技综合检查和放疗等。本工程地上19层,1层层高5.1m,2层、3层层高4.2m,4层层高裙房部分6m,高层部分层高4.2m,设备层层高2.2m,标准层层高3.6m,顶层层高3.6m,总高度为74.5m。地下两层,地下2层层高4.5m,地下1层层高5.4m。
建筑平面设计。
功能分区、平面布局和建筑组成(见图6) 。
图6 平面叠合图
平面设计贯彻“枝状生长式”空间的设计概念,适应医院复杂的功能系统,使医院空间获得紧凑的功能、优良的通风采光,利用南北向“医院街”的简明性实现内部空间的易识别性,并形成整体交通核心。各功能区按资源共享的原则,根据医疗流程设计为既相互独立,又紧凑联系的整体。
地下2层平面由人防、大型停车库、冷冻机房、消防水泵房等功能用房组成。
地下1层布置了医疗设备用房、营养厨房、餐厅和大型停车场,以及满足大楼使用的变配电中心、停车库等。病房用餐靠营养餐配送,医生和家属用餐在地下1层,方便快捷。
1层通过布置大型医疗街的公共联系通道组织医技的各功能区,为患者创造了开敞、明亮的公共空间体系。医技区1层布置CT,MIR科,介入治疗科,放射科三个科室。三个科室分别有各自独立的候诊区域,方便门诊和住院病人的使用。
2层医技区布置了超声中心、综合功能检查中心和内镜中心、药剂科等。通过连廊还可直接到达相关的住院病房, 从而形成门诊、医技、住院相结合的诊疗中心模式。三个住院楼通过2层的空中连廊相互紧密联系。
3层医技区布置了医学检验中心、病理科等。
4层布置了手术部。住院区的病人可以通过公共等候区进入手术室。手术区中部设置了医生办公区,两侧分别设置不同等级的手术室,并按严格的洁污等级设计,每间手术室两侧分别与清洁大厅及器械回收廊相连。消毒后的器械由专用洁梯送回无菌库存储。
4层还布置学术交流中心,为阶梯式报告厅形式。
5层~19层住院部的布置。各个交通和所连接的住院科室可以方便的使用与其联系最紧密的医技治疗部门和门诊空间, 这不仅仅是对患者最大的便利,同时也体现出对长期辛苦工作在医院的医护工作人员的人文关怀。
自然通风、日照、采光及相关节能设计也是衡量建筑设计作品优劣的重要参数。住院楼设置了完备的医患流线、洁污流线系统,其独立的污物电梯与病人电梯、医生电梯分离,并设置独立的病患通道与医护通道。
造型构思
建筑造型以简洁、清晰的现代形象表达现代综合医院的内涵,力求打破传统医院冷峻的传统形象,赋予山西省肿瘤医院新意义,形成轻快、活泼而富有标志性的形象特色。建筑形象强调整体感和节奏感,并注重第五立面的设计。其灰色石材的运用使得其现代造型大方得体,错动搭接形象的病房楼形成了主体的识别性,建成后将成为山西省肿瘤医院的标志性景观。
目前,山西省肿瘤医院放疗医技综合楼已经投入使用,并且各个护理单元已经全部满员运行,便利高效。尤其是医院街的使用,方便了三个主要的高层医疗楼座的联系,使得就医流程方便快捷,受到病患、家属、医护人员、管理人员的一致好评。
来源:山西建筑,有改动
作者:赵强、崔磊、杨光,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陈一峰建筑设计工作室
筑医台资讯编辑出品
END
长按二维码获取文章授权
点击图片了解大会详情
点击图片了解各微信群及加入方式
更多优秀投稿文章
小贴士
意犹未尽?
在后台回复数字“ 5”获取更多干货指尖体验:
在后台回复“ APP”下载筑医台客户端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