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乡土建筑,也许你首先会想起,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王澍,或者是“豆浆大叔”张永和、工程院院士崔恺。但今天要讲的是被西方人写入建筑史的同济大学教授葛如亮。
葛先生与习习山庄
葛如亮,1926年出生于浙江奉化,是80年代同济大学的建筑学教授,师从梁思成、林徽因,更是为数不多被西方人编入建筑史的中国建筑师之一。
梁思成和林徽因
葛老先生在体育建筑和乡土建筑领域都颇有建树,他主持设计的体育建筑包括:国家体育中心,上海黄浦、浙江新安江、济南、唐山、郑州、长春、淮阴、桂林等一大批体育馆和体育中心,是最早提出为在中国召开奥运会作准备工程的设计学者。
1986年的国家体育中心
致敬经典建筑:习习山庄
在80年代短短10年间,葛老先生参与设计规划了22个风景乡土建筑,其中最经典的就是习习山庄。
习习山庄鸟瞰
习习山庄位于浙江建德市石屏乡灵栖胜境风景区内,灵栖胜景是一个喀斯特溶洞景区,它曾经是86版《西游记》拍摄取景地。景区有个清风洞,而习习山庄就设计在清风洞的入口处。
习习山庄的“习习”取“习习凉风”之意,葛老在设计时希望能够把溶洞里的凉风,通过地道引入到整个建筑里面,使所有的房间温度能够常年保持在17度。
清风洞坐北朝南,本可以设计一条正对的游步道。可习习山庄的山门却转而向东,与上山流线形成L形转折。设计上小小的变化,使山门内外,饶有生趣。
沿着规划好的石阶徐徐向上,习习山庄掩映在浓荫之中,就像一个普通山里人家一样,非常低调朴素。
进入山门,一个比较宽扁的走廊,中间部分凸出去的屋顶,将这个空间分成了三段。游客在进门的时候就会看到亮的、暗的、亮的,三组明暗空间节奏的变化。
地面上无一丝绿化,与山外的葱郁幽宓强烈对比。葛老先生借意蘅芜,让人猛然沉静。幽暗的青石板、低矮的挡土墙、深远的挑檐,使整个环境氛围显得谦逊而神秘。
拾级而上,光从空隙旁漏进来,整个空间瞬间生动起来。从山庄门到入洞口,葛如亮先生做了七次完全直角的转折。每当你觉得无路可走的时候,一转身又别有洞天。
长22.8米的“长尾巴屋顶”,是习习山庄的标志性符号。长长的坡廊,上宽下窄,顺着山势从高处急泻而下。
坡屋顶下的长廊,有三块天然的岩石,被葛老有机地组织到空间里,建筑、山石、自然相互依仗,天然去矫饰,自然而不做作。
顺着长廊进入庭院和室内,精巧的院落,迥异的窗洞,不但包容了西方建筑中几何学、透视学手法,而且具有传统乡土气息,更体现了设计者对于自然的态度。
致敬匠人精神:技术与艺术
习习山庄在细节方面有许多它独特的地方,比如葛如亮先生创造的构造做法“灵栖砌法”,受蒙特里安抽象画影响,葛老先生将这三种颜色拼成抽象的墙面,现代又不失自然之趣。
靠着山脚1米高的石墙,中间一段外向推出0.6米,形成了一个小的挑台,让光从侧缝旁漏进来,再加上裸露的梁柱,使整个空间变得生动起来。
葛如亮先生非常重视习习山庄建筑与周边环境的融合,巧妙地利用原有的山石结构。左侧山石作为二层楼板的天然支撑,并暴露在二层空间中,右侧宝塔状独石也被保留下来,引导人的流线向东折入。
构造方面,有许多模仿木材的构件,如裸露的梁柱、屋檐的檩条、地面铺板等。既保留了传统木结构建筑的韵味,又使得现代材料的耐久性得到很好的发挥。
在屋檐、天井、窗户、门洞、台阶、花坛等细节方面,习习山庄也明显的与众不同,例如花台架于踢脚之上露出墙面,台阶两边支撑中部挑空,整体显得不那么笨重。
有生命力的屋檐
有生命力的天井
长条形窗洞与护栏
凸型的门框
中部架空的台阶
不论山门与游步道的转折,亦或是随处可见的两两相照,以及精致的细部构造,葛如亮先生想让每一个即将进入清风洞的人,都充满无限希冀和期待。
出生于浙江奉化的葛如亮先生,在他最后10年的创作旺盛期,大部分作品都在浙江。对先生来说,对故乡山水的热爱、归依,一如对中国营造传统的态度。
《中国建筑现代之路》指出:“习习山庄”对中国现代乡土建筑有代表意义。世界建筑权威刊物意大利《空间与社会》杂志专门介绍,引发国外建筑师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1988年英国修订出版的《世界建筑史册》中也载入了葛如亮参与或主持的建筑设计。
1989年,63岁的葛老在上海英年辞世。清风洞前的习习山庄,不仅是中国现代建筑的经典代表作,更是一代建筑师的情感归宿。
(来源:桃花源迹)
(二次编辑:设计酱(ishejijiang) - 设计师交流平台)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