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韩莹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黏膜科
口腔黏膜白斑病是常见的口腔黏膜潜在恶性疾病,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措施。定期复查以早期发现可疑癌变的病损是目前国内外较为公认的手段。而光动力技术的引入及发展为白斑患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曙光。
1
什么是口腔黏膜白斑病?可能的诱因有哪些?
口腔黏膜白斑病是发生于口腔黏膜,以白色病损为主的损害,不能被擦去,临床和组织病理学上不能诊断为其他可定义的损害,属于口腔潜在恶性疾患。国外流行病学数据显示,其患病率因调查人群不同从不足1%至大于5%不等。
北京地区曾于21世纪初对本市2018人进行流行病学筛查,结果发现口腔黏膜白斑的患病率为4.7%。口腔黏膜白斑癌变率为3%~5%,而口腔癌5年生存率仅为50%~60%,这不仅为患者个体带来巨大创伤,更是全社会的医学及经济学负担。
口腔黏膜白斑病的发病原因尚不清楚。其可能诱因包括吸烟、饮酒、口腔念珠菌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遗传因素、维生素缺乏等;此外,微循环障碍与白斑的发生发展也有一定关系。
2
口腔黏膜白斑病恶变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临床上出现以下情况时,白斑更容易发生恶变。
临床表现为非均质型的白斑。非均质型白斑包括:溃疡型白斑、疣状白斑及颗粒型白斑(图1)。
图1 白斑的临床表现 A 均质型白斑; B 溃疡型白斑; C 疣状白斑; D 颗粒型白斑
病理表现存在异常增生。异常增生以其严重程度可分为轻、中、重度异常增生(图2)。随着严重程度的增加,白斑恶变的风险也随之增加。
图2 白斑的病理表现 A上皮单纯增生;B 上皮中度异常增生
发生于舌缘、舌腹、口底及口角联合区的白斑更容易恶变。
伴有微生物感染的白斑更容易恶变。白斑的发生可能与口腔念珠菌及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相关,同时这些微生物的存在也容易诱发白斑癌变。
病程越长越容易癌变。
不吸烟者,尤其是不吸烟的女性患者更容易发生恶变。因这类患者更难找到及去除诱因,所以导致疾病持续进展。
面积越大的白斑越容易发生恶变。
3
口腔黏膜白斑病有哪些治疗方法?
口腔黏膜白斑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单纯增生,轻度、中度异常增生的白斑患者以定期复查为主,如病情进展,可疑恶变时再次行病理检查甚至手术治疗;重度异常增生可以选择手术切除。
手术切除是目前比较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但对于恶变风险不高、面积大的白斑,手术切除的创伤较大,术后可有瘢痕形成,有时还需要全麻甚至植皮,对患者的口腔功能有一定影响,如出现张口受限等。还有学者认为过于频繁的手术切除可能诱发白斑恶变。
此外,口腔黏膜白斑病还可采用药物治疗。常选用的辅助药物有胡萝卜素及类胡萝卜素,如β胡萝卜素、番茄红素等。但从循证医学的角度来看,对于白斑,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
激光切除及冷冻治疗也是口腔白斑病的一种治疗手段。优点是其较手术切除更加微创,可以用于治疗不适合手术切除的白斑;缺点是这些治疗方法不能调动机体免疫反应,同时也不具有选择性针对异常增生细胞的特性。
但是,无论采用哪种治疗手段,都不能有效阻止白斑的复发。
4
什么是光动力治疗?
光动力疗法(Photo Dynamic Therapy, PDT)于20世纪70年代末问世,是一种针对增生性病变组织的选择性治疗新技术。PDT是指在光敏剂参与下,在光的作用下,有机体细胞或生物分子发生机能或形态变化,严重时细胞发生损伤和坏死的技术。
PDT治疗目前最常用的是二代光敏剂,5-氨基酮戊酸盐酸盐(商品名艾拉,ALA),它是一种体内合成血红蛋白的前体物。外用时可以很容易渗透至皮肤及黏膜组织中,被增生活跃的细胞大量吸收,其吸收量为正常细胞的几倍至十几倍。大量吸收光敏剂的细胞,在经过特定波长的红光照射后即产生大量活性氧,从而杀死增生活跃的细胞。与ALA配合的,光源波长为630~640 nm的红色光,即可见光,不存在辐射等副作用。
目前光动力疗法已经在皮肤科、妇科及泌尿外科等广泛开展。主要用于治疗皮肤癌前病变、皮肤原位癌、外阴白斑、膀胱癌等。同时因其兼具抗感染特性及调节的免疫作用,也是目前治疗痤疮及生殖器尖锐湿疣的首选疗法。PDT在国外用于口腔黏膜白斑病治疗已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在我国,PDT治疗用于口腔领域也有20余年历史,但其主要应用于血管瘤的治疗,极少用于口腔黏膜白斑的治疗。
5
口腔黏膜白斑病的光动力治疗现状如何?
近年来,国外有诸多报道PDT用于口腔黏膜白斑的治疗,其有效率约88%以上,最长随访时间2年,发现其治疗后复发率较低;甚至有报道应用PDT治疗口腔原位癌。
基于PDT的治疗原理,其较激光、冷冻等方法更具有靶向性、微创性等特性,因而更能有效减少白斑的复发。
截至目前,我院已经累计使用PDT治疗50余例口腔黏膜白斑患者,其总有效率为90%以上(图3为4例PDT治疗病例)。其中包括白斑伴异常增生的黏膜白斑,随访至今,最长随访12个月,临床观察病情稳定。
图3 4例经PDT治疗口腔黏膜白斑病例的治疗前(左图)及治疗后(右图)对比
6
光动力疗法治疗口腔黏膜白斑存在哪些风险与挑战?
PDT治疗创伤很小,也不会形成瘢痕。患者术前无需特殊准备,光敏剂采用病损局部外敷用药,术后无需避光,光照时可选择局部浸润麻醉或表面麻醉。术后因异常细胞被杀死,照射局部常常会出现表浅溃疡面,此时可常规采用治疗溃疡的外用药物,照射部位的溃疡一般1~2周可愈合。因此,相对于其他治疗手段,PDT治疗口腔白斑病患者更易于耐受,临床效果较为显著,PDT为口腔白斑病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选择。
尽管如此,口腔黏膜白斑的PDT治疗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及挑战。首先,口腔环境的特殊性给光敏剂的敷用带来挑战。口腔中唾液不断分泌,同时唇颊舌等组织运动频繁,这都为外用光敏剂的有效使用带来困难;而同时局部敷用光敏剂要2小时左右才能充分吸收,这直接影响到治疗效果。此外,口腔某些特殊部位的白斑及自控力较差的人群无法采用PDT治疗。
目前PDT在口腔领域应用时间尚短,治疗流程及方法等尚待进一步改进或标准化,同时也需要更长时间的随访观察。
光动力治疗为口腔黏膜白斑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可以说为口腔白斑病的的治疗带来新的曙光。对于该技术治疗口腔白斑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临床上仍需扩大样本量,长期观察,以形成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规范的诊治流程,以便未来在临床推广应用。同时也需要进一步不断深入探索,以理清该方法治疗白斑的机制。
作者简介
韩莹,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黏膜科主治医师,口腔医学博士,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黏膜病专委会青年委员。200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长期从事口腔黏膜病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研究方向为口腔黏膜癌前病变的物理治疗;口腔黏膜病大疱性疾病;艾滋病相关口腔黏膜病。参与多项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参与编译口腔黏膜病学专著《全身疾病在口腔黏膜的表征》一书。
来自《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口腔》
第136期第08~09版
★转载请获本公众平台许可
“发现口腔人的精彩,满足口腔人的需要!”
——《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口腔》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