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28日 南京——
明天周二阴天6~13℃
东风3~4级
“
今天我们来说说新街口
”
说到新街口,那在南京城绝对的是市中心,也有说新街口是“中华第一商圈”的,虽然是否“第一”,还有待考证,但新街口的喧嚣和繁华,已然驰名全国,犹如王府井之于北京,南京路之于上海。
繁华的南京新街口。(此图来自网络)
新街口也曾有过多个“街口”,比如“土街口”和“下街口”。土街口是现在新街口的前身。
一直到上世纪20年代,“土街口”这个地名还保留,大致相当于现在中山东路和洪武北路、洪武路相交汇的那一个路口。
1903年老地图上的土街口(地图中间处)
1928年,为了筹备孙中山的奉安大典,南京市展开了相应的市政建设,“新街口”就是在这一拨建设中应运而生的。从鼓楼往南延伸,拐一个弯,向东延伸至中山门。这拐弯的地方,就是新街口广场的雏形。
因此现代意义上的“新街口”是1928年才出现的。
孙中山奉安大典老照片
最初光秃秃
从老照片上看,最初的新街口广场中间是光秃秃的,没有任何标志物,这一状况可能延续了多年。
大炸弹登场
上世纪三十年代,防空作战日益受到国民政府的重视。1937年左右,新街口广场正中央树立起一个高12米、直径2米,头朝下放置的大炸弹模型。炸弹的弹身上,用白漆写着号召市民防空抗日的标语。
这是新街口广场出现的第一个大型标志物。
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后,这个大炸弹模型被日军破坏。
日本人插木牌
南京被日军占领后,新街口广场中间曾经长期空置,从老照片上看,似乎被日本人插过类似于木牌的东西,这一局面持续到1942年。
“维新政府”的“塔”
不过,在1938年3月,梁鸿志等汉奸在南京拼凑成立所谓的“中华民国维新政府”后,新街口广场上曾经临时树过一个高高的塔形建筑,上面写着“拥护维新政府”的标语。
第一座孙中山铜像
1940年3月,汪伪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为了将自己装扮成孙中山先生的追随者,做贼心虚的汪精卫打起了放置在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内的孙中山铜像的主意。
从此,孙中山铜像成为南京新街口的地标,一直放置在新街口,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文革”期间,有造反派准备破坏新街口的孙中山铜像,周总理指示,将孙中山铜像放置到中山陵,先放在孝经鼎处,1985年又搬到藏经楼前。
这则铜像由孙中山的好友、日本友人梅屋庄吉捐赠,取孙中山向民众发表演讲的姿势。
“和平堡垒”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10月2日,南京人民在新街口举办仪式,庆祝开国。从当时留下的一张老照片看,新街口中心处搭建了一座高13米,象征和平力量的“和平堡垒”,堡垒上插满五星红旗,四面分别悬挂列宁、斯大林、毛泽东、朱德画像,北侧则是孙中山铜像。
宫灯式牌楼
1956年,新街口广场孙中山铜像后又建起一座宫灯式牌楼,高约九米,占地百余平方米。牌楼三面搭建成检阅台,从此每次大型群众运动,这里都是主会场。
再次光秃秃
新街口广场的宫灯式牌楼可能是在1970年代后半期被拆除的,从那时开始,一直到1989年,新街口广场中间没有什么标志性建筑物,最多只是一些临时性的可拆除雕塑。
三把金钥匙
1989年国庆前夕,空置了多年的新街口广场终于迎来了新雕塑——金钥匙,这组金钥匙雕塑共有“三把”。中间是银色圆球,寓意着南京人民将靠“科学、民主、法制”三件改革法宝,去打开现代化的大门,建设国际化大都市。
戴版孙中山铜像
1996年11月12日,新街口广场的雕塑再次被更换,这次换成了孙中山先生的铜像,但不是梅屋庄吉赠送的那一尊,而是由雕塑家戴广文雕塑、南京佛光艺术制像厂铸造的大型铜像。这座雕像含基座总高度11.12米,寓意着孙中山先生的诞辰之日11月12日。
“戴版孙中山铜像”在新街口一直被放置到2001年地铁修建,新街口广场拆除。先搬到了城北新门口的一个部队仓库里,半年后又被迁移到了浦口老山的一所军营里。 2010年,孙中山铜像重回新街口。
1996年孙中山铜像落成
孙中山铜像重新回到新街口(后图来自网络)。
从炸弹到梅屋庄吉版的孙中山铜像
从宫灯性牌楼到三把钥匙
再到用现代理念雕塑的孙中山铜像
新街口广场雕塑的演变
也仿佛在用另一种独特的方式记录着
南京这座城市的百年历史
时光带走了岁月
岁月成为了过去的时光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石头史记公众号,已获授权
并由南京味道重新编辑整理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