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复故居花厅中,一座严复铜像静立其间。(新华社记者尚昊摄)
新华社福州12月12日新媒体专电(记者尚昊 许雪毅)走进福州市三坊七巷,如果你不跟着熙熙攘攘的人潮在南后街上逗留,而是转入东侧有些僻静的郎官巷,就能看到一座占地600多平方米的院落,门上匾额书写四个鎏金大字——“严复故居”。
这是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严复落叶归根的所在,是福建省重要涉台文物。经过半年多闭馆提升改造,于今年12月1日试开馆。
严复有五子四女,还在世的直系亲属大多在台湾,留下近百年沧桑的故居,无声诉说着一个家族跨越两岸的情怀。
宽广的天井、清式规制的结构、仿西方建筑纹饰的栏杆……这座2006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房屋,呈现了中国传统民居与西方建筑风格的“无缝对接”,一如严复中西合璧的人生基调。
严复像。(新华社图片)
熟悉中国近代史的人都知道“严复”二字的分量。《天演论》、京师大学堂、“信、达、雅”的翻译标准……谈到严复,这是大多数人常用的标签。但很少人知道,他一生曾多次和台湾有过交集。
走进故居主落,厅堂高敞,一副对联“有王者兴必来取法,虽圣人起不易吾言”悬挂正中,显示着严复在岁月流转中沉淀的智慧。几经修缮和布置,主落两侧如今已被辟为展厅,图文并茂地向观众介绍这位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
展览之中,一幅肖像格外引人注目,那是青年时代的严复,目光如炬,意气风发。1871年从福州船政学堂毕业后,这位年轻人登上水师军舰,巡航沿海,开始与台湾“结缘”。
“1874年,日本侵略台湾,严复随船政大臣沈葆桢前往台湾调查测量,为台湾海岸版图的界定作出历史性贡献。”福建省严复学术研究会副会长严以振说。
“测量台东旗后各海口……历时一月有余……绘图以归。”——那一年,严复20岁。
严复故居主落,这里已被辟为展厅,用以向观众介绍严复。(新华社记者尚昊摄)
驱除日本侵略者、保卫台湾,这是严复的夙愿。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台湾被迫割让,令他极感屈辱和激愤,忍不住在翻译和著述中发出“呐喊”。当时身处华北的严复以笔杆为武器,间接投入反割台的斗争中。“能群保种”——这是面对台湾被割让、中华民族危亡时严复的回答。他在报纸上高呼“人之贵于禽兽”就在于“能群”,激励国人增强团结、共同抗敌。
严复去世迄今已95年,但仍在海峡两岸同胞心中拥有跨世纪的影响力。“希望严复先生的思想遗产,能够促进两岸和谐互动,建立两岸的思想共识。”台湾“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黄克武说。
严复是一位有着两岸情怀的赤子,而谈及严复与台湾的关联,居住在郎官巷的“老福州”们最常聊起的还是严复与亲家台湾“板桥林”家族的往事。
1918年,严复抱病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福州,目的是给最钟爱的三儿子严琥操办婚礼。儿媳妇是“板桥林”家族的小姐林慕兰。当时,“板桥林”居于城内的杨桥巷。为了使林慕兰离娘家近一些,严复迁居城内郎官巷,便有了今日的这座故居。
1993年4月,辜振甫(前排左)与严倬云(中排左三)参加汪辜会谈。(新华社图片)
走过严复故居的回廊,踏出一扇小门便是花厅。一座严复半身铜像静静立于其间,仿佛时光穿越。
从1920年底迁回福州到1921年病逝,严复在此居住时间不长,但这里多次出现在他晚年的诗文中。他在给友人信札中提到“还乡后,坐卧一小楼,看云听雨之外,有兴时,稍稍临池遣日。”
严琥与林慕兰的两岸姻缘,使得严复子孙后裔跨越海峡枝繁叶茂。如今,以“严复家族”为主题的展览在花厅呈现,详细介绍了其中的一段段往事。“震旦方沉陆,何年得解悬?太平如有象,莫忘告重泉。”——在长孙严侨出生之际,晚年的严复仿效陆游的《示儿》写下了这些诗句。
严复的赤子情怀为严侨所继承。1950年,带着“为了给国家带来一个新的远景”的期望,严侨来到台湾,虽然后来被当局以“匪谍”为名关押在绿岛8年,却始终不改信念和坚持。1974年,严侨抱着“想回大陆去”而不得的遗憾辞世,后被追认为烈士。
严复在台湾的孙女严倬云为两岸民众所熟知。开办孤儿院、创立医院、帮助贫病残障……作为台湾妇女界领袖人物,严倬云热心社会公益,积极推动两岸妇女界的交流与合作。严倬云的丈夫辜振甫曾任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与汪道涵先生一道留下了“汪辜会谈”这一在两岸关系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页。
位于福州市郎官巷的严复故居。(新华社记者尚昊摄)
严复的长孙女严倚云则追随祖父步伐,一生致力于为中西文化搭桥;孙女严停云,出版20多部文学作品,以文字的力量促进两岸互相理解;严复的孙女婿叶明勋在抗战胜利后以“中央社”台湾特派员的身份,第一个向全球发布台湾光复的新闻……严复家族的后人们活跃在各自领域,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
“我总觉得严氏一门,正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好的家传资料。”台湾作家李敖曾有这样的评价。
在福州市,同郎官巷严复故居一起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还有位于福州南郊阳岐村的严复祖居和严复墓。这是严复的后人们跨越海峡、寻根祭拜之地。
出生于1854年的严复曾担任过上海复旦公学校长、北京大学首任校长等。严复一生长期在外,很少回故乡阳岐,但他对东海之滨的故土念念不忘,晚年写下《怀阳岐》抒发乡愁,并最终卖掉在北京和天津的住宅,迁回福州。
如今,新修建的严复纪念馆和严复公园也在阳岐村落成并对公众开放,静静讲述着严复及其家族的往事。
“严氏宗亲居于海峡两岸,近年来彼此的交流越来越多。”严复纪念馆馆长、严复宗亲严孝鹏说,“两岸严复后人的心始终在一起,希望携手为两岸和平统一尽一份力量。”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