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农网讯 大雪时节,风起云飞。余姚河姆渡镇的田野上,成片的茭白叶随风起舞,宛若千重波浪。镇农办高级农艺师郑春龙顺手掰下一支茭白,剥去外壳,像吃水果一样津津有味地吃起来。他说:“这里的茭白采用无公害种植技术种植,肉质细嫩,带有甜味,尽管放心生食。”
千百年来,这个位于余姚东部的小镇,因古老的河姆渡文化名扬天下。如今,生态种植的优质茭白,正在成为当地人的另一项“资本”。
茭白因生长于水泽汀田,出落得洁白如玉、鲜嫩水灵,故而有“美人腿”别称。早在十多年前,河姆渡镇的茭白因个头大、肉质嫩、品质优,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中国茭白之乡”。目前,全镇茭白复种面积达2.5万亩,种植户占全镇总户数的70%,茭白成为该镇的主导产业,产值占全镇农业总产值的一半左右。
“近几年,镇里引导农民走农业产业化之路,着力打造优质、高产、高效茭白种植基地,探索无公害立体生态种养模式,邀请省市农科院专家前来传授农技,全力做好茭农增收增效服务工作。”镇党委书记严文渊说。
作为全省首批优质高效农业示范基地,河姆渡茭白基地于2013年便取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书。在茭白种植过程中,该镇成功探索茭白田套养甲鱼、茭鸭共育等生态种养模式,用甲鱼、鸭子吃掉福寿螺等害虫,在种养过程中禁止喷施农药,而甲鱼、鸭子排出的粪便,则成为田间的有机肥,由此形成农业生态产业链。
目前,全镇茭白田套养甲鱼面积已经超过2000亩,茭鸭共育面积1000余亩。小泾浦村养殖户钱爱忠,从2004年开始茭白田套养甲鱼试验,现在种养规模扩大到100亩,平均每亩放养甲鱼100余只,每亩可增收5000元,全村40余户养殖户纷纷仿效。据钱爱忠介绍,每亩茭白田套养的甲鱼,一天需要消耗5公斤福寿螺,100亩茭白田每年可消灭福寿螺7万公斤,这种生物防治法不仅提高土地产出率,还有效控制福寿螺对农业生产的危害。
行走在田埂上,郑春龙指着频振式杀虫灯说,为确保茭白绿色无公害,镇农办在茭白田安装了200盏杀虫灯和1000余个诱捕器。这些被称为“茭白卫士”的诱捕器,向雄性二化螟害虫释放诱惑剂,使其被吸引触灯而亡。镇里还组建了一支专业植保队,向茭农普及推广生物农药。
在余姚市欣农兔业有限公司三楼饲养车间,一只只活蹦乱跳的獭兔正在食用青饲料。公司总经理翁晓琴说,在环保部门和科研单位支持下,公司把优质茭白草加工成獭兔饲料,或烧成生物颗粒炭棒出口国外,用作干燥和杀菌消毒等,用处广泛。
镇农办还计划将茭白秸秆用来培育食用菌菇,作为冬季雷笋越冬覆盖物、奶牛饲料等,同时希望有条件的企业或手工作坊,利用茭白叶创意加工成各类图案和造型的手工艺品——草帽、果篮、工艺台灯、乡情工艺壁画等,努力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在食品安全备受重视的当下,河姆渡镇的生态茭白备受市场青睐。车水马龙的省道古乍线旁,在省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河姆渡茭白专业合作社加工车间,人头攒动,一派繁忙。合作社负责人王坚军介绍,这是一家集保鲜、收购、加工包装为一体的综合服务体,现有社员30余户,今年8月,合作社在天猫商城开设网店,销售茭白干、年糕、甲鱼等农产品,今年产值有望达800万元,“现在只需4名客服人员,通过电脑、电话就能解决销售问题,生意十分红火。”
据初步统计,该镇茭白今年总产量突破1亿公斤大关,亩均效益达1万余元,总产值达2.7亿元,茭白种植户平均收入3万余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