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刀手爱德华》剧照
哥特,总是和中世纪联系在一起。夹在西方两大文明高峰古希腊罗马与文艺复兴之间的中世纪,受教会严格控制,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被人们称为“黑暗时代”。今天,褪去教会的阴影之后,中世纪艺术中神秘、黑暗、恐怖的部分重新激发了人们的兴趣,有浓浓中世纪氛围的“哥特电影”也为人们创造着一个个黑暗的虚构世界。
说起哥特电影,不能不提蒂姆·波顿:从《剪刀手爱德华》、《断头谷》,到《僵尸新娘》、《圣诞惊魂夜》,再到今天的《佩小姐的奇幻城堡》,他的电影中总是弥漫一股浓浓的暗黑哥特气息。同样称为“哥特”,他的电影和哥特式建筑有什么共通之处?我们先从中世纪哥特教堂说起。
▲YTI - 科隆大教堂 1900
浮夸的高尖顶冲破天际对于试图复兴古典希腊文化、重视庄严与秩序的文艺复兴人来说,来自北方蛮族的哥特式建筑里高耸入云的尖顶简直是个笑话。这种极尽浮夸的形式对经典建筑的颠覆,就像是幻想式文学、电影对现实世界的颠覆一样。曾统治欧洲的罗马式建筑端庄稳重:
▲意大利 比萨主教座堂(Pisa Cathedral) 1092 年落成
但“哥特式”建筑出现后,稳重感全然不见,每一个尖顶都像是要刺入云霄,指引着中世纪的人们与神灵的交流。
▲意大利 米兰大教堂(Duomo di Milano)始建于1386年,1960年完工
从客观上来说,这是建筑结构发生变化的结果。以往的罗马式建筑主要以厚实的外墙承重,为了建筑的坚固,外墙开窗很小;而哥特建筑采用一种“肋架”式结构,用一种符合力学原理的“骨架”作为建筑的整体构架,所以给了建筑外形更多的舒展空间。
▲法国 布尔日主教座堂
同样在这个框架式结构之下,出现了“飞扶壁”,让以往笨重的建筑显得更加灵动。而所有这些对于“正统”的文艺复兴人来说,都只是“无厘头的技术游戏”。
▲飞扶壁结构图
▲法国亚眠主教座堂外的飞扶壁
但是不能否认的是,这种“技术游戏”却带来了新的感官效果——人们看着这种尖锐突兀的建筑会感受到一种难以捉摸的怪异气息。所以当文学、电影中需要渲染这种神秘气氛时,这种有宗教气息的浮夸建筑就出现了。比如在《剪刀手爱德华》的化妆品推销员在汽车后视镜中发现了这座似乎不属于现实世界的城堡:
▲《剪刀手爱德华》剧照
再如出现在《爱丽丝梦游仙境》中的红心皇后的城堡:
▲《爱丽丝梦游仙境》剧照
或者直接用“城堡”命名的电影《佩小姐的奇幻城堡》:
▲《佩小姐的奇幻城堡》剧照
城堡对于哥特电影来说,就是一层保护伞。只要是发生在城堡里的事,很自然的就会被打上诡异、黑暗等等标签,可以说这都要拜中世纪和哥特式建筑所赐了。神圣之光眷顾世人其实与高耸的外形相比,哥特式教堂的神秘感更多源于彩绘玻璃窗。
▲法国沙特尔大教堂彩绘玻璃窗
同样由于“肋架”结构分散受力,不再作为主要承重的外墙就有了更多的延展空间,可以最大限度地增加开窗面积。所以在罗马教堂中已经崭露头角的彩绘玻璃窗,此时可以完全舒展自己。
▲完全由玻璃和框架组成的法国圣礼拜堂
阳光斜射进来之后,整个教堂都沐浴在圣光之中,于是人们在这种神秘气氛中,很自然地感受到神对世人的眷顾。
▲德国科隆大教堂彩绘玻璃窗
窗子、光在无形中影响着人们的心境。如果彩绘玻璃窗能给人神明的温暖,那《理发师陶德》里的这扇苍白的阁楼窗子,就加重了这对变态夫妻的阴森之感。
▲《理发师陶德》剧照
现实中的异世界神秘的光、刺向天空的尖顶,这座建筑是教徒与神明连接的窗口,告诉人们在现实中还有另一个神明世界存在。于是在文学、电影中,在哥特城堡的庇护下,吸血鬼、幽灵、女巫、异形人,似乎也是真实存在的事物。
▲法国沙特尔大教堂彩绘玻璃窗
《剪刀手爱德华》中没有吸血鬼,但是科学家创造了一个具有剪刀手的机器人爱德华。他住在山上的城堡中,通过一个契机,来到现实世界中。
▲《剪刀手爱德华》剧照
▲《剪刀手爱德华》剧照
《圣诞夜惊魂》中一群鬼怪生活在万圣镇中:
▲《圣诞夜惊魂》剧照
而在《佩小姐的奇幻城堡》中,一群拥有奇怪能力的人住在城堡中,创造出一个神秘的黑暗世界。
不管是蒂姆·波顿的哥特电影,还是来自中世纪的哥特建筑,都是一种对现实世界的逃离。不同的是,一个逃往魔幻现实的世界,一个逃向神的庇护。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