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方程式E=mc?2;表明能量和物质本质上是息息相关的,两者基本上没有分别而且完全可以互换。这样的改变重新塑造了我们原本所认定的世界形象,抽走了我们踩在脚下习以为常的那张垫子——那个我们曾经认为自己牢牢踏著的坚实又稳固的基础。
怎么会这样呢?请回想一下,那些用牙签和保丽龙球做成的旧原子模型。在量子物理学出现之前,人们认为原子具有一个相对实质的原子核,伴随著一些较小、较不实体的东西,或位于其中,或围绕其上。我们以为,如果有足够精密的仪器,就可以测量(质量)和计算(数目)构成一个原子的次原子粒子,就像计算在草原上静静吃草的牛群一样。原子看起来就是由实体的东西组成的,不是吗?事实是,没有什么比量子模型更接近真理了:原子大部分是真空的;原子是能量。试著想一想,你生活中有形的一切都不是实体物质,相反的,它们全都是能量场或是「无」(能量)比「有」(粒子)还要多。
下图是牛顿古典版的原子模型,重点主要放在原子核那些实体上:
下图是量子理论的原子模型,原子的99.9999%都是能量,仅有0.0001%是物质,几乎可以成为一无所有:
下图是最真实的原子模型。事实上它真的“一无所有”,但却包含一切。
但只有这样,还不足以解释现实的本质。爱因斯坦等科学家还有个难题要解决:物质似乎不总是以同样的方式运作。当物理学家开始观察和测量原子的微小世界,他们发现在次原子层级, 原子的基本元素并不遵循宏观世界所遵守的古典物理学原理,其中包括可预测性、可重复性及一致性。
当传说中的苹果从树上掉落下来,朝地球的中心坠落,然后砸到牛顿的头,苹果的质量一直受到一定的力加速;但电子这种粒子的运动方式,却是不可预期且不寻常的。当电子与原子核相互作用,并向原子中心移动时,它获得和失去能量、显现和消失,而且看似同时出现在所有地 方,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
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是否真的以截然不同的规则运行呢?既然次原子粒子(比如电子)是构成自然界万物的基础元件,怎么可能它们自己受一套规则约束,但它们所构成的东西又遵守另一 套规则呢?在电子层级,科学家可以测量与能量相关的特性,比如波长、电压电位等。但这些粒子的质量是如此微乎其微,而且转瞬即逝,几乎等于不存在一样。
这就是次原子世界何以独一无二的原因。粒子不只拥有物理特 性,同时也具有能量特性。事实上,在次原子层级,物质的存在只是短暂现象,难以捉摸,不断显现又不断消失,既无空间也没有时间——从粒子(物质)转换成波(能量),反之亦然。但是,当粒子消失无踪时,它们去哪裡了呢?
让我们再回到用牙签和保丽龙球做成的老式原子模型。这个模型曾经让我们以为电子会绕行原子核,就像行星绕着太阳转一样。如果真是这样,我们是不是就可以精确地找出电子的位置呢?就某种意义而言,答案是肯定的,但理由不是我们所认为的那样。
量子物理学家发现,观测者在观察(或测量)组成原子的微小粒子时,会影响粒子的行为。量子实验显示,在无形的能量场里,电子存在于一个充满可能性或机率的无限矩阵中。只有当观察者的注意力集中于任何一个电子的任何位置时,这个电子才会出现。换句话说,一个粒子在我们观察它之前,都不能够出现在现实中(也就是我们所知的普通时空中)。
量子物理学称这种现象为「波函数塌陷」或「观察者效应」。我们现在明白,当观察者在寻找电子的那一刻,会改变了它的振动而呈现出某个固定的状态。根据这个发现,心灵和物质不能再被视为各自独立、不相干的两个部分,本质 上,两者是相关的,因为主观心态会造成客观物理世界裡可以测量到的变化。
在次原子层级,能量会回应你的正念专注力,变成实体的物质。如果你学会如何指挥观察者效应,学会塌陷机率的无限波动到你所要选择的现实,你的生活将会发生怎样的改变呢?你是否能更进一步观察到你所想要的人生是怎样的?
欲知后事,敬请期待明天小编的进一步揭秘。如果您喜欢这类型的文章,请关注我的公众号cjseo-net,我将每天为您分享一篇。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