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当当!我的书《72物候元气食单》终于出来了。
下面是我为书写的“序”,也是我想跟一直关注我的朋友们说的一些心里话,如果你曾对我有一点点意思,或者想知道书里有些什么鬼,可以先看看这个:
小时候夏天感冒时,
我妈就会煮一碗面,
趁热时撒上一把绿盈盈的新鲜荆芥。
基本上吃一碗这样的热汤面,
感冒就自己好了。
后来知道有个治感冒的方子,叫荆防败毒散,打头的就是荆芥,它是辛温解表的一味中药,很适合治疗暑热感冒。
在我的家乡,一过端午荆芥就像野草长得到处都是,女人们扯上两把就可以凉拌个小菜。
荆芥像薄荷,靠气味治愈,这气味也容易消散,不耐久煮,若是煮中药最好后下。而我家乡的吃法恰恰就是新鲜时凉拌、或烧好汤时最后撒上。
古人多么智慧,他们就用当下长出来的植物来治疗当下的时气病。
我们离自然越来越远,我们在家门口吃来自世界的食材和美食,却越来越不舒坦。
我记录的,就是这样一些来自祖辈的日常生活常识。我叫它“自然疗法”,但并不神秘,只是我们遗失了。
旧时腹泻,奶奶会把艾草烧成灰,然后用艾灰炒鸡蛋;
小孩子脾胃积食了,就做香脆的鸡内金焦馍当零食吃;
后来到陕北,发现那里也有祖传的健脾消积小零食:炒豆豆;
一种用小米磨成粉做的疙瘩,用黄土炒制,吃起来像饼干,却得了旺盛的“土气”,健脾功夫一流。
这些土得掉渣的东西和祖传的生活经验,随着老一辈的离去,越来越少被提起。
中国传统文化里,
医药和饮食是相通的,
日常即修行。
中医的祖师爷级人物伊尹,所作《汤液经法》,是中医方剂学的基础。
要知道,他还是一位治国良相,兼民间厨神。
他创立的“五味调和说”与“火候论”,既是调和药性,也是烹饪美味的通用法宝,甘、酸、苦、辛、咸,中国的传统饮食,原本就不只为填饱肚子,还是调和了五味的治愈美食。
那年惊蛰,
我建了“72物候元气生活”,
发了第一篇小稿,
开始守望物候变迁。
几年来,慢慢积攒了一些关注,没想到有那么多朋友愿与我共守这清寂淡和的旧生活。
我所记录的,
无论节气、物候、草木、菜蔬、还是自然疗法,
都是从我的角度觉得适合记录下来的东西,
它们可能平凡得只是路边你从来都不会注意到的小花,
但我也会告诉你:
它叫醡浆草,
它养到花盆里的样子很仙,
在潮汕乡下,老人家用它来煮水给小孩子清热气。
或者是土得掉渣的老食物,比如黑芝麻盐,老妈的奶奶教她做的,这种贫苦年代佐餐的玩意儿,竟然奇妙地将黑芝麻益肾的功效准确引入肾经,比黑芝麻糊的吃法功效强大多了。
虽然大街小巷的甜品店都在卖黑芝麻糊,但我只会告诉你,这种快没人吃的黑芝麻盐的做法,以及它有多香。
“物顺四时而为生长,人身之气血,亦顺四时而为升沉矣。”——《济阴纲目》
我就是想尝试着,用一个拙笨的触觉,跟随四时变化,来发掘草木之美,草木之用、与草木的能量……
每种食物,都是带着四季的信息进入身体的,与节令相和的食物,能帮助协调身体和自然之气的沟通,吃错了,信息就乱了。
若我们了解草木菜蔬、五谷杂粮、物候更迭,了解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升降沉浮,就容易活得自在,因为有关生命的所有秘密,都在这天地间啊!
愿这旧生活能滋养你的新世界。
▼
嗯,《72物候元气食单》,就是这样一本书,如果你曾经看过我写的其他东西,那么就是那样的……
一起上架的还有“清湿热泡脚粉”,前些日子广东天气晴好,山里新采新做的,药香浓郁。今天开始广东终于入冬成功,凄风冷雨爽爽哒,估计年后相当一段日子都采不了鲜药,有“脚”上问题的朋友可以先备上。
???
关注花花的服务号:元气生活,微信号:xiaxiaozheng72 ,进店领走它。
长按这个二维码3秒钟,会出现“识别图中二维码”,点击它也可以关注!已经关注的亲可以直接在那里购买。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