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市就是定期或者在固定地点买卖货物的市场。每个集市不但有当地土特产,还反应了很多民俗风貌。赶集是很多80后、70后的童年回忆。面对城市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集市被取缔或者消失。如何留住逐渐消失的大集风俗,是我们这座现代化城市值得思考的地方。
被誉为佛山最大的便民集市的兆东市场,年底已经被拆除。这里本是农民闲置菜品的交易市场,因为建立学校而被拆除。王师傅就是这个集市里的一员。以前,他在地里种的菜都拿到这个市场上来卖,因为蔬菜新鲜,价格便宜,所以卖的特别快,现在这里被拆除,王师傅的菜只能另想办法了。而修鞋匠刘师傅跟王师傅恰恰相反,现在人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修鞋的少了,生意不好干了,他说集市被取缔是早晚的事。但是,他又没有其他手艺,只能在大集上混饭吃,他说他已经搬了好几个集市了,他是问着集市的味儿,跟着大集搬家,大集到哪里,他就到哪里。还有许多跟他们同样经历的人,像卖鸡鱼、卖衣物等都是跟着集跑,这个集关了,就跑到下一个集市。
农村大集的特色就能反应出一个地方的风俗习惯。作为中国民间的一种传统经济,传统集市在中国人的生活当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或者城市周边的很多地方,传统集市的身影慢慢在消失。因为集市的时间每个地方都不一样,规模大小也不一样,但是照样还是有很多人愿意在集市上买东西,因为集市上的东西物美价廉,还可以讨价还价。在现在的城镇发展中,人与人的交流越来越少,但是集市这种规模,它减少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很多人还是喜欢集市的这种氛围。以前的集市主要是当地的村民,而现在空间挤压,城市和农村落差增大,老年人怀念,年轻人好奇,越来越多的城市人也去集市赶大集,给集市注入新的活力。
集市的存在有很多益处,但也有很多隐患,比如集市上的熟食,原材料不能保证;还有很多没有合格标识的小食品,还有一些衣服鞋等物体,都没有产地。集市的管理监督力量薄弱,真假产品、食品安全都存在隐患。特别是一些骗子,集市正好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平台,所以集市的消失也是有一定原因的。
集市不仅仅是村民购物的市场,它更是一个地区民俗风貌的反应,相关部门可以对大集进行推广,开发乡村旅游特色产品。推动乡村旅游,也能促进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和民俗传统的发扬。但是如果不改变,人民的消费水平提高,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它会跟不上城市的发展和时代潮流,就会被市场淘汰,就会慢慢淡出人民的视线。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