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是中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在明朝的粮食供应统计中,水稻占十分之七,居绝对优势。大、小麦、黍、稷等粮作物合在一起只占十分之三的比重。也就是说,中国绝大部分人口是依靠稻米来养活的,可见水稻对于中国的贡献。
古代插秧图(图源明代《三才图会》)
古代打稻图(图源明代《天工开物》)
古代稻米加工(图源明代《天工开物》)
古代稻米扬簸图
我国水稻主种植区分布图
大麦
小麦
黍
中国的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是稻作的起源地。在这里,历史上不仅有野生稻的记载,而且时至今日仍然有野生稻的分布,更为重要的是这里民发现了80余处的新石器时代的稻作遗存,时间从1万年前到4,5千年前不等,而且随着考古发现的深入,稻作遗存的数量还在增加,年代还有不断推前的趋势
野生稻保护区现存的野生稻
畲族原始水稻品种
1973年浙江余姚境内河姆渡遗址中发现储藏量逾120吨的稻谷,距今有7000年,且属人工栽培。
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早期的稻作技术比较原始,史书中把它概括为“火耕水耨”。所谓“火耕水耨”就是先用火把田中的杂草烧掉,然后再种上稻,当稻苗和杂草同时长出来的时候,便放进水去,由于在淹水的条件下,稻还能正常生长,而杂草却难以生存。这种稻作技术虽然原始,但却巧妙地运用了水稻不怕水淹的这一特性。
南宋绍兴年间画家楼俦创作了著名的《耕织图》各卷
古代水稻插秧场景模型
《康熙御制耕织图》中的水稻插秧
世代“火耕水耨”的旧时江南水稻种植区
古代描绘火耕水耨的图绘
唐宋以后,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南方人口的增加,火耕水耨便被精耕细作所代替。南方水田精耕细作技术主要包括以耕、耙、耖为主体的水田整地技术,以育秧移栽为主体的播种技术和以耘田、烤田为主的田间管理技术。
耕图
耙图
耖图
南方稻田和北方旱地相比,一般面积较小,原来的直辕犁使用起来就显得不灵活,于是在唐代出现了江东犁。江东犁是一种曲辕犁,它小巧灵活,能适应小块土地耕作时经常拐弯的需要。又如水稻是在水中生长,田面平整才能保持水深一致。为了平整田面,宋代出现了一种水田特有的农具“耖”。耖的出现,标志着南方水田整地技术的形成。
魏晋时期旱地耕作的直辕犁
曲辕犁
江东犁复原模型
左耙右耖
—————————未完待续
更多内容请关注公众号:自然计
引领
乡村现代化建设与规划
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
自然计
理念:
生物质与能源自立、自然农法与循环经济、流域管理之中医法则与栖居营造之风水万象是乡村基础设施生态化的重要路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是中华文明的精髓之一。
风土国际传媒支持 13511001695 01056545485
服务微信号:wei10828788/wanglan-86
关键词:创意乡村,乡村规划,乡村设计,乡村4.0,乡村现代化,农业现代化,乡村旅游,美丽乡村,特色小镇,休闲农庄,庄园,家庭农场,
本文源自网络,谢谢阅读,如需转载,请注明创意乡村。
阅读原文:https://m18510255123.blog.163.com/blog/static/268291075201711994537336/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