砗磲,乃是深海贝类,可以制成雕件、首饰等等,是藏传佛教将其列为七宝之一,也是身份地位的象征。近年来价格飞涨,收藏价值连年攀升。
关于颜色
砗磲颜色多样,壳的表面通常呈灰白色,壳的内面色白而有光泽,因白的独特,所以到明代宣德时期,颜色浓郁沉着、色调纯正、表面具温润光泽的珐琅器,特有的白称之为“砗磲色”。
对于砗磲而言,而奶白色是最常见的颜色,自然此类砗磲价格最为亲民,稍微稀有一点的,有纯白、红色、黄色等,像常说的血砗磲就是红色的,金丝砗磲是白黄相间,黄金砗磲为金黄色。不同颜色在原贝中的取材位置不同,且每种颜色占比不同,因此也就造成了价格差异。
金丝砗磲,牙白与棕黄相间,形成金色丝光和金色晕彩,金线位置正中、且金线粗细相近的串珠,数量稀少且难得,是非常难得的珍品。
黄金砗磲,又叫黄金料、太阳黄,在贝壳用于控制开合处。全黄料的产量不高,且十黄九裂,所以通常这类料子多作为珠子、手把件,鲜少有做成大件雕刻的。
血砗磲,多出自于黄岩岛,外表和内部都有红色的成分。是砗磲在几千年乃至上万年的埋藏过程中,矿物质逐渐渗透到砗磲的肌理形成的独特色泽,且就整个砗磲而言,仅有牙边的一小丢丢可能是红色,所以才越发难得和珍贵。
关于玉化
玉化砗磲产生,有两个必备条件:
一、 周边的环境,比如要埋在沙里,周边海域矿物质等。
二、 足够的时间,几十年或者上百年时间远远不够,甚至需要上千年乃至上万年,才能使其透出玉的光泽与润感。
玉化砗磲也分三六九等,其中逆光查看珠体如水般清透,白纹或肌理极淡甚至肉眼不可见,此类乃玉化砗磲中的极品;逆光查看珠体透光,色均匀,肉眼可见白纹或肌理,次之;至于有虫裂,根据虫裂的程度,等级依次递减。
关于造假
市面上的造假大体上分为两类,一种是试图以假乱真,一种是以次充好。
以假乱真中血砗磲首当其冲,比如,有商家说,“血砗磲就是万宝螺”,万宝螺是海螺,砗磲是贝类,完全是两个物种,怎能是相同的呢!
也有人号称番红砗磲是血砗磲,虽然,番红砗磲也是砗磲的一种,因外壳有红色的部分,被无良商家说成是血砗磲。可事实上,番红砗磲外表上的红色成分是虫黄藻等生物,一旦把藻类清洗掉,这些红色也就消失了!
以次充好的,会卖活体砗磲,活体砗磲层状结构明显,料子质地较脆,根本不适合雕刻和加工,而我们常常说的砗磲,都是针对化石砗磲。
关于价值
砗磲的原材料取得不易,所以异常珍贵,古代能拥有砗磲的人,不是位居高官要职,就是西藏密教高僧,寻常百姓家几乎难得一见。在服饰的等级规定繁复的清代,更是明文规定,“文、武六品官用砗磲”。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