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执行神舟七号载人飞行任务;
2012年6月,执行神舟九号载人飞行任务;
2016年10月-11月,执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
这一次,他打破了中国载人航天飞行的多项纪录,成为当前我国飞行次数最多、累计飞行时间最长的航天员。
“甘愿为祖国的载人航天事业奋斗终生”,这不仅仅是景海鹏加入航天员队伍时面向国旗许下的庄严承诺,更是所有航天员矢志不渝、忘我追求的可贵初心。
景海鹏正接受《航天员》杂志的采访
以下是采访内容节选:
◆《航天员》(以下简称《航》):您第三次执行飞天任务有什么感受?
◆ 景海鹏(以下简称景):感谢《航天员》杂志社,感谢一直以来关心我们的朋友们!当我再次看到浩瀚的太空,蓝色的大海、高山、沙漠、陆地尽收眼底,我不由地回想起了四年前甚至是八年前同样的时刻。
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是我第三次飞天,也是我飞得最高的一次。这次任务,对航天员的要求更高、挑战更大,但我们最终高标准完成了既定目标,圆满完成了任务。
其实说到执行任务的感受,我想到更多的是,我离下一次任务的距离还有多远,我该如何总结上次任务的宝贵经验,然后从零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到后续的训练任务当中去。
◆ 《航》:这次飞这么长时间,回到地面再适应重力的时候,是否觉得比以前更难一些?
◆景:是的,但我们会根据飞行时间的长短,适当调整这个适应过程。地面再适应包括生理上的适应和心理上的适应。
身体恢复方面,会根据国外的经验、国内的经验以及医生的专业经验给我们一个参考意见,再结合我的个人感受,这次地面恢复计划也进行了相应调整。比如上次执行完任务第二天、第三天我就在医生的指导下开始尝试步行,这次上天时间长,变成第三、四天才开始走;神九任务返回后,我第13天就开始尝试投篮和三步起跳等篮球基本动作,但这次任务时间比较长,我把这个点放在了第16天左右。
心理适应包括生活习惯等方面也是如此。我们在太空呆了33天,已经习惯了失重情况下的工作、生活,回到地球以后还是不太适应。比如回到地球以后,用水杯喝水,我会下意识地和在太空时一样,把它紧紧攥在手里,避免它四处乱飘——这种习惯在太空必不可少,比如在太空中维修时,维修工具没办法像在地面一样搁在桌子上,一定要攥在手里,否则一松手就飞了。
◆ 《航》:这次在太空中吃得怎么样?听说还有山西陈醋等个性化食品,能介绍一下吗?
◆景:在组合体生活30天,加上起飞返回一共33天时间,期间吃得挺好,荤素搭配各方面都很不错。这次的食谱很丰富,食谱是五天一个周期,做到了“五天之内不重样”。我们两个人都喜欢喝西红柿鸡蛋汤,不过喝完一次后,再想喝到就得等下个周期了。
在食谱的制定方面,这次也更凸显了“以人为本”的原则。上天之前在专家定的食谱基础上,我们也会根据我们自己的口味进行调整,基本是按照个性化的要求做的。食谱专家知道我是山西的,为了满足个性化的饮食需求,还特地增加了醋包。另外,我和陈冬都喜欢吃面食,面食的比重相对有所增加,但个性化食谱的前提是保证营养和能量供应。
◆ 《航》:在太空,人的口感、口味会和地面有差别吗?
◆景:我个人感觉口味变重了。在太空执行任务时,我比较喜欢吃麻辣花生,里面有辣椒,可以当零食吃,也当主食吃。回来后第一顿饭,妻子给我熬了鸡汤,我当时就觉得特别淡。在地面适应一段时间以后,口味就恢复正常了。
◆ 《航》:从天宫一号到天宫二号,“太空之家”有了哪些变化和改进?
◆景:天宫二号与天宫一号的大小尺寸是一模一样的。幸运的是,我是第一个进天宫一号的,也是第一个进天宫二号的,见证了从天宫一号到天宫二号的一系列改进。设备方面,从神十开始就把天宫一号的“地面”换成了硬质的地板了;整个布局方面,感觉也有很大的改进,色彩搭配比较人性化,还有好多logo,包括载人航天工程徽标、航天员中心徽标和中国航天的徽标,既是纪念,又是布置,有家的感觉;娱乐方面,第一次能观看视频,在天上能同步收看新闻联播,我们自己也带了移动音箱,蹬自行车时会边蹬边听。
景海鹏在为舱顶的蚕宝宝拍照
景海鹏在太空度过50岁生日
采访内容摘自《航天员》杂志2016年第六期——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特刊,如果想要了解航天员们更多的太空生活细节,那就抓紧订阅吧!
-END-
太空梦想∣《航天员》
普及载人航天知识
弘扬载人航天精神
传播载人航天文化
《航天员》杂志创刊于2005年10月,由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管、中国航天员中心主办、中国航天基金会支持、北京太空梦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运营,是面向航天界及广大航天爱好者的权威科普期刊。
微信名称:太空梦想
微 信 号:TKMX-HTY
投稿邮箱:astronautbjb@126.com
合作邮箱:bjtkmx@126.com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