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证家乡发展,品味安化生活 /
生活习俗,是一个地方文化的表现形式,而这个文化的核心,便是这个地方的宗教了。
从宗教信仰来看,安化的梅山人信奉原始宗教“梅山教”,“梅山教”,由于梅山文化没有文字记载,所以,今天对它的考查,便具有很大的难度,我们只能在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传说以及所流传下来的历史痕迹以及加上我们今天的逻辑推理组合而判断了;从总的范围来讲。梅山教应属于道教的范畴,是道教在中国西南部普及的两种简单形式之一——茅山教和梅山教。
它也应该具有系统的神、符、演、会和教义。但由于梅山地区的政治经济环境极不稳定,所以,它的存在形式就更加简化,具体讲,经常的表现形式就是巫师掌握的,包括法器、面具和符咒等,当然,由于不同的地区其生产习俗的不同,其表现形式和规模也略有不同,但总的开山教祖却是一个共同的,那就是无论上、中、下峒都是尊奉张五郎(再一次佐证了梅山祖先主流是楚国汉人的说法),又叫开山五郎,既是梅山祖师,又是梅山教的祖师。传说他是狩猎能手,又是开山修路的巧匠,抗击外侵的英雄。他长着一双反脚,双手倒立行走,飞禽走兽都听他的调令。
在过去,许多户人家曾将其雕像敬奉于神龛上,逢年过节,进山巡猎,抗击外敌之前,都要祭祀一番,且此习俗历千年不变,然而,我们今天能看到这位祖神的雕像,居然是一件雕刻极粗陋的、不足三十公分高的花岗岩石像,当看到这个梅山始祖神像的时候,我对梅山教的崇拜和神秘感也减少了许多,然而,当我想到;梅山所处的恶劣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不允许他们有肃穆的庙宇,高大的神像和正规的祭祀仪式,他们所崇拜的偶像实实在在就在他们的心中,是一樽比偶像高大得多、无处不在、和他们每一个人如影相随、并时刻保护着他们的神时,心中也就坦然了。他们出门时,要默默祈祷张五郎的名字,保佑他们不碰到山鬼猛兽,种上庄稼(主要是红薯和玉米),默默祷告张五郎,保佑不被野兽糟蹋,出远门更是要祈祷,保佑不碰到土匪和地痞,总之,他们把张五郎时时刻刻都放在心上。
但在梅山人心目中有这等份量的张五郎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神呢?说穿了,可能会令我们大失所望,具体象征着梅山文化、至高无上的神,居然是一只猎狗,张五郎倒立行走,就是因为狗是前脚先落地的,这在我们的观念中可能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但在梅山文化中却是很现实和适用的精神象征,我们之所以认为狗是低贱的代名词,是因为我们汉文化的等级尊卑观念所致,这是我们文化中不健康的毒素,其实,在和谐的生态环境之中,生命平等这应该是起码的科学概念,况在大山之中,狗的作用和本事确实要比人大得多和起作用,这种对猎狗的崇拜,本身就是山文化的象征和境界。因此,他们平时对张五郎猎神的祭祀,大多是一家一户单独的祭祀,尽管各自的规格和仪式不大相同,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那就是大年初一的第一碗饭必须是先喂狗,平时节气的祭祀也是先给狗吃。
如果说,张五郎是男人征服外面世界的神,那么,妇女、家庭、子女包括平时梅山人的日常生活以及家庭教育,梅山文化中信奉得更多的则还是女神,梅山人信奉的女神有很多,流传较为广泛的就有白氏仙娘(主管住家、相夫教子和家庭礼仪)、梅婆蒂主(主管接生、指导性和女子种蛊)、猎神梅嫦(医药神和毒神)。这三位梅山女神似乎来自遥远的自然时代,不曾受封建伦理约束,原始性极强,展示了人的自然本性,这里,我们从梅山供奉的诸多女神来看,再一次可看到梅山文化倡导人性、热爱生命和喜爱宁静的内涵。因此,也再一次从本质上证明了梅山人不是一个好斗和野蛮的民族。
但这种从事宗教的形式极其简单,几乎完全接近巫术,比如小孩患病,如果一旦认为是撞了邪或被专门的鬼附了身,那就要请猎神梅嫦了,所谓“猎神梅嫦”,是保佑梅山人的一个女神,是任何人都可以请的,请者可以是小孩的亲戚或父母,但一般还是要请一个稍懂一点药理知识的人,请“猎神梅嫦”的仪式简单得就象过家常日子一样,即酉时过后,吃晚饭时比平常多两个荤腥,在全家吃饭之前,在桌上点上香烛,并在桌上放上一幅空碗筷,然后由小孩的母亲跪下,向留在桌上空座位和碗筷的地方禀明小孩的病因和病情,并说些感激和请求的话,留猎神梅嫦进餐,之后,再用半碗冷水泡上半碗白饭,里面泡上一坨黑火炭,再在门口烧上一刀纸钱,望空洒上水饭,意即打发猎神梅嫦的侍从和外面的野鬼,事毕,全家恭送猎神梅嫦起驾归府。在送出门的时候,放三个铳,并在每一声铳的后面喊一句口号;一送梅嫦仙姑归仙府,二送病灾家祸出梅山,三送孤魂野鬼落灵位,从此相安无事保平安。而猎神梅嫦所吃过的饭菜,自然是小孩和全家享用,然后,小孩再吃些他们常用的草药,这样,在精神和医药的治疗下一般的疾病都可痊愈。用这种极其简单而有经济的方式驱邪治病,不但适用于小孩,可说是适用任何人,即使医不好,梅山人也没怀疑过这种形式,那是因为猎神梅嫦只医得了病,医不了命。
然而,在婚嫁的问题上却弄得比较烦琐和复杂了,据考查记载,古梅山人婚嫁有六礼:一是纳彩、征婚;二是问名、索庚;三是纳吉定亲;四是送聘定婚;五是请亲,即送礼定结婚日期;六是迎亲。还有四样东西必不可少,一是新娘要有红绸“盖头”,用以遮羞;二是迎亲时男方一定要送一对大鹅,雄雌各一只,以示夫妻永不分离;三是新娘一定要“胁带雨伞”,以示家人团结和睦;四是新娘儿胸前(或花轿一角)一定要悬一面铜镜,谓之驱邪除怪。这些习俗现在在农村有的地方还可见踪迹。那么,喜欢经济简单的梅山人为何要把婚嫁弄得如此烦琐复杂呢?经考查才发现;原来在这个婚姻大问题上,男女双方各自所请的神不同,男方所请的神是“白氏仙娘”,是主管治家撑门楣的神,而女方则是请的“梅婆蒂主”,是是指导女人性与生殖的神,并且,这中间重要的仪式,那就是须立牌位和问卦。所谓立牌位,就是某家女大有人问亲时,这时,女方家就要把“梅婆蒂主”请到家中来了,神龛上的牌位上正书“梅山正德梅婆蒂主神位”,并将牌位用红布罩着,前面放上香炉,烛台,罄。每月的初一和十五,女儿由娘带领在梅婆蒂主神位前烧香礼拜,烧香打罄后,便开始打卦问事,所谓打卦,就是将一个竹篼劈成两边,问完事后,将卦望空一抛,落地是一阴一阳谓“吉卦”,但不是吉卦也不要紧,以三次为准,只要有一次吉卦就算可以,如果三次都不是,那就要重新考虑了。但这样的神示也有矛盾;因少男方供奉的则是“白氏仙娘”,也是同样的礼拜问卦,如一方问的是不同意,而另一方问的则是可以,那么,双方则要在一起同时请神问卦了,其结果自然是既有人愿又有神意,这也是为什么梅山人的婚嫁有如此多繁杂礼节的缘故。
但这里必须说明的是,女方在出嫁的这一段时间内,是一段集中学习培训的时间,所学的除了性的知识外,还有女红和持家待客,据传说,还有神秘的“种蛊”,“种蛊”这种神秘的习俗,据说还不是对付梅山本地的小伙子,而是为了对付外地的男人,在过去上千年的日子里,经常有外面的商贾来梅山收购药材和皮货,这些从外面进山的商贾代表了文明和财富,自然能够引起梅山姑娘的好感,但梅山姑娘由于在大山里长大,“深山出俊鸟”,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把待嫁的姑娘出落的格外漂亮,这也很容易引起外地商贾的好逑,这种好逑即有真心实意,也有一时的性冲动,有的还有勾引出去后买给老鸨做妓女的邪想,梅山人是很热情待客的,尤其是主家的主妇,面对这外面商人真假难辩的情感,梅山姑娘却有自己的防范保护措施,那就是“种蛊”,“蛊”是在不知不觉中吃进去的,如果该男人是真心,那么,也可在不知不觉中化解,但如果是欺骗,甚至是拐卖到山外做妓女,那么,也就怪不得梅山姑娘“心狠手毒”了,在古时奇闻和小说中有很多这样的记载,现在还有“蛊惑人心”的成语,但据现代的医学考察;现代的化学似乎都还无法使用这样一种定期发作的药物和毒,古老的梅山文化中不应该有这种神奇诡秘的东西,但我觉得,这种否定似乎不是科学的态度,“蛊”,也许并不是一种什么药物和毒,就象其字一样,应该是一种类似血吸虫一样的寄生虫,它有一个定期繁殖的周期,而在繁殖之前是可以用药物控制的。因此,在没有彻底弄清答案之前我们最好不要否定,因梅山文化的神秘性,对今天还是过去的社会,对人性的抑恶扬善应该是有益无害的。
当然,女子出嫁之后,主要供奉的便是“白氏仙娘”了,“白氏仙娘”是主管日常生活俗事的女神,由于日常生活就是每日须过的日子,因此,“白氏仙娘” 便成了居家的家神,对家神是不需要讲礼节客气的,敬奉 “白氏仙娘”的仪式就更加简单,只须主人(主要是女主人)默默的在心中喊上一句“白氏仙娘”的名字,然后念上几句固定的咒语,或化上一碗水,或烧上一个符,仪式便告结束了,但这样的近巫的仪式却涉及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治病方面的“驱邪赶鬼”、“收魂收吓”,“止血水”、“蛇法水”,“卡水”、“铁牛水”、“强盗水”等,这些都是将水化给人喝。对待牲畜方面有“驱瘟符”,“锁喉符”,“驱虫符”等,这些都是将符烧给牲口吃,而针对庄稼和蔬菜的则有炒虫俗和喂烟俗,所谓“炒虫”,即防止庄稼被外来的虫灾侵害,在播种的土地上抓把土在锅里炒作而举行的简单仪式。而“喂烟”,则是防止种子把去年的虫卵带到今年来,把种子在火塘的轻烟上薰的一种巫事仪式,看来,这是一种比较科学的方法,但总的来说,对待庄稼和蔬菜保护的巫事,都是用火燎的形式完成的。
我们从梅山这些近道近巫,且又千奇百怪的生活习俗中,似乎并不能感觉出科学和先进的东西,但是,如果我们也能置身于那种环境,那种完全不能依赖外部力量、且外部力量成为伤害他们的环境时,那么,这些近道近巫、千奇百怪的生活习俗不但是自强不息的一种生活方式,而且还不乏科学性,只是自以为是的中原文化不屑一顾,没有仔细研究挖掘罢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非原文配图。
【版权提示】品味安化微信公众平台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若发现平台文章存在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处理。微信/QQ : 352933104
品味安化
编辑 | 邓迪波 | 百万安化人之家
合作邮箱:anhuar@qq.com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